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檢討香港高等教育的發展
八所大學校長一致贊成大學「三改四」
月前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發表了《香港高等教育報告》,檢討了目前的高等教育,及對未來的發展向政府提出了眾多的建議,如:大幅增加學生宿舍,容許不同的學位課程收取不同的學費、維持大學三年制、大學不應收取在語文方面未達指定要求的學生等等。這些建議本來爭議不大,並且其中絕大部分已為政府所接納,但後來八所大學的校長聯合召開記者會,一致贊成大學「三改四」,以及教統司表示如大學堅持收取語文程度未達指定要求的學生時,政府將對這些學生不予以資助,終於引來了各界人士的議論紛紛。
香港的教育歷來受到英國的影響,大學的學制及資助機制即為其中兩個較明顯的例子。香港現時實行的五年中學,兩年預科,三年大學的制度沿襲自英格蘭地區(蘇格蘭的大學是四年制的)。英國歷來崇尚學術自由,政府對大學只能資助而不能直接干預,而政府的資助是通過一個獨立的資助委員會來進行的。香港對大學的資助也是採取同一的模式。
特區成立,為全面檢討學制提供契機
還有半年左右,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即將成立,按照基本法的規定,香港可自行制定有關教育的發展和改進的政策。因此在學制問題上自然無須沿襲英格蘭,當然也不須與內地看齊,而是多參考世界各地的經驗,制定出一套適合自己的學制。特區政府的成立,減少了對教育的束縛,為全面檢討香港的學制、制訂長遠規劃等提供了契機。
大學的學制,在世界範圍而言,一般是四年制,但趨勢卻是走向多元化,按照課程的需要而訂定學制的長短,並不強求劃一。有些課程,如醫科、牙科、建築等由於專業訓練的需要,一般多於四年,在日本更有兩年制的大學。香港大學的學制是否也可以跳出三年或四年的爭論?在普及了高等教育的國家還有另一趨勢,就是學分制,讓一些能力較佳、或較為勤力的學生,只要修足學分就可以提早畢業。這總比現時香港的大學生在暑假時不是做工就是旅遊划算得多吧。
(原文刊於《星島日報》1997年,原名〈也談高等教育(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