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王方晨创作论
更新时间:2025-04-22 16:47:27 最新章节:后记 永远在路上
书籍简介
山东文学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和追求。从新文学之初的王统照,到三十年代的臧克家,再到建国后的郭澄清,山东作家始终关注现实,贴近土地,表现普通人的生死爱恨。既有大时代的历史感,又不乏普通人的生存实感。新时期的王滋润,刘玉民,刘玉堂,张炜,尤凤伟等人的创作,不仅在山东文学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且奠定了当代新乡土小说的基础和高度,对推动当代中国文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王方晨是山东新生代作家的代表。与凌可新、张继、刘玉栋等人一样,作为文坛的鲁军新锐,齐鲁文化的土地养育熏陶了他,他在新时期文学文化氛围中成长,带有理想主义年代的深刻烙印,嫉恶如仇,热爱土地和家园,有鲜明的正义感,对现实生活认识清醒冷峻,这使得他与外省的同时代作家画出了一道沟壑。本书是第一本王方晨创作伦,全书分为总论和分论两大部分,总论主要从王方晨文学创作的背景、倾向和特征入手,分析论述王方晨文学世界的整体面貌和基本样态;分论是以王方晨小说代表作为审视对象,以文本细读的方式,对其小说内在肌理和审美风格展开论述,试图理性分析,客观评价,给出王方晨创作的准确定位,希望成为研究山东文学和山东作家的一本有价值的参考书。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6-11-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张艳梅
最新上架
- 会员本书采用新时期中国底层文学叙事研究的本土视角,以中国学人的学术立场,在底层文学叙事研究的框架下,系统追溯以英国民谣和诗人乔叟、布莱克、华兹华斯为代表的英国诗歌底层叙事传统。本书选取当代英国诗人托尼·哈里森、卡罗尔·安·达菲、谢默斯·希尼、西蒙·阿米蒂奇的代表作品为研究文本,采用福柯话语理论、文化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空间理论等多重批评方法,从阶级、性别、种族、文化、空间等多重维度,对哈文学19.5万字
- 会员本书主要对解构批评的基本形态及其价值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探讨。具体包括对解构内涵的分析研究、对解构批评“史”和“论”两个层次上的把握、对解构批评范式的探究,并相对集中地探讨了解构批评的文学观、文本观、批评观、语境观等等。而且,为了使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一形态,本书还结合一些具体的作品对其进行阐释或说明。当然,对于形态的梳理只是本书的一个构成部分。另一个重要的部分,集中体现在对这一批评理论的评判,以及对文学32.4万字
- 会员文学关注“人”,特别要表现人的“三性”,即:“兽性”“人性”与“神性”。设置“神性”的标准,不是为了达到“神性”,而是为了获得“人性”,不至于处身“兽性”。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学表现“人性”,总是不能离开“神性”的立场;文学是“人学”,总是要有“神学”的参照。这是文学的魅力。本书认为,相对于“启蒙”“革命”“批判”“生存”等现实主义要义,当代中国文学的力量也源自神学精神层面的“博爱”,“博爱现实主义文学20.3万字
- 会员本书由卢曼的系统论出发,考察德国汉学家自19世纪以来中国文学研究的演化情形。德国的中国文学研究相当于一个自主的功能系统,按照自身程序生产所需要的全部要素,也将“文学中国”建构成一个共同演化的意义世界。文学39.5万字
- 会员本书主要收集本人自高校任教以来几十年来的论文27篇,其中既有已经发表的论文,也有一直放在箱底待发的论文,还有两篇在研究过程中翻泽的泽作。这些论文成文时间跨度虽然有几十年,但都是围绕着西方文学和海外文学两大主题进行,而其中的重点在西方文学研究。两方文学研究主要包括两方古代文学三篇,启蒙主义文学三篇,浪漫主义文学五篇,现代主义文学七篇,它反映出作者关注的研究方向。比较文学学科理论与翻译部分四篇,体现出文学22.9万字
- 会员本书以部分具有音乐性的中国现代小说为考察对象,从隐性音乐性与显性音乐性层面,试图以跨艺术的视点来敞开小说与音乐之间的微妙关系,理解这两种艺术互为创造和批评的参照时彼此之间的重叠与落差,从而在这些重叠与落差的缝隙背后,介入人性、文化与艺术的深层解读。书中小说的音乐性既是手段,也是目的,是一种把握和理解作品、乃至世界的方式,甚至可以说是一种任何有机生命形式的内在深层结构。文学14.1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本书以民国时期(1912—1949年)的侦探小说翻译及创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当时报纸杂志刊载及单行本出版的侦探小说作品为立论基础,以民国时期的侦探小说发展史为研究重心,兼及对于晚清、民国侦探小说的都市起源、公案传统、域外译介、代表性作家作品、形式特征(含叙事模式)及思想价值等方面的考察。一方面努力梳理出民国侦探小说的类型演变轨迹与文学史发展框架,即为“史”的描述;另一方面尝试在其中提炼出民国侦探小文学理论69.2万字
- 会员在古代文明世界,中屆、希腊和印度各自创造了独树一帜的诗学,成为世界文学理论的三大源头。印度梵语诗学有一千多年的发展历史,资源十分丰富。本书汇集了十种梵语诗学名著,其中包括梵语戏剧学著作《舞论》、《十色》和《舞论注》/梵语诗学著作《诗庄严论》、《诗镜》、《韵光》、《诗探》、《曲语生命论》、《诗光》和《文镜》,均为了解和研究印度古代诗学的必读经典。文学理论73.2万字
- 会员本书以2001一2005年为界,对这一时期法国的中国文学译介与研究情况做了细致的整理,全景式地展示了法国的中国文学研究样貌。具体包括这一时期出版的中国文学作品译本目录,以及中国文学研究的专著目录、博士学位论文目录、期刊论文目录,同时精选翻译了数篇期刊论文,对重要的专著和博士学位论文还进行了摘要编译。此外,本书收集了这一时期法国召开的中国文学研讨会的简要资料,整理了从事或涉及中国文学研究的机构信息以文学理论9.5万字
- 会员当代西方文论有效性辨识问题是近年来中国当代文艺学研究集中讨论的问题,也是影响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发展与理论建构的重要问题。该著从理论与现实的角度,对西方文论话语反思与中国当代文论若干问题展开研究,主要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中国化当代化研究的问题、当代西方文论反思研究的知识论路径与方法论立场问题、文论“失语症”与当代中国文论的价值重估、原创推动问题、中国当代文论中的后现代主义话语批判问题、“中国文学理论22.3万字
- 会员鲍·艾亨鲍姆是20世纪俄罗斯形式论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本书从俄罗斯社会发展的历史语境出发,既从共时角度横向比较艾亨鲍姆与什克洛夫斯基、蒂尼亚诺夫等形式论学者的共性和差异,探究其对形式论诗学的独特贡献,又从历时角度纵向梳理艾亨鲍姆在不同时期阐发的文艺理论,探寻其晚期实现超越形式论诗学的内在逻辑。本书不仅指出俄罗斯形式论学派并不标榜所谓的“唯形式论”,而且评析了艾亨鲍姆文艺思想对当代文论的影响。文学理论18.2万字
- 会员本书为《人文新视野》第20辑,主要包括法国文学研究、诗学研究、跨学科与跨文化研究三个栏目。其中包含文学艺术领域内对当下现代性和后现代性争议问题的探讨,外国文学作品的艺术分析和文化解读以及国内的译介接受,还有论文探究了“问题学”哲学问题等,内容丰富,学术性强,均处于文艺理论研究的前沿。文学理论16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