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入豪肠,酿出盛唐

全世界的古人类都有一个奇特的共同点,就是只要有富余的粮食就开始琢磨酿酒。我国考古学家们从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上找到了和酿酒有关的证据。到了商代,甲骨文中记载的酒甚至出现了不同的名字,比如:醴(谷芽酒),酒(麹酒)和鬯(chàng,小米加香草酿的酒)。这么长的酿酒历史也为后来中国繁荣的酒文化奠定了基础。到了唐朝,酒不再是王公贵族、文人雅士的专属,早已走入千家万户。不论从产地、色泽、原材料等哪一方面来说,唐代的酒品种都不胜枚举,在唐诗中也有多种不同称呼。不过,概括来说,唐代的酒就是甜酒、烧酒和果酒三大类。

户大嫌甜酒,才高笑小诗

甜酒主要指米酒,度数低,滋味甜,有清酒、浊酒之分。

浊酒浑浊,是因为没有过滤,米渣混合着泡沫漂在酒里,像蚂蚁之类的小虫子,因此唐朝人会用“绿蚁”“轻蚁”一类词指代浊酒,像白居易的“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翁缓的“无非绿蚁满杯浮”、陆龟蒙的“轻蚁漂漂杂蕊尘”都是如此。

不过,这种酒工艺比较简单,一般都是自家酿造,哪怕乡村人家也能折腾出来,所以价格便宜。诗僧贯休某日傍晚散步,正遇到附近农民在烧掉荒地野草,一阵风吹来,居然还夹杂了点酒香,于是他在《秋晚野步》中写下“烧岳阴风起,田家浊酒香”的句子,这也说明了浊酒是真正的百姓酒。一生潦倒的杜甫年轻时还能喝点浊酒解解馋,到了晚年生病只能“潦倒新停浊酒杯”。

清酒就不一样了,酒液清澈,工艺更加复杂,因此价格也高出了不少。如果能达到“樽里看无色,杯中动有光”的程度,制作时再加入香料或鲜花,自然就是“夜清酒浓人如玉,一斗何啻直十千”或者“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这样的美酒,怎一个贵字了得!

葡萄酒熟恣行乐

唐代的果酒主要是葡萄酒。葡萄被引入内地是汉武帝开通西域的功劳,到唐朝时,葡萄虽不算罕见,但也不便宜。唐初高祖李渊一次宴请文武百官,桌上摆着葡萄,侍中陈叔达抓了一把在手里,一颗也不舍得吃。李渊忍不住询问,他回答说自己老母亲得了口干病,想吃葡萄又吃不到,今天在宴席上遇到了,所以他想带回去孝敬母亲。要知道这位陈侍中可不是什么贫苦出身,他是南朝陈后主陈叔宝的异母弟弟。他家都不太容易吃到葡萄,别人家就更别提了。到了贞观年间,马奶葡萄的种子和酿造葡萄酒的技术传入长安宫中,唐人开始自己试着酿酒,从《册府元龟》中的记载来看,这是我国史书上第一次出现中原地区学习酿葡萄酒的记录。

虽然唐人自己也能酿葡萄酒,但毕竟西域酿葡萄酒、喝葡萄酒的历史要长得多,产出的葡萄酒品质更好,所以唐诗中随处可见西域葡萄酒的身影——“帐下饮葡萄,平生寸心是”“葡萄酒熟恣行乐,红艳青旗朱粉楼”“羌笛吹杨柳,燕姬酌葡萄”……尽管唐太宗曾经热情地拿本土葡萄酒赏赐群臣,但尝鲜过后,宫廷贵人和京城有钱人喝的主要还是西域进贡或者商人运过来的。西凉葡萄酒可是被唐玄宗和杨贵妃都盖过章的商品,谁也不愿意委屈自己的舌头,看来唐朝自产的葡萄酒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烧酒初开琥珀香

烧酒应该比较接近我们现在生活中最常见的白酒(现代白酒为蒸馏法做出,利用酒精和水沸点不同的特性,蒸烤取酒)。《诗经·豳风·七月》中曾有“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的诗句,因此古代素有用“春”代称酒的习惯。唐文宗时的中书舍人李肇在《唐国史补》中统计的唐代名酒里就有荥阳之土窑春、富平之石冻春、剑南之烧春。据《德宗本纪》记载,公元779年剑南春正式被皇室选为贡酒。

不过,蒸馏酒何时最早出现仍然存在争论。由于明代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曾说“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取滴露……其清入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因此学术界普遍认为元代之后中国才有蒸馏酒,不过后来考古学家在西汉海昏侯墓中发掘出了整套的蒸馏器皿,但是不是用来蒸白酒的还没有统一结论,只能说从汉代时我国就具备了制造蒸馏酒的基础条件。

清 上官周 《太白醉酒图》

唐代诗人徐夤的诗作《白酒两瓶送崔侍御》是这样形容烧酒的:“几夕露珠寒贝齿,一泓银水冷琼杯”。种种细节确实和蒸馏酒十分类似,只是目前依然缺少考古实物可以佐证,我们只能期待未来考古学家们能找到更加直接的证据。

在唐代,酒是诗人的灵感剂、边塞的忘忧汁、宴席的快乐水,更是大唐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味。现代诗人余光中是这样描写李白的:“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可以说,唐代文化的厚味当中一定少不了酒香。

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写道:“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麹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世贤。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除了号称“酒中八仙”的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和焦遂,唐朝与酒有缘的名人太多,与酒有关的故事也数不胜数。

酒,见证过唐朝的兴盛与衰落,得意与失意,相聚与离别,相思与决裂……若是有朝一日能酿出一壶名为唐朝的酒,不知道会是什么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