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向岚到铜锣村接少华到城里玩,香车美人的遐想,很快就成为铜锣村的爆炸性新闻。从德叔的小店传出,很快便形成旋风,横扫山村各个角落。

处于旋风中心的少华还蒙在鼓里,在家里悠哉悠哉地亨受假期的闲适。姚老爸在村里转了一圈,回到家里便对少华劈头盖脸地一顿臭骂。

“你小子,吃着碗里看着锅里的。你怎么又和别的女孩勾搭上了?建萍不好吗?知书识礼,勤劳爱家,你还不知足?”

少华被骂得一脸懵!不知老爸为何如此说!可能是气昏了,姚老爸竟然忘记,向岚来家里,他也见过。

少华不明白父亲为何如此震怒,是因为他涉世未深,不知道传言的威力。很多时候,一件事情被大家传播后,往往被添油加醋,最后变得面目全非。

扛过姚老爸的暴风骤雨,少华试着问:“老爸,我又和谁勾搭上了?”

“好小子,还不认,是吧?你听村里的人都传遍了。”

真是人在家里坐,是非从天而降。少华满肚子委屈,说:“村里传什么了,我不是在家里吗?去哪勾搭女孩了。”

“你出去听听,我出去做生意,你就在家里学人家约会。”

“阿爸,你不要听外面的人乱说,大哥都在家里,我可以作证。”少东见大哥被父亲冤枉,过来为少华说情。

“村里人怎么说的?”少华问道。

姚老爸被少华一问,才开始冷静下来。坐在沙发上,端起水烟筒,咕噜咕噜地吸起烟来。一顿烟后,姚老爸舔了舔嘴唇,说:“村里人都在传,有一个打扮时髦的女孩,开着小车来接你进城。听说那女孩和你很亲腻,一看就像恋人。”

原来如此。姚老爸真的误信村里人的传言。少华不禁笑出声来,哈哈笑说:“阿爸,你也见过她。她是我的同学向岚。”

“哦?是她吗!”姚老爸终于想起,那天早上,自己赶着去开店,确实有一个自称是少华同学的女生来找儿子。

“就是她啊,假期就只有和她进过一次城。而且也不是她开车,是她表哥开的车。”少华纠正姚老爸听到的传言。

“那就好,那就好……”姚老爸脸上有了笑意,咕噜噜,又吸了一筒烟。想了想,又说:“不过,儿子啊……那女生我见过,长得也不差。但,人家是有钱人,我们是脚上的田泥还没洗干净的人,千万不要有非分之想噢。”

知子莫若父,姚老爸是害怕儿子高攀向岚,造成不必要的困扰。

“阿爸,你想哪里去了!”少华笑着说。

“他们是同校的,上次我去大哥学校玩,曾见她和大哥跳舞。”少东又来补一刀。

“嗯嗯……所以我说得没错,你还是少和她来往为好。”姚老爸笃定地说。

“我们只是普通朋友,没什么的。”少华解释道。

“普通朋友也不行,我听说,那女的对你很亲腻。这样下去,迟早会出问题。”

姚老爸的话不是没有道理,少华听得心里一阵慌乱。女追男隔层纸,向岚若整天黏着他,难保不会动心。

见少华沉默不语,显然是听了进去。姚老爸很是欣慰,说:“我要到村里说,让他们不要再乱传……这些谣言若给建萍听到了,不知又闹出什么风波来呢!”

世上的事,怕什么来什么。姚老爸能听到的,建萍的母亲也自然听到。毕竟村子就那么大,村民又没什么娱乐。能有小车进村,已经是了不起的大事了。

建萍母亲从菜地回来,刚进院子就嚷嚷道:“哎,大妹。我们村又有新闻了。姚老爸的儿子,攀上了城里的女孩。人家都开小车来接他了。”

建萍心里一震,努力平静下来,不动声色地说:“哪个儿子?”

“就是大儿子,少华呗。”

建萍心里难受,抓起一把白菜,一点点地把菜叶撕下,丢给院子里的公鸡。

“哎呀,那是好的菜叶,你怎么丢给公鸡吃了。”建萍妈心疼得大叫起来。

“虫子咬过,不能吃了。”

建萍妈一把夺过白菜,心疼得直跺脚,说:“我摘的菜,哪里有虫?好好的菜,给你糟蹋了!”

“不是虫咬,也是变质的白菜,变质的,绝对不能要……”建萍喃喃自语,自顾自地向屋厅走去。

建萍妈看着女儿的背影,一脸迷惑。低头看手里的白菜,饱满白嫩的菜梗,青翠欲滴的叶子,新鲜得汁液能随时破皮而出。

“我刚摘回来的菜,怎么可能变质!读书读傻了吧!”建萍妈摇摇头,把菜放回篮子里。

建萍回到房间,独自坐在书桌前,看着书架上的书发呆。冷风打着窗棂,有节奏的“咯吱咯吱”响。冷风中,有暗香浮动,是芒果花的香味。芒果树开花了!

建萍推开窗,满树金黄,蓬蓬勃勃的,像燃烧的云。

“芒果花开了,少华知道吗?来年结果,又是大丰收吧……哼,不能给他吃,花心大萝卜。”

建萍是又哀怨又牵挂,近在咫尺,又远在天涯。明明是在同一个村,天天可以见面,现在听到他和另外的女生出去,忽然间觉得很虚无,感受不到他的存在,不知他的内心想什么。恋爱都是这样,会让人变得敏感,迫切想知道对方的想法。

村里的传言真可恶,芝麻大的小事,也被他们当新闻。少华虽然全身而退,得到姚老爸的谅解,但也心有余悸,知道了传言的威力。他不明白,村民怎么那么闲,整天盯着那点破事在传来传去。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是非。村民都是土生土长大叔大妈,见的世面少,自然只能内视,对家长里短的事情最上心了。

向岚的一次造访,便掀起满村风雨。可见小车对村民的震动有多大。在摩托都还是稀罕物的农村,小车无疑是财富的象征。除了小车,向岚入时的打扮,青春亮丽的形象,也触发了村民的无限想象,甚至是羡慕。大家除了感叹车靓人靓,更是感慨姚老爸家的风水好。不单培养出两个大学生,还攀上了有钱人。

小车驶进铜锣村的次数,屈指可数。青芸回来的时候,开小车,是什么品牌,村民不清楚。在他们眼里,只要是小车,自然就是很有钱。听青芸大哥说,青芸是嫁了一个北方的有钱人家,现在还做了大老板。便有人称赞九伯公有眼光,当初反对青芸与邓老师拍拖是多么的英明神武。凤凰还是凤凰,是不会落在普通的树木上的。

前有青芸嫁入有钱人家,今又有少华攀上了有钱女。村里一下子炸开了锅,都回家守着孩子做作业。读书改变命运,真实不虚啊。

姚老爸成了村里的风云人物。当年他从泥水匠摇身一变,成为贩模板上粤州的老板都没现在风光。村民见他就问,你媳妇是哪里人?家境不错哦,叫少华要抓紧了。最后就是一些馊主意,什么生米煮成熟饭,先成家再求学……

姚老爸一听到这些疯言疯语就来气,在德叔的小店发脾气。

“我讲几多次你哋先肯信啊?佢哋係同学,同你哋讲嘅差十万八千里,九唔搭八。再讲,人哋係富贵人家,我少华番薯屎都未屙净,天同地的区别。拜托大家,以后唔好再讲咧!”

恶作剧心理是人类的天性,是与生俱来的,隐藏在基因里的因子。姚老爸越是跳脚,村民们也越兴奋。本来是好事,干嘛不让人说呢?

姚老爸最是担心少华的花边新闻传到建萍耳里。到时自己属意的媳妇人选都会鸡飞蛋打,一场空。

硬来的不行,就来软的。姚老爸决定改变策略,满脸堆笑地请求说得最兴奋的村民,认他做媒人公,帮少华穿针引线。这一招果然厉害,戳中了他们羡慕嫉妒的软肋。少华若真能攀上高枝,村里最好的家庭就是姚老爸家了。谁愿意做这样铺路搭桥的事情呢!人性都是自利的,大爱无私的人有,但不多。姚老爸的生活经验帮助了他。

姚老爸反其道而行之,让爱说嘴的村民终于闭了嘴。铜锣村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平静中又孕育了新的变化。建萍摘菜的时候,不再从少华门前绕过。过了几天,姚老妈发现了端倪,在餐桌上说:“怎么最近没见建萍了?”

姚老爸也警觉起来,放下筷子,看向少华。少华正专心吃饭,姚老爸突然看向他,忙停下来,说:“不关我的事。可能她最近太忙吧。”

“你该去看看她,最近村里你的传言很多,可能建萍已经知道了。”姚老爸对少华说。

“哥,听说建萍有大仲马的《茶花女》,你帮我借来看看吧。”少东不失时机地说。

“好吧,我吃完饭就去。”

“也不用那么急,晚上外面黑咕隆咚的,明天再去吧。”姚老妈担心儿子走夜路。

“吃完饭,反正有空,也没几步路。”少华三口两口把碗里的饭扒完。

姚老妈的话提醒少华,确实有几天没见建萍了。村里的传言搞得他不敢出门,躲在家里看电视。可能建萍也是因为这样,没出门吧。心念及此,便火急火燎,想要去找建萍了。

外面的风很大,一到天落黑,呼呼的北风吹得屋后的竹林沙沙作响。少华拉上风衣上的拉链,缩了缩脖子,走进黑暗里。冬天,天黑得早,七点没过,周围就伸手不见五指,若不是散落四周的灯光,一个人走,还真有点瘆人。

少华低头看路,借着手电微弱的光,一脚深一脚浅地向建萍家走去。到建萍家要经过一段鹅卵石铺成的石子路,石子路的一边是水沟,边上的芒草长年罩在水沟上,一到入冬,穗茎上便长出银白色的花。少华拿着手电筒,光亮扫过芒花的时候,发出惨白的光,更添冬天的萧瑟气息。夜,很静,一阵风吹来,芒花随风摇曳,发出沙沙的声音,在手电晃动的光照下,如披着银发的老人,坐在小船上晃来晃去。

人类来自心底的恐惧,是害怕孤独。一个人走夜路,思想便漫无边际的活跃起来。少华越走越感到背脊发凉,感觉背后有人静静地跟着自己。他不敢往后看。听村里的老人说,走夜路的人,都有神明保佑,不能往后看。若是忍不住往后看了,神明就不再保护他。少华越走越心慌,他不敢看芒花,平时几分钟走完的路程,现在犹如走不到头的漫长。

走完石子路,还要爬一个小土坡,土坡上种满竹子。白天走的时候,没感觉到什么,在冬天的晚上,阴森感从风衣渗到了每个毛孔。少华硬着头皮,眼睛眯成一条线,不敢看周围。山坡,竹林,让他忆起以前和姚老爸在山里过夜,守模板时,见到的鬼火。蓝幽幽的光,在地上飘,忽隐忽现……实在是太吓人了!少华加快脚步,想一口气冲上土坡。心越急,脚下越没数,不小心滑了一下,整个人向前扑倒。爬起来时,手电筒却跌坏了。

周围是遮天蔽日的竹林,中间一条落满竹叶的小山路。若是平常,这里就是许多文人墨客笔下的诗与远方。现在少华孤身一人,置身于黑暗之中,风吹竹梢的“沙沙”声,如鬼哭狼嚎,吓得他冷汗直冒。手中唯一的电筒也坏了,只能抱着头,凭感觉向建萍家挪。一边挪一边后悔,没听老妈的话,硬是要走夜路来找建萍。

不知走了多久,好像一个世纪,终于看到前方有亮光。那是建萍家里的窗房透出来的灯光。少华大舒一口气,拍了拍衣服上的泥,快步向灯火亮处走去。

少华一身狼狈地走进院子的时候,建萍正坐在院子里拣蒜苗。看到他膝盖上的泥土,衣服上还沾了竹叶,手电筒的灯泡都摔烂,很是诧异,忙起身过去,问他:“你怎么来了?摔跤了吗?”

进到院子,找到了温暖,紧绷的神经终于松驰下来。建萍关心的言语,让少华如走散的孩童回到了家里,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本来对少华心存怨气,看到他这样子,建萍的心软了下来。拉着他的手,带他进屋里。

“吃饭了吧?经常走的路也会摔跤?”建萍盈盈一笑。

“嗯,刚吃完。”少华不好意思说因为害怕而跌倒。

“这么晚,来找我干嘛。”

“我弟想借《茶花女》看,吃完饭,刚好有空,就来了。”少华隐藏了内心的想法,几天没见,不知建萍是不是因为村里的传言,在生气。

“呵呵,姚老爸的大公子来啦。听讲你学土木工程,以后做工程师哦。”建萍的父亲从厨房过来,爽朗的笑声,把屋厅撑了起来。

建萍见父亲出来,对他说:“蒜苗已经拣好,叫二妹拿去洗吧。”

“你妈已经洗了。”说完,又对少华说:“做工程师好啊,大把前途。未来的世界是你们年轻人的,好好学习,将来搞大工程。”

报考土木工程,家里人都反对,头一次听到肯定的声音,令少华精神为之一振。不由得对建萍父亲刮目相看。建萍爸长年在珠三角打工,甚少回来,说话都带外面的口音,打扮也与村里的男人不同。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身上穿的毛衣也束进腰里。

“谢谢林叔这么看得起做工程的人。我们学土木工程的同学都说,做工程过的都是苦行僧的日子,与世隔绝,几个月,甚至一年都在深山老林里蹲。”

“熬吧,熬出来就好了。男儿志在四方,生来就是为闯天下作准备。你看珠三角的那些高架桥,地铁……那么大的工程。这是一个男人的骄傲。我们读书少,只能做苦力。你们是知识分子,国家栋梁,干的是大事。是很有意义的事情。现在世界变了,没知识,没文化,干的活又累又没钱。我们厂里的电工,都吃香喝辣的。出入都人称师傅。修机械的更不得了。要从香港请过来,连老板都要点头哈腰。”建萍爸越说越激动,恨不得眼前的年轻人全都听到心里去。这是他半辈子的生活体验,希望他们能学好本领,往后少走弯路。

少华对建萍父亲很是佩服。毕竟是见过世面的人,说话就是不一样。平时总是听老爸说,要做老师,做医生,听到耳朵都快要起茧!

“林叔见过世面就是不同,不像我爸,眼里只有老师、医生。”少华心悦诚服地说。

“哈哈……”建萍爸笑得很开心,说:“我老了,还是你们年轻人好,有知识有文化。听说现在搞设计,一部电脑就搞定。画的图纸又好又快?”

“嗯嗯,对。我们搞设计,都用AutoCAD软件。”

“哦,科技越来越进步了。记得八十年代,修我们村前的公路,都是技术人员在纸上一笔一划地画。白天测量,晚上就在煤油灯下画到凌晨。”

“那时搞工程真不容易,现在简单多了。”

少华和建萍爸絮絮不断,竟然聊上了。建萍成了旁观者。见插不上话,建萍回到厨房里帮手煮饭。农村不比城市,吃饭时间也不固定。晚上七八点才吃饭也是经常的事情。

厨房里也是热火朝天,弟弟妹妹围在灶前烤火。建萍打下手,帮忙切菜。

“蒜苗切好就拿过来,炒完腩肉就可以吃饭了。”妈妈一边炒菜一边说。

“姐,你最喜欢的蒜苗炒腩肉……”三妹往灶里添了一把柴,开心地说。

“我也喜欢吃。”弟弟激动地站起,说:“我去添饭。”

兄弟姐妹多,吃饭就是最热闹的时候。你一言我一语,整个家就热闹起来。建萍把蒜苗放在灶台上,对弟弟妹妹们说:“就你们馋,能安静点吗?”

“好好,我们安静。”弟弟把手放在唇边,作了个禁声的动作。

建萍是家里的大姐,读书又好,弟弟妹妹都很佩服。在家里有说一不二的权威。

开饭了,大家七手八脚,帮忙端菜添饭。少华连忙站起来,走到一边的沙发里坐。

“哎,你走开干嘛,一起吧。”建萍爸对少华说。

“不要了,我刚吃过。”少华推辞道。

“吃了也来陪我们坐坐。”

少华还想推辞。建萍笑着说:“你这么客气,下次我也不敢在你家吃饭了。”

只一句话,就把少华拿捏了。还是建萍了解他。少华只好走向餐桌,坐在建萍身边。两个相恋的人坐在一起,又要装作关系一般,真是难为他们了。

建萍爸看着他们俩,笑呵呵地说:“转眼间,你们都这么大了!小时候光着屁股在河里玩水,长大后反而生分了。”

“爸,你在说什么呀!”建萍娇羞地说。

“越老越不正经!”建萍妈也嗔怪他。

少华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只顾着吃饭。弟弟妹妹们也嘻嘻哈哈地跟着说:“老不正经……”

建萍偷看少华,细声说:“你不夹菜吃吗?”

“嗯嗯……”少华只会点头应允。

“吃饭,吃饭……今晚有《流金岁月》……”建萍爸催促大家。

建萍妈也转换话题,问:“今天的菜好吃吗?”

“好吃……都是我烧的火好……”

“不对,是我经常淋水的功劳……”

“是姐姐拣的蒜苗靓……”弟弟觉得自己没什么付出,转过来夸建萍。

一家人开开心心,有说有笑,生活简单点,也甘甜。孩子上进,家人团结,就是最大的幸福。少华置身其中,也感受到了不一样的祥和与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