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门户:搜狐新媒体操作手册在线阅读
会员

超越门户:搜狐新媒体操作手册

吴晨光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社会科学新闻传播出版13.3万字

更新时间:2019-09-29 16:41:00 最新章节:第十一章 截稿新闻:关于李光耀的最后一战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这是新一代互联网新闻人的光荣与梦想——本书历时3年写成,作者超过100人,编辑接近30人。此前曾有两个内部版,《搜狐新闻采编规范(2014版)》、《搜狐新闻采编规范(2015版)》。这是一本“立体”读物——本书22章,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新媒体新闻编辑规范,下编为专题解读。全书集结了300多个案例,配有6个视频动画,10多个H5页面及图表。这是一本可以为互联网新闻行业树立规范的教材。10多年前的《新浪之道》代表了PC时代门户网站的报道理念,《超越门户》则传递移动互联时代的全新报道理念。书中内容80%以上与移动互联相关。特别是新闻客户端编辑、全媒体直播、最终页编辑、H5设计等章节,代表了时代前沿的操作手段。
品牌:人大数字
上架时间:2015-05-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人大数字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吴晨光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本书选择了74位在西方传播学术史上做出杰出贡献的欧美学者,从学术生平、主要理论(方法)贡献、对传播学学科建制的贡献等方面进行了介绍。
    胡翼青主编 杨馨 李耘耕副主编社科32.8万字
  • 会员
    《中国前近代的出版、文化与权力(16-17世纪)》作者从多个角度考察了16-17世纪中国书籍的生产,涉及商业出版的运作方式、商业出版扩张如何为科举士子提供艺文劳动机会、艺文市场的交易、商业性“四书”论集对官方解释的挑战、艺文由朝廷向职业批评家的转移、复社作为能够对科举考官施加影响的职业批评家联盟的性质、八股文评选家通过出版市场而成为公共批评家、科举考试与商业性书籍出版的关系,以及诸多晚明士人在商业
    (美)周启荣社科23万字
  • 会员
    本书以传播为视角,依据清代蒙古族诗人的汉文创作活动分析了蒙古族诗人的心态动机、行为方式及世人对诗人形象的接受、影响。清代蒙古族诗人的文学传播活动展现了诗人的精神追求,保证了作品价值的实现,帮助诗人在清代文学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
    邢渊渊社科19.8万字
  • 会员
    本书在充分考察洪武、建文、永乐时期出版情况、出版特点的基础上,探讨出版与文学的互动关系,属于跨中国印刷史、古籍版本学、明代文学史的交叉性、综合性研究,研究方法具有鲜明创新性。本书不仅从宏观上统计了洪、永年间出版书籍种类,还就出版成本、各地出版业水平差异等问题展开专题探讨,更从出版的角度考察文学,分析了宋濂、高启、闽中诗派等若干典型个案,为观察当时文学发展演变提供了一个重要角度,具有一定方法论意义。
    高虹飞社科26.7万字
  • 会员
    《新诗海外传播的当代性反思》主要研究了新诗的海外传播情况,并从当代性的角度对新诗海外传播进行了反思。作者推崇杜威的一个说法:“宣布某事并不构成传播,即使大声强调也不行。传播是创造参与的过程,是将原本孤立与独特的东西拿出来共享的过程;它所取得的奇迹部分在于,在传播时,意义的传达不仅将肉体与意志提供到听话者,而且提供到说话者的经验之中。”传播绝非单向的宣传,若无他者自主选择,绝无传播可言。传播是一个互
    冯强社科23.7万字
  • 会员
    在漫长的书籍媒介时代,中国文人在书写实践中形成“立言不朽”“文质彬彬”“重义轻利”等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一直规范指导着文人群体的日常书写行为。然而,报刊媒介的崛起引入新的价值尺度,引致文人书写观念的转型和价值信仰的革命。本书结合媒介史与思想史的研究方法,剖析晚清文人在媒介转型中的书写选择、身心阵痛和权力博弈,并尝试对人类历史中“媒介与书写”之关系做出诠释性理解。
    褚金勇社科20.5万字
  • 会员
    《杭州学刊》原名《杭州研究》,是杭州市委、市政府及所属部门的专题性工作调研的成果发布、杭州市社会科学成果发布的平台,主要探讨杭州城市领域的理论与实际问题,跟踪城市学研究的国际学术前沿,特别关注在杭州城市经济、管理、社会、法律、文化等发展进程和最新研究成果,同时,亦关注杭州都市圈发展与合作。
    杭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杭州市社会科学院编社科20.9万字
  • 会员
    本书为喻园新闻传播学者论丛中的一本,收录了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余红教授近年来关于网络新媒体和中国社会发展的深度思考文章,涵盖网络舆论与意见领袖、网络公共参与、国际传播与国家形象、风险传播、健康传播、媒体传播力和网络新媒体人才培养等领域。本书对网络舆论、国家形象、媒体传播力等概念进行了界定,并结合实际案例开展了对公共议题中科学传播框架嵌入、健康风险报道的“不确定性”等方面的前沿性研究;选取
    余红社科19.6万字
  • 会员
    书稿是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大众传媒在文化建设中的功能和作用机制研究”前期的阶段性成果,作者选辑了课题组学术骨干以及参与有关研讨会部分专家学者公开发表的论文共二十八篇,分为六编,分别包括:新媒体与文化生态、大众传媒与价值形塑、电视媒体与文化传播、媒介叙事与国家形象、文化软实力与国际传播、媒介形象与身份建构,全书从不同维度阐述了传播媒体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其机制。为传播媒体与文化建
    董天策主编社科26.3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