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有素质的人
临死前,查尔斯·萨姆纳留下了这样一句话:“品格就是一切。”
在还是孩子的时候,加菲尔德总统就这样说过:“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使自己成为一个人。在我来讲,若是这点都做不到的话,那么其他方面我也不会取得成就。”
“由大自然的法则可知,每个来到世上的人都是平等的,使自己成为一个完整的人是所有人共同的任务。”在卢梭的有关教育的着名文章中,他这样写道:“并且,成为一个人的目标,若是能够作为人的职责被那些有着良好教育背景的人带头执行,那么,他们也一定能够很好地完成与自己相关的工作。对于我来讲,在我的培养下,我的学生成为一名士兵、牧师,或者是一个酒吧的工作人员,都无关紧要。早于我们自己树立人生理想,大自然就已经为人类设定好了生活的本身职责。因此,学生从我这儿获得的,只是生活的方式。在我顺利完成自己的使命后,他自然还不会实现士兵、律师或是牧师的生活目标。然而,他肯定已经成为一个人!世事难料,他的职业或许会经常变更,然而,他永远都会铭记这一点:始终如一地履行作为一个人的职责。”
莫克森博士也有类似的经验总结给我们:你在生活中担任何种角色,并不是你主要的事业,使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才是你更该做的事情;而一个人的行为方式决定了他将具有什么样的个性品质。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说得更简洁明了:“对一个人而言,他的最高追求目标应该是个性品格。事实上,人类生活得真正快乐与否,取决于品格或是理想品格的最高状态的存在与否。如此,人们便会摆脱意义上相对较低级的感官愉悦,并且会超脱平庸且无所事事的现实状态。这样的一种生活,为任何一个有着更高能力的人所渴求。”
每一个人都在为这样一种生活的实现努力奋斗着,穆勒还说道:“虽然我们品格的形成受生活环境的影响,然而,生活环境并不是不可更改的。自由意志学说中有这样一个最为重要的观点,充分地信任自己,相信自己具备巨大的能量,并且相信在这种能量的帮助下你可以完成自我品格的塑造。在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后,我们可以借助自我意志力来对我们的习惯进行调整,以使我们的毅力得到增强。”
品格的形成过程充满了各种选择和摒弃。在生活中,对于自己喜欢和需要的东西我们会主动选择。正如昆虫的做法一样,它们选择自己生存所需的食物和环境,我们也会选择自己心灵所需的“食粮”和“营养”。因此,我们所作出的每个举动,说的每句话,进行的每种交流,都会在我们的思维和心灵上被记录。
比彻说:“同是清晨的花朵,一朵花上挂着露珠,而另一朵上却没有。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一朵花对露水打开了花苞并接纳了它,而另一朵却封闭了自己,任由露水从它上面滑落。”
若是我们为自己的未来设定了目标,那么,我们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呢?在我们设定的目标的指引下,某种特征会在我们的未来呈现出来。而一个人未来的前景如何也取决于他的人生目标。若是一个人的目标摇摆不定,那么他的未来就不会是一片光明,他也不会拥有美好的前程。一个人持有的未来目标能够很好地代表他自己。
罗伯特先生如是说:“存在于我们心灵的渴望,不是享乐这种最低欲求,而是一种内心的真实愿望,它的自然程度就像我们对饮食的需求那样,它是对生活在更崇高境界的渴望。”对每个人来讲,对这种渴望的逐步满足就是我们所要展开的伟大事业。
在一个年轻人即将开始社会生活时,他下定了要脚踏实地的决心,坚持一定不侃侃而谈。自己许下的每一个承诺,他都决心要认真履行;每一次约会的时间他都决心严格遵守,同时,还要给予别人时间安排以示尊重;他决心要注重自己的声誉,而且永远坚持真理和正义。若是他能自始至终地履行这一切,那么,他所要求的高的声誉就能够获得。
我们的未来将是什么样子的?就像现在的橡子中包藏着一棵未来的橡树一样,我们目前的状态之中也潜藏着我们的未来。若是将人生比喻成一棵树的话,那么,我们播下的种子如何,以及我们为它提供了什么样的养料,都决定了它的成长、开花以及最后的结果。
一切教育实施的前提是,人所具备的基本素质。正如木材只产自于生长良好且健壮的大树一样。木材可以用于制作一根桅杆、一架钢琴,或者被雕刻成一件精致的艺术品。而这一切之所以会被实现是因为这根木材足够好。在一棵小树苗成长成大树的过程中,一定的耐心和时间是必不可少的。在教育和生活经验的培养后,如树苗一样的孩子长成精神上、道德上、体质上都十分优良的成人。真正意义上的成功是获得更加深厚和崇高的精神与道德,自身的能力被不断地激发和拓展,这样,才是领悟了生活的意义。
小仲马向世人呼吁:“全世界都哭了,我们需要被拯救,而那个拯救我们的人在哪儿呢?”这个人不在远方,就在眼前。这个人存在于我们周围,是你,也是我,是每个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我们要如何才能成为那个人呢?若是一个人缺乏实现它的意志力,则这件事对于他来说就无比难做了;而若是换作一个有着钢铁般坚定意志力的人来做这件事,那么它的实现就易如反掌了。”
我们人类会被上帝赐予这样的人——这样的人正在被我们的时代召唤——他思想深刻、心灵伟大、信仰坚定,而且时刻都作好了伸出双手的准备。
这样的人,不受欲望的支配,腐败更是不能“收买”他,他的观点独立且有着坚定的决心,不断地给自己的荣誉感以满足,是他坚持奋斗的强大动力。
他们如太阳一样散发着光芒,拨开人性的重重迷雾,为人类的思想增添辉煌灿烂的一页。
给自己一个正确的评价
对于一个人来讲,重中之重的义务是正确地评价自己。你所做的每件事,如果它是高尚的,你的心里就会响起一个声音,它说“你做得很棒”;而如果你做的这件事,是件不光彩的事情,则会有一个“你不该这样做”的声音响起。一个人所拥有的全部东西里,最珍贵的是懂得正确评价自己。除去自己,不可避免地别人也会对你有所评价,但是对于这些声音,你可以置若罔闻,因为它们根本就不重要。像是那些来自媒体和公众的或褒或贬的声音,你就可以忽略不计,真正决定你成败的是你自己对自己的、发自内心的、准确的评价。
那些被世人所追捧的人,诸如成功人士、社会名流等,别人可以对他们有很高的评价,但是在他们的心里还有一杆“称量”自己的秤,没人会比他们自己还清楚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在别人评价他们如何如何成功的时候,他们可能会认为自己是一无是处的,可能会因为自己的某个行为谴责自己。他们的成功是踩着别人的正当利益,对别人的权利进行剥夺才获取的。这样的人,尽管他们的生活非常舒适,但是一旦接触到别人的痛苦,他们的良心就会受到深深的谴责。
对于一个人来讲,地位、金钱都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自我的认可。人只有在得到自己的认可后,才能得到真的幸福,有所适从,心有所安地生活。
因此,做任何事情首要考虑的前提是:我是否心安理得。只有在得到了自己的许可后,你要做的事情,才会得到你的保护,而任何觊觎偷袭的人也都不会取得成功。在你做某件事情前,当你开始你的行为时,切记要仔细思量,看看你的内心认不认可这件事情。在你觉得一些事存在不妥,或者有出现问题的征兆时,你就要停下来,解决完问题再继续前行。在这个事情上,你一定要摆脱怕麻烦、与之妥协的思想,因为这些思想将会给你带来无穷的后患。当你发现你的船出现了一个孔洞后,还是一意孤行要扬帆远行的话,那么你的这种做法无疑是自掘坟墓。
对自我的认可,一定要是发自内心且正确的。若是不实事求是,想兼顾不诚实和不受到内心谴责,这样的做法只会导致一无所获的结局。若是你固执己见,你所追求的将会永远地以空中楼阁的形式存在于远处。
在你信任自己的前提下,你失去的也会是你获得的。不管你是得到了一笔巨款,还是从此变得身无分文;不管你拥有豪宅别墅,还是住在廉价的房屋里;不管你穿着华丽,还是一身褴褛;不管你是开着豪华轿车,还是仅拥有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尽管你现在拥有友谊,但你可能在下一瞬就失去它;你可能受到褒扬,也会有遭人唾弃的时候。这种种不同的境况,只要你心安理得,你相信自己,你对你经历过的生活毫无遗憾,你就会得到自己的认可,你就会感到心满意足。抱着信心,勇往直前地生活,尽管这样你可能得不到别人的认同,但是你会对自己毫无遗憾,也会认定自己是成功的。
一些人,他们过着奢华的生活,拥有豪宅,开豪车,大把大把的钞票随意挥霍,但是他们却感受不到幸福。出于对幸福的渴望,他们自愿舍弃所有,去拥有心灵的安定,得到自己的认可,获得幸福。
与之相对的,一个生活贫穷的人,若是他有积极进取、勇于向上的心,那么幸福对于他来说唾手可得。这里要强调的一点是,若是一个穷人不思进取,没有追求,自怨自艾地抱怨生活的不公,那么他的一生都将穷困潦倒,幸福也就更无从体会了。
生命给予了生灵无限的力量。这就是为什么一块卵石只能有被深埋地下的命,一颗橡树种子却可以冲破黑暗享受阳光的温暖。橡树的体内有着生命的力量,它有向上的欲望。与之相似的,生活在地球上的所有动植物都有向上攀登或生长的愿望。人类作为高级动物,有别于其他动物的最重要的一点是人类有思维,这个思维能够指引我们向上生活,更好地生活。任何一个人都拥有勃勃的雄心,这个雄心需要被认可,如此人们才能在精神、思想、身体等各方面“向上”去要求。
若是一个人做有违良心的事情,即使这件事情不被别人发现,这个人的品质也会自行地大打折扣。一个原本正直、有能力、有教养等优秀品质的人,出于过上一种高品质的生活的欲望,结果采取了卑鄙、可耻等诸多不良行为,这是多么可惜可叹的事情啊!
一个人会从书本、社会实践或观察中学到很多东西,但是这远远比不上他从心灵品质上学到的东西。
“社会是什么颜色,我们就会给自己笼罩上一层什么颜色,就像树蛙能让自己的颜色变得和树叶一样,或是阿尔卑斯山上的小鸟随着四季的变换而改变自己的羽毛一样。”英国地质学家盖基·阿斯巴尔德总结道。
我们每个人都充当着镜子的角色,这面镜子不光照别人,更主要的作用是自我反馈。一个人所接触到的东西,都能够由自己映射出来。值得我们庆幸的一点是,不管是好的东西还是不好的东西,它们都会很容易地被人学习。那些品德高尚的人,他们取得的成就来源于他们频繁地接触品格高尚的人,他们吸取了这些人的好品质。一位大学生这样说:“尽管我没有见到安德鲁斯总统的荣幸,但是这不妨碍我在他的熏陶和影响下成长。”
培养坚忍不拔的毅力
所有伟大的成功者都有着一个共同特征,即具备坚忍不拔的个性。他们取得的成功可以允许他们在其他方面存在缺陷和弱点,然而,却一定不允许在这一点上缺失。不管身陷于何种悲惨处境,不管如何失望,也不管面临怎样的困难,承受什么样的悲伤,他们都不能被摧毁和打败。那些始终坚持的人,才是生活的最终赢家,而那些自以为是的人永远都不可能成功。可悲的是,这一点的可信度却常常遭到人们的质疑。
着名的鸟类学家奥杜邦,花费了很多年的时间,在森林中苦苦地工作。然而,在一次度假回来后,他的200多幅由他自己精心创作并非常有科学价值的鸟类绘图遭到了老鼠的损害。他悲伤地说道:“看到那一幕,我的整个大脑迅速被强烈的悲伤包围了,一连几个星期我都发着高烧。”而在事后不久,在奥杜邦的身体和精神已经恢复得差不多后,他又径直向森林深处走去。
在写作《法国革命史》的过程中,卡莱尔所遭遇的种种不幸都为我们熟悉。在书的第1卷付印前夕,他将手稿拿给一位邻居看,然而,却被这位邻居的女仆意外烧掉了。这是一个多么巨大的打击啊,然而,对此卡莱尔却没有灰心绝望。经过数月的努力后,那些被烧掉的书稿又被他重新写了出来。
很多文学史上的成功人士,都经历过贫困与不幸,都曾饱受过困境和失望的打击。然而,在面对所有的困难时,他们非但没有屈服,反倒使自己的强大潜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激发和利用。
数学先驱儒贝尔写了这样一张字条给他的学生:“记住坚持,先生,保持坚持。你所面临的那些困难会随着你的不断前行自行消失。坚持,光明就在前方。”
若巴尔扎克是一个不懂坚持的人,那么,在被父亲警告后,他一定会对自己产生怀疑。他的父亲这样告诫他:“你要知道,文学领域里,只生活着两种人,不是国王,就是乞丐。”“那好,我要做国王。”巴尔扎克坚定地答道。结果他被父母留在了阁楼上,任由他去支配自己的命运。在整整10年的艰苦奋斗后,巴尔扎克摆脱了困境,成了“国王”。在广为人知前,巴尔扎克整整有40本不为人知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