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海洋文明史:渔业打造的世界
更新时间:2023-11-06 19:11:28 最新章节:参考文献
书籍简介
史前人类开始种植粮食之前,主要通过三种办法获取食物:狩猎、采集和捕鱼。如今,狩猎和采集不再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取而代之的是驯化动植物的农牧业。但是作为人类从野外获取食物的最后一种主要方式,渔业已经发展成一个世界性产业,且现代人对渔业的依赖可谓史无前例。《海洋文明史》探讨的渔业不是作为一项运动,而是人类维持生计的手段。本书作者、著名考古学家布赖恩·费根认为,渔业对于人类文明的重要性可与农业媲美,它持续地给人类提供了足够的粮食,使城市和国家得以发展,只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形式与农业不同。农业讲求稳定,而渔业需要远行、贸易和迁移,需要不断寻找更丰富的新渔场。以船舶为中心的渔业技术不断发展,推动了人们的海洋探险之旅;鱼类在晒干、腌制后重量轻、营养丰富、易保存,对于商人、旅行者和远征军来说是一种理想的食物。这些都有别于农业的特征。在《海洋文明史》这本书中,费根探索了世界各地的考古遗址,阐述了渔业如何孕育城市和帝国的雏形,并最终促进现代社会发展。
品牌:中资海派
译者:李文远
上架时间:2019-04-01 00:00:00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资海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美)布莱恩·费根
最新上架
- 会员本书对2007—2017年期间俄罗斯最新历史著述进行翻译和评述。新资料包括:选编了2016年新版俄罗斯历史10年级教科书部分内容;摘登了阿巴尔金院士主编、俄罗斯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出版的《苏联经济史》,这是近年来对苏联70年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最准确的评价;介绍了俄罗斯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萨宗诺夫教授整合大量原始文献编撰的《是谁、是怎样摧毁了苏联?—依据档案文献还原苏联解体过程》一书;俄罗斯科学院院士茹科夫历史46.5万字
- 会员坐看室町时代的风云变化,笑映历史人物的成败得失。本书主要论述日本室町时代的历史演变,也涵盖了“两帝双京”的南北朝时代和“群雄纷争”的战国时代。作者运用中、日、韩等国的文献史料,以文字叙说为主,配以图表,从一个中国学人的角度,以深入浅出的语言呈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日本室町时代史画卷。室町时代上承武士开始掌权的镰仓时代,下启闭关乃至锁国的江户时代,在日本历史中占据特殊位置。室町时代史不仅是日本历史的重要历史0字
- 会员书稿为论文集,是2004年至2019年,任职于世界历史研究所老师的论文结集出版。论文均已发表。书稿分五卷,分别是“古代中世纪研究”“俄罗斯中亚”“欧美史研究”“亚非拉研究”“史学理论研究”。书稿主要包括了以下文章:易建平《关于国家定义的重新认识》、刘健《赫梯基拉姆节日活动的仪式特征及其功能》、吕厚量《雅典古典时期的埃菲比亚文化》、祝宏俊《古代斯巴达的公民大会》、王超华《中世纪英格兰仆从的法律地位探历史29.8万字
- 会员本书分为国情纵览、政治环境、经济状况和双边关系四篇,分别介绍了印度尼西亚的自然地理、历史人文、风俗习惯、政治体制、司法环境、政策导向、资源状况、外国企业、金融市场、经贸关系、华人华侨等方面,附录还给出了该国在世界银行发布的各国营商环境排行榜中的排名,以及我国驻外使领馆的联系方式。历史4万字
- 会员本书采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将文化学、政治学、传播学、文艺学等理论引入俄国史研究中,使用档案、报刊、回忆录、文艺作品、影像史料等多样化文献,综合俄文、中文和英文等多语种材料,对俄罗斯的“国家形象”和“民族形象”进行历时态和共时态的考察。纵观俄罗斯自公元862年诺夫哥罗德建立以来至今的1100余年历史,帝国的诉求贯穿始终,帝国的影子伴随左右,帝国的形象毁誉并存。历史31.4万字
- 会员奥斯曼帝国是近代中国人认知世界与反观自我过程中的一个特殊“他者”。本书在系统梳理近代国人奥斯曼帝国认知的历史背景与文献来源基础上,从“奥斯曼帝国的知识记述与流播”“奥斯曼帝国形象与国人的自我认知”“奥斯曼帝国发展之史的借鉴与思考”三个层面加以把握,认为奥斯曼帝国知识的引入给近代中国带来了诸多新的变化,也折射出中国社会发展的诸多特点。近代中国人的奥斯曼—土耳其认知史,实际上也是中国人的自我认知史,是历史19.9万字
- 会员本书以马克思唯物主义历史观为指导,援用政治学、历史学的相关理论,采取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历史的方法与逻辑的方法、宏观的视角与微观的视角结合的方式对江户日本人身份建构的思想根源、形成过程、内容和特点等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研究。除“身份建构”“文化民族主义”“他者”等研究身份建构的常用概念外,本书提出了“我们认为”“风土”“文化的故乡”“风土的故乡”等分析身份建构的新概念,并用之于实际分析。本书认为,身历史64.8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本书描述的是1917年至1921年的美国社会,那是一个充满尖锐矛盾的特殊时代。一方面,一战的阴云扩散到美国,带来了大量战争用品订单,而同盟国与协约国双方的间谍和政府势力都试图把美国拖入自己的阵营。另一方面,大规模生产带来了劳资矛盾,工人罢工,左翼力量与和平主义者反对参战。于是,一场国内“战争”首先打响,交战双方泾渭分明。一方是美国总统、邮政局长、议员、财阀、工厂卧底,以及受到极端民粹主义煽动的暴力世界史22.7万字
- 会员本书对1688年光荣革命后英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外交、战争以及景观、人文描写详致,精彩纷呈。英国在斯图亚特王朝最后一位君主安妮女王的统治下不仅参与了长达10余年的欧洲大战——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而且取得了重大胜利,正式成为欧洲首屈一指的强国。本书既揭示了英国取得这些胜利的原因,包括革命后相对宽松的社会氛围、日益发展的商业社会、财政—军事国家体系的逐步成型、政党政治的兴起、蓝色海洋战略与欧洲大陆战世界史31.1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