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迄今为止,接地仍是电力、电子、通信网络等领域中必不可少的一门重要技术,尽管接地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有相当大的差异,但在本质上是完全相同的技术。对机电设备而言,接地在强电方面对设备本身及操作人员起到安全保障的作用,在弱电方面对设备运行具有克服噪声、抗干扰的作用。因此,接地技术是一门为机电设备安装“安全门”和构筑“防火墙”的关键技术。
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智能化大厦的出现,在智能化大厦内有各种各样的机电设备,其间电力用、电话用、数据用的配线纵横交错,极易造成区域性或局部性的电磁感应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EMI)和电磁环境污染(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EMC)问题。“互联网+”的技术推广,使得各种新的媒体信息网络成为构筑社会的基础,网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必须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一旦因自然或人为因素造成网络系统的瘫痪,损失将是不可估量的。人为因素姑且不论,就自然界中给网络带来的雷电灾害,目前除了利用接地技术之外,还没有更加有效的手段来抵御。仅从这点就足以看出接地的重要性。
接地是由前人长期不懈努力累积而成的技术,作为基本的电气安全技术相传至今。实际上,接地在实践及理论方面非常深奥,是一门学科综合、知识交织的边缘学问,能深入浅出地阐明机电设备接地技术的教科书在国内外均较匮乏,相信编写《机电设备接地技术》教材,一定会受到专业技术人员的欢迎。
本书依照高等职业教育电类、机电设备类、网络工程类及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接地技术的要求,参照几十个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工种考核标准中的相关内容,力求体现“从工作中来,到工作中去”的课程观,结构上针对工程技术人员职业活动的技术要求,撷取工作现场最基本、最实用的真实项目,将“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能”、“专业与职业”有机地融于一体。全书分12章,从实用角度介绍机电设备接地基本知识、接地电极的电阻确定、供电系统的接地、机电设备的接地、机电设备场所及设施的接地、特殊场合机电设备的接地、高层建筑机电设备的接地、弱电设备及防静电的接地、机电设备的接地安装、管理、测定及接地故障分析等内容。
本书的编写充分考虑接地技术在机电设备中的作用和应用,注意内容编排的层次性与综合性,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渐进式教学规律,突出技术、知识、工艺和标准的学习指导,重在解决“会做和做好”、工作后能用得上的问题。
本书在教学实施中,学时数建议上限为48学时,下限为40学时,各院校可根据自身专业的特点决定。为了便于教学,本教材配有电子课件。
本书可作为电类、机电类、设备类、网络信息类、建筑工程类及其他相近专业的专业技术教材,也可作为职业技能培训教材,以及其他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接地施工的工作手册。
本书由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杨柳春、傅继军等编著。其中张安民编写第1、10、11章,张婧瑜编写第2章,傅继军编写第3、5章,洪梓榕编写第9章,杨柳春编写其余章并负责全书的统稿工作。另外,张婧瑜、洪梓榕两位老师在搜集资料、整理素材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此表示感谢。
由于编著者水平有限,加上接地技术应用领域宽泛,教材中难免有不妥之处,恳请读者予以指正或提出修改意见。
编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