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泰阿泰德(汉译世界学术名著)
更新时间:2022-07-22 16:32:21 最新章节:注释
书籍简介
《泰阿泰德》是柏拉图的一篇重要作品,通常被认为处于从中期向晚期对话录过渡的阶段。这篇对话录由两场谈话组成,欧几里德和特尔普西翁简短的铺垫性的谈话,以及他们通过文字记录回忆起的作为本篇对话录主体的苏格拉、塞奥多洛、泰阿泰德的谈话。苏格拉底、塞奥多洛和泰阿泰德之间的哲学谈话的主题是探究“知识”的本性。苏格拉底提出“知识究竟会是什么”的问题,泰阿泰德先后提供了三种知识的定义:1.知识是感觉;2.知识是正确的判断;3.知识是带有理据的正确判断。苏格拉底对这三个定义一一进行了辨析。第一个定义的讨论涉及了普罗塔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主张以及赫拉克利特“一切皆流”主张,还有恩培多克勒的认识论以及诗人荷马等的主张。第二定义涉及“假信念”的可能性问题,让人印象最深刻是其中提到的关于心灵活动方面的“蜡板比喻”和“鸟笼比喻”。第三定义讨论的关键之处在于澄清什么是“理据”。通过辨析,苏拉拉底指出,知识不是感觉,也不是真判断,也不是加上理据的真判断。尽管对话以无结论告终,但是它仍然蕴含着柏拉图对“知识”之本性的根本性理解。《泰阿泰德》无疑是一部具有开创意义而又影响深远的经典哲学著作,历史上的许多著名哲学家,包括莱布尼茨、贝克莱和维特根斯坦,对它都有品评,而且当今的知识论研究者仍然不断提及这部著作。
译者:詹文杰译注
上架时间:2018-12-01 00:00:00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最新上架
- 会员马尔库塞是20世纪重要的社会思想家,他的学说在二战后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他本人也通过与当时社会运动的积极互动而赢得了“新左派之父”的名号。本书选取马尔库塞相对成熟的社会批判理论体系,围绕其理论固有的实践指向,揭示了社会批判理论内在结构的演变过程,以及这些演变与新左派运动的相互关系。哲学9.9万字
- 会员柏拉图遗存著作的真伪一直有争论。现在学界的倾向是谨慎避免“怀疑”态度。不过,有些归于“柏拉图”名下的文本被公认为隶属于柏拉图哲学,是希腊化的罗马时期著作,却未必是柏拉图本人的著作。这些文本被称为“柏拉图杂篇”,作为古代文献,它们对我们理解柏拉图和那个时代的思想,都弥足珍贵。本文集的编译者认真收集了尽量齐全的有关古希腊语原文文稿,将其分为“定义集”“托名作品集”“箴言集”和“悲剧残句集”四个部分,并哲学9.7万字
- 会员本书是作者于1931年在耶鲁大学所做的斯多尔斯讲座的文稿。书中提出:伏尔泰、休谟、狄德罗和洛克这些通常被视为近代意识形态先驱的18世纪启蒙思想家,所缔造的“理性时代”实际上远不是理性的,他们从中世纪的舆论气候出发,以新的材料重新建造了另一座奥古斯丁式的“天城”。哲学9.5万字
- 会员生命如一场盛大的舞会,而我们每个人都是舞者。尼采认为,起舞不仅是身体的律动,更是灵魂的绽放。有人轻盈如风,有人热烈如火,但真正重要的是用心感受生命的脉搏,在舞动中领悟存在的意义。《每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汇集了尼采思想的精髓,七大篇章深入探讨自我、生命、人性与道德等核心议题。书中既有对个体自由与自我超越的呼唤,也有对传统道德的大胆批判与生命意义的深刻探讨。每一章都如一剂强心针,激励人哲学9.4万字
- 会员当虚无成为现代人生存状态的一种映象时,如何走出虚无主义的深渊便成为时代命题。本书系统梳理了尼采、海德格尔、马克思和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们克服虚无主义的理论和批判资源,为我们反思和克服虚无主义提供了思想借鉴。克服虚无主义是全球性问题,也是中国问题。虚无主义之于中国,不仅是问题危机的倒逼,也是责任担当的体现。克服虚无主义,需要理论逻辑的建构,更需要实践资源的探索。本书澄清了虚无主义的中国特征、影响程度和发哲学22.5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本书选取了与“弥尔主义”形成对照的另一大民主传统“卢梭主义”的创始人——卢梭,以卢梭的平等观念在清末民初思想界的引入和诠释为线索,提出了另一种建构性的分析。由于卢梭思想在清末民初社会传播的广泛性和历史性,本书不局限于某一位特殊的阐释者或传译者,而是组织了一个与《自由的所以然》相比更为丰富的观察维度,以此为契机,追溯平等观念的脉络和过程。西方哲学20.4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