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框架
康奈尔笔记框架
康奈尔笔记框架,如图3-1所示。
康奈尔笔记框架源于美国康奈尔大学,后来在美国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广为流传。它的基本结构是三分法,具体使用方法是两条线将笔记本单张页面分为记录区、思考区和总结区三个区域。记录区主要记录老师讲授部分的内容,或者阅读到的重点内容;思考区主要记录自己的思考、疑问、联想等相关内容;总结区主要记录总结本页笔记的重点内容和结论。

图3-1 康奈尔笔记框架
对比传统的单纯记录类型的学习笔记,康奈尔笔记框架的价值在于为记录者设计了思考和总结环节,并预留了相应的版面。如果长期运用康奈尔笔记框架做笔记,记录者的思维能力、总结能力就会经过不断地训练而得到提升。
康奈尔笔记框架侧重于信息的记录、记忆和整理,特别适用于在校师生和研究机构人员。
记录者在运用康奈尔笔记框架做笔记时,可以运用5R笔记法,具体包括以下5个步骤:
(1)记录(Record)。在听讲或阅读过程中,记录者在记录区尽量记录重要的概念、论据等讲课内容。
(2)简化(Reduce)。下课之后,记录者在思考区简明扼要地概括(简化)这些概念、论据。
(3)背诵(Recite)。记录者把记录区遮住,只根据思考区的摘记提示,尽量完整地叙述课堂上老师讲过的内容。
(4)思考(Reflect)。记录者将听课心得、疑问、联想等内容与老师讲授的内容区分开,写在卡片或笔记本的某一个单独区域,加上标题和索引,编制成提纲、摘要,分门别类地整理,并及时归档。
(5)复习(Review)。按照人脑记忆—遗忘的规律,每周花10分钟左右的时间,快速地复习笔记中的相关内容,先看思考区的内容,再适当地看记录区的内容。经过5次复习,短期记忆可以转化为长期记忆。经过5R笔记法的训练,记录者可以达到对内容快速记录、整理和记忆的目的。
东大笔记框架
日本作家太田文在《考上第一志愿的笔记本》一书中写道,经过对200本东京大学录取生的笔记本进行研究分析,他发现大多数东京大学录取生会将他们的笔记本左右两页作为一页使用,并且会留出“总结区”便于日后思考和整理。东大笔记框架分为记录区、思考区和总结区,如图3-2所示。
· 左侧页为记录区——记录老师的板书或者记录者阅读的书籍的重点内容。
· 右侧页的左半部分为思考区——记录老师的点评、记录者的疑点和注意要点。
· 右侧页的右半部分为总结区——记录为解决这些疑点而采取的行动及相关总结。

图3-2 东大笔记框架

图3-2 东大笔记框架(续)
东大笔记框架与康奈尔笔记框架有相似之处,它们都是用三分结构版面保障了记录者的记录、思考和总结的环节。因此,记录者坚持做这两种笔记可以提升其思维能力和总结能力。
另外,对比这两种笔记框架,我们可以看到二者在侧重点上的不同。
康奈尔笔记框架的思考区和总结区大约占版面的30%,重点是记录区。而东大笔记框架的记录区、思考区与总结区,各占一半的版面。这样的笔记对记录者的思维要求和思维训练要求更高。在大学阶段,如果大学生坚持使用东大笔记框架,就可以很好地提升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为日后进入职场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打下基础。
东大笔记框架的笔记记录要求如下:
· 利用方格线画出笔记框架边线。
· 多用图表,一图胜千言。
· 注意留白,切忌做填鸭式密密麻麻的文字记录。
· 注意做索引和编号。
· 笔记段落要分明。
· 在做笔记之前要有规划。
· 笔记字迹清楚工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