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代社会政策研究(14):社会政策再出发
- 关信平 吴瑞君主编 黄晨熹 薛琪薪副主编
- 765字
- 2021-04-23 18:09:29
三 S县的精准扶贫政策实践
S县位于湖南的西部地区,湘西的东南部,地处武陵山片区,属湖南省位置比较偏僻的地区[4],主要是山地丘陵,生态环境比较脆弱。S县共有11个乡镇,147个村落,总人口约32万,其中少数民族比重达60%。相对于湖南省整体经济状况而言,经济比较落后,是武陵山区扶贫攻坚重点县、深度贫困县[5]。S县统计局显示,2017年12月,该县财政总收入约5.2亿元,但是财政总支出约26.7亿元,财政收入远远低于财政支出,村民消费类型主要用于食品支出,消费水平极低[6]。
近几年,在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号召下,该县实施了一系列的精准扶贫措施。通过几年的精准扶贫措施,该县有了明显的脱贫成效。2017年,该县共有3674户16349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3.5%。经济发展状况明显改善,地区生产总值不断增长,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贫困发生率显著下降。
表1 2014~2017年S县精准扶贫政策实施效果

但是精准扶贫政策执行偏差问题也不断凸显。政策执行偏差是指政策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主观或者客观因素的复杂性导致效果偏离政策目标,并产生不良后果的现象。政策执行偏差最常见的表现形式有:执行阻滞、执行变异、执行走样、执行规避、执行失真、机械执行、执行过度等几种。而精准扶贫政策执行偏差则是政策执行的过程和结果与既定准则和目标产生一定的偏差。
2018年4月,笔者通过对湖南省S县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调研和观察,采用预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湖南省S县的精准扶贫政策实施现状和效果进行了解。在预调研期间,采用纸质问卷和电子问卷相结合的方式,调研了年龄在20~75岁的65位农村居民,发放问卷65份,实际回收52份,有效问卷48份。考虑到不同个体的差异性,在调查问卷的基础上,笔者访谈了30位20~75岁的农村居民,涉及的主体包括:农村普通妇女、低保户家庭、农村干部、农村干部的亲戚、老人、在家务工的青壮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