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以毒为药:古代中国的医疗、文化与政治
更新时间:2024-12-19 17:49:23 最新章节:参考文献
书籍简介
本书研究了在3—9世纪中国药学的形成期,医生、宗教人物、朝廷官员和非专业的士大夫如何使用有毒之药物来医治顽疾、强身厚生。通过聚焦汉语中“毒”字的概念是如何引导医者采取各种方法,将危险的毒物转化为灵丹妙药,作者清楚地揭示出毒物在中国传统医学和中古社会的重要地位。本书讲述了汉末到初唐时期涉及毒药的医疗纷争和政治事件,彰显了“毒”对于当时人们如何感知自己的身体以及身体政治至关重要。作者还研究了中国古典药学中大量有毒的矿物、植物和动物制品,包括有剧毒的“百药之王”附子和一度非常流行的五石散,展现了强效药在身体上如何产生作用,以及这种药效如何塑造了对药物及其治疗的疾病的知识。该书还发掘了古代中国对健康以及身体与有毒药物如何互动的不同理解方式,提醒我们关注药物流动的物质性,其真正的意义与效用并非可以归结为固定的内核,而是依具体的技术干预、社会政治状况与个人身体体验而变化。
译者:朱慧颖
上架时间:2024-07-01 00:00:00
出版社:光启书局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刘焱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近代史研究》创刊于改革开放初的1979年,是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专业学术期刊,在业内享有良高声誉,在各种期刊评价体系中均名列前茅。这个刊物的历史,见证了中国当代学术的恢复和发展,也折射了一个时代的进步与成就。在其40年的发展历程中,《近代史研究》一贯严肃认真,精益求精,是当代中国历史学发展的一个缩影,并见证了数代学者的成长。作为一份重要的学术期刊,《近代史研究》以其对理论和方法论的重视和专业研究历史62.9万字
- 会员本书是日本著名的中国史学者编写的丛书《中国文明的历史》中的第七册,由成吉思汗的诞生开始讲起,介绍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帝国,再到蒙古帝国征服欧亚大陆的整个过程。之后主要讲述了蒙古帝国向元朝的转变、元朝的兴亡,以及其经济、社会和外交情况等,其中对忽必烈两次东征日本有较详细介绍。历史14.7万字
- 会员本书集中反映国内2019年清史研究的发展趋势,所收论文均为已发表的学术论文,作者来自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等不同单位。这些论文意在论证清朝的“中国性”,回答历史上“什么是中国”“中国的边界在哪里”等问题,证明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批驳了以美国“新清史”为首的“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统治的王朝不是中国”“长城线以北不是中国”等错误观点。历史32.7万字
- 会员《世界近现代史研究》是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重点基地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年刊,面向国内高校和研究机构,为促进和推动国内世界近现代史研究而提供的一个学术交流的园地,辟有史学理论研究、全球史研究、国际关系史、地区国别史、博士生论坛、争鸣、书评、史学资料、研究综述等栏目,对于推动中国的世界近现代史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历史29.8万字
- 会员13—14世纪,蒙古统治下的元朝和伊利汗国关系密切,交流频繁,这一时期中国文明对伊朗产生了强烈的影响。本书聚焦蒙元时代中国西迁伊朗的移民群体,以及元朝和伊利汗国之间的使者,考察他们为中华文明西渐所做的贡献。本书还重点讨论了中国物质文化在伊朗的传播,揭示出中国文明的影响更多体现在物质文明层面,“中国制造”为改善古代世界人民的生活质量贡献了巨大力量。历史27.8万字
- 会员1980年,南开大学历史系创办《南开史学》,在学界颇有声望。后停刊。本次复刊,内容以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为主,以考古学与文物研究为辅,以刊发原创性、前沿性论文为主,兼以书评和读史札记。本刊强调以“南开史学”为主要特色,突出“实学”的研究风格,以社会史和思想史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带动研究领域及题目的变革,具有鲜明的南开特点。历史23.8万字
- 会员《孔庙国子监论丛》为公开对外发行刊物,本刊登载有关孔庙研究、国子监研究、儒家思想研究、古代教育及科举制度研究、博物馆学研究等多方面的学术论文。《孔庙和国子监论丛》不但为馆内外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学术文化平台,它也日益成为该馆展示优秀学术成果、拓展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且不断为该馆推出的各项陈列展览及大型文化活动提供智力支持。历史27.6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