封面
版权信息
版权
内容提要
本书编委
推荐语
序
前言
第1章 信息通信系统的测试基础
1.1 概述
1.2 现代通信系统与仪表的全景图
1.3 信息通信测试中的量值和量纲
1.3.1 无线通信
1.3.2 光通信
1.3.3 数据通信
参考文献
第2章 信号发生器
2.1 信号和信号发生器
2.1.1 基带信号发生器和任意波形发生器
2.1.2 模拟信号发生器和连续波信号
2.1.3 信号生成技术
2.1.4 矢量信号发生器
2.2 典型信号发生器
2.2.1 典型函数/任意波形发生器介绍
2.2.2 典型模拟信号发生器介绍
2.2.3 典型倍频源模块介绍
2.2.4 典型矢量信号发生器介绍
2.3 有关信号发生器的测试实例
2.3.1 调节IQ平衡和本振泄漏
2.3.2 波形回放功能的使用
2.3.3 功率器件动态参数双脉冲测试
2.3.4 任意波形发生器在汽车电子测试中的应用
2.3.5 将任意波形发生器用于目标定位和航迹解析
2.3.6 无线基站接收机射频参数测试
2.3.7 将多通道相参信号发生器用于相控阵系统测试
参考文献
第3章 射频信号分析仪
3.1 射频信号分析仪原理
3.1.1 概述
3.1.2 超外差频谱分析原理
3.1.3 快速傅里叶变换实时频谱分析原理
3.1.4 矢量信号分析原理
3.1.5 矢量解调中EVM定义的一致性
3.2 射频信号分析仪的典型指标
3.2.1 频谱分析部分典型指标
3.2.2 矢量信号分析部分典型指标
3.3 典型国产射频信号分析仪型号
3.3.1 思仪科技射频信号分析仪
3.3.2 创远信科射频信号分析仪
3.3.3 玖锦科技射频信号分析仪
3.4 典型扫频仪和路测仪介绍
3.4.1 天津德力扫频仪
3.4.2 中国信通院泰尔实验室路测系统
3.4.3 世纪鼎利路测系统
3.4.4 北京万思维路测系统
3.4.5 诺优路测系统
3.5 典型测试实例
3.5.1 使用频谱分析仪测试小信号
3.5.2 使用扫频仪排查5G干扰信号
参考文献
第4章 无线电监测与测向仪器
4.1 无线电监测与测向仪器的基本知识
4.1.1 概述
4.1.2 无线电监测与测向仪器的原理
4.1.3 计量与测试验证要求
4.2 接收机和测向系统的典型指标
4.2.1 接收机的常规技术指标
4.2.2 测向系统的主要指标
4.3 典型国产无线电监测与测向仪器的型号
4.3.1 德辰科技无线电监测测向仪器
4.3.2 创远信科无线电测向仪器
4.3.3 成都华日无线电监测测向仪器
4.3.4 成都大公博创无线电监测测向仪器
4.3.5 思仪科技监测接收机
4.3.6 成都零点科技监测测向仪器
4.4 典型应用实例
4.4.1 重点场所的无线电监测
4.4.2 面向航空业务安全的无线电监测
参考文献
第5章 矢量网络分析仪
5.1 概述
5.2 矢量网络分析仪的原理
5.2.1 二端口网络及散射参数
5.2.2 矢量网络分析仪的组成结构
5.3 矢量网络分析仪的典型指标
5.3.1 系统误差
5.3.2 端口特性
5.3.3 测量速度
5.3.4 校验
5.3.5 数据格式
5.4 矢量网络分析仪的配套校准件
5.4.1 同轴机械校准件
5.4.2 同轴TRL校准件
5.4.3 波导校准件
5.4.4 电子校准件
5.4.5 PCB校准件
5.4.6 在片校准件
5.4.7 校准件的计量
5.5 射频同轴线缆、射频探针和探针台
5.5.1 射频同轴线缆
5.5.2 射频探针
5.5.3 探针台
5.6 天馈线测试仪
5.6.1 天馈线测试仪的基本原理
5.6.2 天馈线测试仪的技术指标
5.6.3 测量参数
5.7 典型国产矢量网络分析仪和天馈线测试仪介绍
5.7.1 思仪科技矢量网络分析仪
5.7.2 创远信科矢量网络分析仪
5.7.3 玖锦科技矢量网络分析仪
5.7.4 鼎阳科技矢量网络分析仪
5.7.5 思仪科技天馈线测试仪
5.7.6 创远信科天馈线测试仪
5.7.7 鼎阳科技天馈线测试仪
5.8 有关矢量网络分析仪的测试实例
5.8.1 PCB布线故障分析
5.8.2 高速数字信号传输性能分析
5.8.3 测量低通滤波器带宽
5.8.4 混频器测试
5.8.5 天线测试
5.8.6 快速定位线路网络故障
参考文献
第6章 移动通信综合测试仪
6.1 概述
6.2 移动通信综合测试仪的基本原理与基本结构
6.2.1 移动通信综合测试仪的基本原理
6.2.2 移动通信综合测试仪的基本结构
6.3 移动通信综合测试仪的典型指标
6.4 典型国产移动通信综合测试仪介绍
6.4.1 星河亮点移动通信综合测试仪
6.4.2 思仪科技移动通信综合测试仪
6.4.3 大唐联仪移动通信综合测试仪
6.5 移动通信综合测试仪的计量
6.6 移动通信综合测试仪的测试实例
6.6.1 终端射频测试
6.6.2 特性指标测试
6.6.3 扩展支撑测试
6.6.4 一致性测试
6.6.5 企标业务功耗测试
6.6.6 高铁测试
6.6.7 卡接口测试
6.6.8 短距离通信模组产线测试
参考文献
第7章 无线信道模拟器
7.1 概述
7.2 无线信道模拟器的工作原理与基本结构
7.2.1 无线信道模拟器的工作原理
7.2.2 无线信道模拟器的基本结构
7.3 无线信道模拟器的技术指标
7.4 典型无线信道模拟器介绍
7.4.1 创远信科无线信道模拟器
7.4.2 坤恒顺维无线信道模拟器
7.4.3 中星联华科技无线信道模拟器
7.4.4 思仪科技无线信道模拟器
7.5 无线信道模拟器的计量
7.6 无线信道模拟器的测试实例
7.6.1 无线信道模拟器在5G毫米波OTA测试中的应用
7.6.2 无线信道模拟器在星间链路中的应用
7.6.3 无线信道模拟器在大规模MIMO中的应用
7.6.4 信道模拟器在ad hoc组网通信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8章 示波器
8.1 概述
8.2 示波器的主要测量标准
8.3 示波器的基本原理
8.3.1 模拟示波器的基本原理
8.3.2 数字示波器的基本原理
8.3.3 数字实时示波器
8.3.4 数字采样示波器
8.3.5 光电混合型采样示波器
8.3.6 示波器的配套探头
8.4 示波器的技术指标
8.4.1 数字示波器的技术指标
8.4.2 示波器探头的技术指标
8.5 示波器测量的不确定度分析模型
8.5.1 上升时间
8.5.2 直流增益误差
8.5.3 时间间隔
8.6 示波器的选择
8.6.1 数字示波器的选择
8.6.2 示波器探头的选择
8.7 典型示波器介绍
8.7.1 普源精电示波器产品
8.7.2 鼎阳科技示波器产品
8.7.3 优利德示波器产品
8.7.4 思仪科技示波器产品
8.7.5 联讯仪器示波器产品
8.7.6 玖锦科技示波器产品
8.8 示波器典型应用
8.8.1 使用示波器进行RS-232/SPI/I2C协议验证
8.8.2 使用示波器进行眼图和抖动测试
8.8.3 使用示波器进行电源模块动态响应测试
8.8.4 使用示波器进行波特图测试
8.8.5 使用示波器进行高速信号协议一致性测试
8.8.6 使用示波器进行车载以太网测试
8.8.7 使用示波器进行超高速光PAM4信号测试
参考文献
第9章 电磁辐射分析仪
9.1 概述
9.2 宽频电磁辐射分析仪
9.2.1 基本原理
9.2.2 主要性能指标
9.2.3 典型国产宽频电磁辐射分析仪
9.2.4 应用场景
9.3 选频电磁辐射分析仪
9.3.1 基本原理
9.3.2 技术指标
9.3.3 典型国产选频电磁辐射分析仪
9.3.4 应用场景与测试实例
9.4 脉冲电磁场测量仪
9.4.1 基本原理
9.4.2 脉冲电磁场测量系统
9.5 量子电磁场分析仪
9.5.1 量子色心测磁原理
9.5.2 典型指标
9.5.3 应用场景与测试实例
9.6 电磁辐射分析仪的计量标定
9.6.1 同轴锥系统
9.6.2 多频段复杂电磁辐射的计量标定
9.6.3 在线测试系统的计量标定
9.6.4 脉冲电磁场测量系统的计量标定
参考文献
第10章 电磁兼容试验仪器和系统
10.1 概述
10.2 国产电磁干扰测量接收机
10.2.1 电磁干扰测量接收机原理
10.2.2 EMI测量接收机的标准
10.2.3 北京科环世纪EMI测量接收机
10.2.4 EMI测量接收机测试附件
10.2.5 思仪科技EMI测量接收机
10.3 国产抗扰度测试仪
10.3.1 组合式抗扰度测试仪
10.3.2 射频传导抗扰度测试仪
10.3.3 静电放电模拟器
10.4 骚扰测试系统与应用
10.4.1 系统原理
10.4.2 主要指标
10.5 抗扰度测试系统与应用
10.5.1 系统原理
10.5.2 主要指标
10.6 国产EMC电波暗室
10.6.1 常州远屏电波暗室
10.6.2 雷宁屏蔽EMC电波暗室
10.6.3 航天长屏电波暗室
10.6.4 北方工程设计研究院电波暗室
10.6.5 安方高科电波暗室
10.7 超宽带横电磁波装置
10.7.1 超宽带同轴锥
10.7.2 镜面单锥TEM小室
10.8 国产电磁兼容诊断分析设备
10.8.1 电磁兼容检查仪
10.8.2 传导敏感度测试一体机
10.8.3 电磁干扰要素分析仪
10.8.4 EMI滤波器优化设计套装
10.8.5 开关电源阻抗提取套装
10.8.6 便携式电磁安全现场测试整改套装
参考文献
第11章 天线测试系统
11.1 天线测试系统的场区
11.2 远场天线测试系统
11.3 近场天线测试系统
11.3.1 近场测试原理
11.3.2 国产近场天线测试系统介绍
11.4 紧缩场系统
11.4.1 紧缩场的发展历史
11.4.2 紧缩场的结构和类型
11.4.3 紧缩场系统的馈源和转台
11.4.4 紧缩场系统的技术指标
11.4.5 紧缩场系统的典型测试应用
11.4.6 北京中测国宇紧缩场测试系统介绍
11.4.7 苏州益谱紧缩场测试系统介绍
11.4.8 深圳通测紧缩场测试系统介绍
11.5 OTA测试场地
11.5.1 MIMO OTA测试原理
11.5.2 终端多探头测试系统系列
11.5.3 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系列
11.5.4 混响室OTA测试系统
11.6 超宽带同轴锥的测试应用
11.7 天线测试场地自身的检验确认
11.8 电波暗室消防系统
参考文献
第12章 光纤端面干涉仪
12.1 概述
12.2 干涉测量原理
12.2.1 迈克耳孙干涉仪的工作原理
12.2.2 干涉仪的测量方法
12.3 光纤端面干涉仪的技术指标
12.3.1 曲率半径
12.3.2 顶点偏移
12.3.3 光纤高度
12.4 光纤端面干涉仪的校准
12.4.1 曲率半径示值误差
12.4.2 曲率半径重复性
12.5 光纤端面干涉仪的典型应用
12.6 典型光纤端面干涉仪介绍
参考文献
第13章 光谱分析仪和光波长计
13.1 概述
13.2 光谱仪的基本工作原理
13.2.1 衍射型光谱仪
13.2.2 干涉型光谱仪
13.2.3 散射型光谱仪
13.2.4 荧光型光谱仪
13.2.5 滤光片型光谱仪
13.2.6 棱镜色散型光谱仪
13.3 光波长计的基本工作原理
13.3.1 迈克耳孙干涉仪
13.3.2 静态斐索干涉仪
13.3.3 基于其他测量方法的光波长计
13.3.4 选取光波长计需要考虑的因素
13.4 光谱分析仪和光波长计的技术指标
13.4.1 光谱分析仪的技术指标
13.4.2 光波长计的技术指标
13.5 光谱分析仪和光波长计的检定方法
13.5.1 光谱分析仪的检定方法
13.5.2 光波长计的检定方法
13.6 典型光谱分析仪和光波长计介绍
13.6.1 光谱分析仪
13.6.2 光波长计
参考文献
第14章 光时域反射计
14.1 概述
14.2 光时域反射计的基本原理
14.3 光时域反射计的技术指标
14.3.1 中心波长
14.3.2 距离偏差
14.3.3 损耗偏差
14.3.4 动态范围
14.3.5 衰减盲区
14.3.6 事件盲区
14.3.7 测量范围
14.3.8 光回波损耗偏差
14.4 光时域反射计的检定
14.4.1 中心波长的检定
14.4.2 距离偏差的检定
14.4.3 损耗偏差的检定
14.4.4 动态范围的检定
14.4.5 衰减盲区的检定
14.4.6 事件盲区的检定
14.4.7 测量范围的检定
14.4.8 光回波损耗偏差的检定
14.5 光时域反射计的典型应用
14.6 典型光时域反射计介绍
参考文献
第15章 光回波损耗测试仪
15.1 概述
15.2 光回波损耗测试仪的基本原理
15.2.1 连续光反射技术
15.2.2 光时域反射技术
15.3 光回波损耗测试仪的技术指标
15.3.1 光插入损耗准确度
15.3.2 光回波损耗准确度
15.4 光回波损耗测试仪的校准
15.4.1 标准反射参考器法
15.4.2 有源模拟法
15.5 光回波损耗测试仪的典型应用
15.6 典型光回波损耗测试仪介绍
参考文献
第16章 色度色散测试仪和偏振模色散测试仪
16.1 概述
16.2 色度色散测试仪和偏振模色散测试仪的基本原理
16.2.1 色度色散测试仪
16.2.2 偏振模色散测试仪
16.3 色度色散测试仪和偏振模色散测试仪的典型指标
16.3.1 零色散波长
16.3.2 零色散斜率
16.3.3 色散系数
16.3.4 偏振模色散
16.4 典型国产色度色散测试仪和偏振模色散测试仪介绍
16.4.1 上海电缆研究所的FCD600光纤色散测试仪
16.4.2 上海电缆研究所的PMD-B便携式偏振模色散测试仪
16.5 色度色散测试仪和偏振模色散测试仪的计量
16.5.1 光纤色散标准
16.5.2 色散量值传递系统
16.5.3 色度色散测试仪校准
16.5.4 偏振模色散校准
16.5.5 偏振模色散量值传递系统
16.6 测试实例及典型应用
16.6.1 测试实例
16.6.2 典型应用
参考文献
第17章 光纤参数测试仪
17.1 概述
17.2 光纤参数测试仪的基本原理
17.2.1 模场直径测量
17.2.2 截止波长测量
17.2.3 光纤衰减测量
17.2.4 数值孔径测量
17.2.5 光纤几何参数测量
17.3 光纤参数测试仪的技术指标
17.3.1 模场直径
17.3.2 截止波长
17.3.3 谱衰减
17.3.4 数值孔径
17.3.5 包层直径
17.3.6 包层不圆度
17.3.7 纤芯直径
17.3.8 纤芯不圆度
17.3.9 纤芯/包层同心度误差
17.4 典型国产光纤参数测试仪介绍
17.4.1 上海电缆研究所的OFM光纤多参数测试仪
17.4.2 上海电缆研究所的FGS512光纤几何参数测试仪
17.4.3 上海电缆研究所的NA-F光纤数值孔径测试系统
17.5 光纤参数测试仪的计量校准
17.6 测试实例及典型应用
17.6.1 测试实例
17.6.2 光纤参数测试仪的典型应用
参考文献
第18章 光纤熔接机
18.1 概述
18.2 光纤熔接机的基本原理
18.3 光纤熔接机的技术指标
18.4 光纤熔接机的校准
18.5 光纤熔接机的典型应用
18.6 典型光纤熔接机介绍
参考文献
第19章 应用层网络测试仪
19.1 概述
19.2 应用层网络测试基本标准
19.2.1 RFC 2544标准
19.2.2 RFC 3511标准
19.2.3 RFC 4445标准
19.2.4 计费系列标准
19.3 应用层网络测试仪的基本原理
19.3.1 高性能基础
19.3.2 高精度控制
19.4 应用层网络测试仪的技术指标
19.4.1 2~3层测试技术指标
19.4.2 4~7层测试技术指标
19.5 应用层网络测试仪的选择
19.5.1 2~3层应用层网络测试仪
19.5.2 4~7层应用层网络测试仪
19.5.3 安全攻击测试仪
19.5.4 全栈综合通信测试仪
19.5.5 虚拟化应用层网络测试仪
19.5.6 计费测试仪
19.6 应用层网络测试仪的典型应用
19.6.1 同时模拟客户端和服务器端,测试网关设备性能
19.6.2 同时模拟客户端和服务器端,测试旁路设备性能
19.6.3 只模拟客户端,测试应用服务器性能
19.6.4 只模拟服务器端,测试终端设备性能
19.6.5 部署虚拟测试仪,测试云计算安全和性能
19.6.6 测试电信业务计费性能
19.7 典型应用层网络测试仪介绍
参考文献
第20章 以太网测试仪
20.1 概述
20.2 以太网测试标准
20.3 以太网测试仪的工作原理和架构
20.3.1 以太网测试仪的工作原理
20.3.2 以太网测试仪的架构
20.3.3 以太网测试仪架构分析
20.4 以太网测试仪分类
20.4.1 以太网协议一致性测试平台
20.4.2 以太网协议及流量测试平台
20.4.3 以太网生产测试平台
20.4.4 以太网网络损伤测试平台
20.4.5 以太网虚拟化测试平台
20.4.6 以太网在线主动测评系统
20.5 以太网测试仪的主要技术指标/功能
20.6 以太网测试仪的典型应用
20.7 典型以太网测试仪介绍
20.7.1 信而泰BigTao以太网测试仪
20.7.2 信而泰DarYu 高性能以太网测试仪
20.7.3 信而泰以太网智能测试平台
20.7.4 信而泰X-Compass系列网络损伤仪
20.7.5 信而泰以太网协议一致性测试平台
20.7.6 信而泰以太网在线网络监测系统
20.7.7 思仪科技Ceyear 5201系列数据网络测试仪
20.7.8 迈思源HoloWAN系列网络损伤仪
参考文献
更新时间:2025-06-03 14: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