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阿拉伯固有文化”的研究现状

“阿拉伯固有文化”居于“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传统的深层。当前,关于“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中国学者的研究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阿拉伯语言文学研究重在基础,积累丰厚。国内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研究的基础在于此。如仲跻昆先生的《阿拉伯文学通史》(上、下)(2010),蔡伟良、周顺贤先生的《阿拉伯文学史》(1998),陆培勇、陆怡玮先生的《阿拉伯古代文学作品研究》(2006)对阿拉伯古代至现代的文学史、文学作品进行了梳理研究;国少华先生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研究——文化语言学视角》(2009)、周烈、蒋传瑛先生的《阿拉伯语与阿拉伯文化》(1998)系统地阐释了阿拉伯文化语言学的内涵;林丰民先生的《文化转型中的阿拉伯现代文学》(2007)对阿拉伯文学具体作品、具体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国内学者在这个领域的作品还有很多,有关阿拉伯语言文学的研究是国内阿拉伯研究的基础与主流,该领域著述丰厚,难以并举。

其二,阿拉伯-伊斯兰历史文化研究重在历史层面尤其是中世纪阿拉伯繁盛的历史文化研究方面。纳忠先生的《阿拉伯通史》(上、下)(1997、1999),金宜久先生的《伊斯兰教史》(2006),马明良先生的《伊斯兰文化新论》(2006),郭应德先生的《阿拉伯史纲》(1997)梳理了阿拉伯和伊斯兰教的历史;赵国忠先生主编的《简明西亚北非百科全书(中东)》(2000),秦惠彬先生主编的《伊斯兰文明》(1999),就伊斯兰教文明涵盖的政治、经济、社会、艺术等领域进行了梳理研究;纳忠、朱凯、史希同先生的《传承与交融:阿拉伯文化》(1993)就阿拉伯中世纪的繁荣进行了历史与文化层面的专题研究;吴云贵、周燮藩、肖宪、金宜久等学者撰写了“伊斯兰文化小丛书”,对伊斯兰教教法、教义学及教派、运动等做了阐述分析;陈嘉厚先生的《现代伊斯兰主义》(1998)就现代伊斯兰主义的理论、现象及发展进行了研究;孙承熙先生撰写了《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纲》(2001);陈中耀先生的《阿拉伯哲学》(1995),蔡德贵先生的《阿拉伯哲学史》(1992)就阿拉伯-伊斯兰哲学进行了系统的阐释;彭树智先生主编的《伊斯兰教与中东现代化进程》(1997)着重研究了伊斯兰教与中东现代化进程之间的关系。同阿拉伯语言文学的研究一样,国内学者在这个领域的研究成果也十分丰厚,难以一一列举。

其三,当代阿拉伯地区政治、经贸动态研究突出国际与国内热点,重在应用研究方面。如朱威烈、杨光、马丽蓉、杨言洪、安惠侯、李伟建等学者关注当代阿拉伯政治及经贸局势动态研究,较多从国际关系角度进行当代阿拉伯局势的动态跟踪研究。

简而言之,在国内已有的关于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研究中,在谈及“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传统”时几乎都有涉及关于“阿拉伯固有文化”或“蒙昧时代”的文学或文化的研究,但从现实的情况来看,中国学者以“阿拉伯固有文化”为专题所做的研究还比较少。

国际上,西方学者关于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研究则主要基于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阿拉伯历史及语言文化研究。希提的《阿拉伯通史》,以上、下册的篇幅梳理研究了伊斯兰教诞生以前至近代阿拉伯地区的历史文化脉络;伯纳德·刘易斯的《历史上的阿拉伯人》系统论述了阿拉伯人从远古到现代的历史和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对人类文明做出的贡献,评价了各个历史时期阿拉伯文化和伊斯兰哲学的思想;《中东》则对中东地区自基督教兴起至20世纪末的文化及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梳理研究;威廉·冯·洪堡特的《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研究了作为闪族语的阿拉伯语的本质,并就其语言、思维及文化内涵等提出了富有创见的理论与观点;小阿瑟·戈尔德施密特和劳伦斯·戴维森的《中东史》以中东地区为描述对象,梳理了伊斯兰教诞生前后直至当代海湾战争与和平进程时期的历史。

其二,关于恐怖主义、极端势力的研究。“9·11”之后,该领域的研究与著述可谓汗牛充栋,仅以Bloomsbury电子书资源库为例,以Terrorism(恐怖主义)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可得到2234部以此为研究主题的著作,如泰德·洪德里奇(Ted Honderich)2015年的Humanity,Terrorism,Terrorist War,泰勒(Max Taylor)和库里尔(P.M.Currie)2014年的Terrorism and Affordance:New Directions in Terrorism Studies,以及贾维德·雷曼(Javaid Rehman)2014年的Islamic State Practices,International Law and the Threat from Terrorism等。这些研究的规模之庞大甚至已经使大众形成了“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极端主义”的认识,导致了广泛的关于“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误读与误解。尤其在近年来,随着“伊斯兰国”极端势力的负面影响,公众更为加深了对于“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误解,往往错误地将“恐怖主义”“极端势力”与“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画上等号。

从现实的情况来看,对于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传统中“阿拉伯固有文化”的专题研究,在西方研究界也并不多见。

总之,国内外对“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研究常以伊斯兰教兴起后中世纪繁盛时期的文化为对象,或从历史层面对“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发展进行梳理研究,又或以当今对世界安全构成直接威胁的宗教极端主义或恐怖主义为主题进行分析论述,而对于“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传统”中的深层部分“阿拉伯固有文化”的专题研究尚有待深入。

因此,为了避免产生将“阿拉伯固有文化”等同于“伊斯兰传统”的误解,十分有必要系统化、专题化地梳理前伊斯兰教时代的文化,即阿拉伯固有文化传统的内涵及其深刻影响,进而加深对“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传统”内部复杂性与多元性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