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吕思勉讲中国历史
更新时间:2018-05-25 14:49:22 最新章节:第五十四章 革命途中的中国
书籍简介
本书原名《吕著中国通史》,为吕思勉先生两大通史巨作之一,也是民国时期中国文化史研究的压卷之作。本书是抗日战争时期上海沦陷为“孤岛”后,为适应当时大学的教学需要而编写的。原上册为文化史,为本部书的重点与关键,通过叙述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制度与文化学术的历史发展状况,以探求中国历史发展的规律及对现实的裨益,考证翔实、论见独到,且行文通俗流畅,为文化史中难得的佳作;下册为政治史,为适应当时的教学需要,相对简略,然贯通精当、一气呵成,将中国历史发展的脉络清晰地展现给读者,大家风范洋溢字间。对中国历史感兴趣的读者,不可不读的一本历史经典。为方便阅读,本书在编排时将上下两册并为一部,将繁体竖排改为简体横排,并对书中的纪年加以规范和统一,并将原书的讹误之处加以修正。吕先生所著史实扎实而精确,历史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叙述清楚,见解独到而精辟,是中国近代学术史上的经典著作。不管你是不是历史爱好者,都能读懂并大有收获。
品牌:北京明天文化(先知先行)
上架时间:2012-10-01 00:00:00
出版社:武汉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北京明天文化(先知先行)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吕思勉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本书集中反映国内2019年清史研究的发展趋势,所收论文均为已发表的学术论文,作者来自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等不同单位。这些论文意在论证清朝的“中国性”,回答历史上“什么是中国”“中国的边界在哪里”等问题,证明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批驳了以美国“新清史”为首的“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统治的王朝不是中国”“长城线以北不是中国”等错误观点。历史32.7万字
- 会员20世纪的世界经济史,是一部危机转嫁史。在20世纪20~30年代,中国本可以远离世界性的经济萧条,但危机的天风海雨,还是通过日本这扇窗吹了进来。产能过剩、财政紧张、币制改革失败、国际收支失调……日本遭受的经济问题需要对外转嫁,中国就成了消化国际过剩产能的尾闾。甚至水泥这种本不适合国际贸易的笨重商品,也遭受了高强度的倾销。日本企业不惜“为国破产”,借助汇兑贬值、航运补贴、协定关税等武器,试图以低价洋历史21.4万字
- 会员《太平天国及晚清社会研究》系民政部批准成立的全国性一级学会—中国太平天国史研究会主办的学术专刊。本刊主要刊载关于太平天国及晚清时期(1840~1911)相关史实与理论的研究文章,宗旨在于保持严谨扎实的学术风格,以客观、理性的研究理念拓展太平天国及晚清史研究的广度与深度。本辑共收录文章20篇,分为“太平天国史研究”“晚清史研究”“综述·书评”三个栏目。历史25万字
- 会员本书考察自九一八事变后至珍珠港事件前美国对伪满洲国政策的演变。书中利用中、美、日等多方档案资料及前人著述等,对美国与伪满洲国交往的一系列重大史实进行一一考证,厘清双方交往的诸多细节,以求尽可能地还原历史真貌,并将其置于美国远东战略中进行总体考察。历史14.6万字
- 会员本书试图以东观为中心,探讨东汉时期的校书修史活动与帝制国家文化建构之间的内在联系。作为东汉国家文化事业的核心机构,东观对后世影响较大者约有三端:一是相关校书人员参加白虎观会议,定著《白虎通德论》,完成帝制国家官方意识形态的理论建构;二是校定经书文本,颁布天下;三是会集诸儒,群修国史。经书文本及其解读、本朝史的撰写,开始由个体行为上升为国家的集体行政运作。这种转变削弱了经师和史家的个人权威,有助于建历史19.3万字
- 会员本书以1927~1937年上海与北京的知识群体为研究对象,以报刊、档案、日记、文集、年谱、回忆录等为资料基础,勾勒出现代中国城市知识群体的日常生活图景。考察了知识群体所处的阶层位置,及其在饮食、交往、休闲、服饰等日常生活的不同维度中发展出的旨在建构身份认同感与合法性的话语资源。对这些资源竞争的过程既促成了知识群体内部的分化,又催生了知识群体作为一个整体的阶层意识与集体行动。历史31.6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