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地下室蜗居

俞纾冉终于自由了!她在BJ获得自由是从地下室开始的。她的自由混合着地下室阴冷潮湿的空气中所散发出淡淡的霉味儿。

那天,陈彦去车站接她,就像三个多月前在北京西站送她一样。他拉着俞纾冉的行李箱径直走到了地下室最靠里边的一个房间。

“我们运气不错,两天前这间房子的租客刚搬走。房间有点小但也够我们住了。”陈彦说着推开了门。

门打开的瞬间,俞纾冉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一股潮湿发霉的气味扑鼻而来,比大厅里阴冷的气味更胜一筹。房间大约十平米左右,里面放着一张铁椅单人床、一张电脑桌和一把木质的凳子。灯光昏黄,墙壁斑斑驳驳,好几处墙皮已经脱落,上面还爬着一团团绿色的霉斑。俞纾冉看着眼前破败不堪的景象,一时竟说不出话来。刹那间,她脑子里蹦出了一个强烈的念头“不行,我住不了这样的房间,我要离开!我要离开!”可她故作镇定地审视着这个房间,嘴里没有吐出半个字来。这个房间与她梦想的小窝相差甚远,这里的环境比她家乡的乡村农舍还要差一千倍、一万倍!她从来没住过这样的地方,从来没想过自己会住这样丑陋破败、阴森可怖的地方!“这简直不是人住的地方!”一个声音在俞纾冉内心吼叫着。她在脑海中搜寻着合适的字眼去形容眼前的一切,可她发现眼前的一切已经超出她的语言所能表达的范围。

俞纾冉宛若一个如梦初醒的人,恍然意识到自己与陈彦约会数次竟然从未踏足过他的住处,以至于现在如此恶劣的环境赫然眼前时,自己竟然毫无准备,只能硬着头皮地受“从天堂坠落到地狱”的巨大心理落差。

该如何形容BJ的地下室呢?俞纾冉觉得只能用“怪物”来形容它,可是这个“怪物”由于存在于BJ,于是它也有了魔法。它是无数追梦的异乡人在BJ的立足之地。它也成就过许多人,谱写过许多传奇。但不管它拥有怎样的魔法,俞纾冉终究无法喜欢它,只能被迫接受它、适应它。

她皱了皱眉头走出房间。幽暗的走廊里人来人往,从他们的穿着打扮,俞纾冉一眼便识出了这些租客所从事的职业——白领上班族居多、其次是外地赴京求学的学生、还有菜市场的摊贩、流浪歌手以及城市拾荒者。“这些人汇聚在这里,或许都渴望着有朝一日能够出人头地吧!可是,这里究竟可以成就了多少人呢!”俞纾冉向周遭的一切都投以质疑的一瞥。至于她自己,她深知自己已经无从选择。

她竭力压制着内心的惊涛骇浪,转身望着陈彦淡淡地说:“这里现在看上去真的不怎么样啊!我得好好收拾收拾才行。”陈彦一脸歉意地看着她笑,对她的提议不置可否。

午饭后,他们在超市买了些生活用品、一个简易置物架、一个细长的玻璃花瓶和几支仿真玫瑰准备装扮这个阴暗潮湿的小窝。除此之外,俞纾冉还在报亭买了几本过期的杂志(BJ的报亭总有过期杂志便宜出售)。

陈彦诧异地问:“你买过期的杂志干什么?”

俞纾冉笑着说:“待会儿你就知道了!”

回到家之后,俞纾冉花了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收拾房间。她把杂志上的所有的人物照片、风景照片统统剪下来,错落有致地贴在床头和电脑桌前斑驳发霉的墙壁上;桌子一角也摆上了那束永不凋谢的粉色玫瑰;洗漱用品和其他杂物也都整整齐齐地归置在置物架上。

陈彦端详着布置一新的房间,又惊又喜地说:“纾冉,你真行!这么个破房间被你收拾的有模有样,我都不敢相信这与我们上午看的是同一个房间!”

“不收拾完全没法住啊!现在也只能说凑活!哎呀,累死我了!”俞纾冉说着一屁股坐到床边,身子往后一仰便平躺在了床上。

陈彦见状也侧着躺在她身边,他将一只手掌撑在脸上,另一只手搭在俞纾冉胸前,目光灼灼地望着她说:“”纾冉,对不起!让你跟我受委屈了!你相信我,我一定会让你尽早搬离这里的,最多半年时间我们就搬到地上去!”

“哈哈,什么叫住地上去?陈彦,你是不是傻呀!是住楼房去!”俞纾冉扭头看着他笑着说。

“对对对,是住楼房去!”陈彦笑着说。

“纾冉,有你真好!我爱你!”陈彦说着凑近她亲吻起来,他的手在她的身体上热烈地游移着。

“哎呀,别闹!我还没洗澡呢!刚刚收拾出一身臭汗呢!”俞纾冉笑着说道,她将身子从他的臂弯里抽了出来。

“你出汗我也爱!”陈彦用力抱住了她。这一次她没再躲闪。

地下室度过的第一个夜晚,俞纾冉很不习惯。狭小的房间里没有窗户,唯一能够通风的地方就是门板上的镂空,连呼吸都显得局促。这对恋人挤在一张单人床上,倘若不是相拥而眠,可能其中一个人就要被挤到冰凉坚硬的水泥地板上了。走廊里暗淡的灯光透过房门上的镂空照进房间,桌上的玫瑰花隐隐绰绰。俞纾冉圆睁着眼睛出神地盯着房顶看了许久,熟睡中的陈彦呼吸声均匀而平缓。

在混合着地下室独特的霉味与空气清新剂所散发的淡淡茉莉花香的房间里,俞纾冉想起了家乡的星空、家里的灯火,也想起了那个曾经幻想着完美爱情与美好生活的少女。那个陌生的夜晚,她的记忆像个百宝箱一般打开了,关于童年的记忆浮光掠影般在脑海中闪现——记忆中的那个小女孩,总是蹦啊跳啊,笑啊闹啊……那些在河谷里奔跑着追赶蝴蝶的日子、那些在田野里烤玉米、烤土豆的日子、那些在河床上滑冰、在雪地里打雪仗、堆雪人的日子、那些在绵延不绝的山峦上痴痴眺望远方的日子终究一去不复返了!童年时期关于城市的梦想多么生动、多么璀璨!那些美好的生活画卷像梦一样萦绕在她的心头,伴着她成长,激励她成长!而今,那个璀璨的童年之梦正在这间发霉的地下室里破碎、暗淡,变得毫无希望!而她唯一的慰藉便是身边躺着的这个正在酣睡中的男孩所给予她的爱情。

想到这里,俞纾冉不禁伤感起来。来。她想“不知道我还会在这里呆多久!这个地下室距离地面究竟有多少米呢?为什么这么阴森可怖的地方却是为这些活生生的人准备的呢!所谓梦想就一定要用隐忍和苦熬才能换取的吗?我们一直奋斗的话,梦想就会实现吗?我真的能坚持的住吗?我究竟是为了爱情而忍受,还是为了梦想而忍受呢?BJ真的可以成全我的梦想,并且附赠我一份矢志不渝的爱情吗?”

她侧过身子,将脑袋埋到陈彦的胸前,痴痴地看着熟睡中的他心想:“陈彦为什么可以睡的这么熟!他难道不觉得这里环境很差?他是怎么适应的呢!他的心可真坚定啊!他是因为爱我才这么坚定的吧!那我该如何像他一样内心坚定呢?短短的三个月时间,他似乎已经找到了自己的奋斗目标,已经开始热火朝天地准备他的计算机工程师资格考试了。大概他怀揣着梦想才会这么镇定自若的吧!这样说的话,那他安于现状与我无关!不!当然不是!他是因为我才来的BJ!如果我现在说要回去,他会不会和我一起?我还是不喜欢地下室,我不想住在这个鬼地方!唉——,也许是我只是不习惯这里,也许是因为我在姨妈家住习惯了,毕竟这里跟姨妈家比起来简直是天壤之别!或许我上班了就会好些,而且陈彦也说了最多半年时间,我们就可以搬到楼上去住了呢!唉!我真能胡思乱想!唉!天怎么还不亮……”俞纾冉的思绪像是被什么东西牵引着,一直飘向了黎明时分。

俞纾冉的北漂生活也是在地下室真正开始的。虽然一切并非她想象中的阳春白雪,但她还是很快就适应了地下室的生活。虽然她的“翻译梦”还未提上日程,但她知道她与陈彦目标一致,他们内心燃起的信念就像两把瞄准靶心的箭随时准备一齐射向梦想的中心。

日子在朝九晚五的生活中缓缓流逝。那时的他们对生活一无所知,却又好像掌握了生活的全部秘密。陈彦脸上时常洋溢着笑容,而俞纾冉只要看到他便觉得内心安稳。

一个异乡女孩想要在BJ立足,更多时候靠的是意志力,而俞纾冉的意志力全部来自于她对陈彦的依恋。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陈彦都成了俞纾冉坚实的后盾和依靠。俞纾冉的工作枯燥乏味,复杂的技术资料和各种专业术语时常令她焦头烂额,幸好陈彦是学IT出身,她每天都把词典里查不到的专业术语记录下来回家后再让陈彦帮忙翻译。尽管如此,俞纾冉依旧时常抱怨“我感觉自己像个机器,每天都是一头扎进一大堆技术文档中,这对我做真正的翻译究竟有什么帮助!”每每这时,陈彦总会笑笑安慰她“慢慢来,别着急。”俞纾冉对于这样的宽慰并不买账,她甚至觉得他说的都是废话,但她还是喜欢听。

虽然陈彦成了她坚持的唯一理由,可她还是会在每天对面生活时内心充满了倦怠与痛苦。除了工作内容的枯燥乏味,往返四个多小时的通勤路程也让俞纾冉苦不堪言。在通往北五环的302路公车上,俞纾冉每天都被挤到动弹不得。她总是神情淡漠地望着车厢里密密麻麻的脑袋,期待着下一站有人下车为自己留出一点点可以自由挪动胳膊的空间。她看着那些脑袋,就像看见了自己似的——他们一个个耷拉着脑袋,脸上表情呆滞、睡意惺忪,好像被生活的鞭子抽打着上路,而他们的身体已经感觉不到疼,只是感觉到困倦罢了。他们渴望睡眠、渴望车厢里的一个空座,都比渴望梦想多。

俞纾冉就这样日复一日的奔波于三环与五环之间,她每天通勤唯一的快乐时光就是与陈彦手挽手一起去公车站等车。陈彦每天都会坚持目送她上车离开后才独自走回自己等车的公车站,这也让俞纾冉在快乐之余更多了一份感动。陈彦的爱成为俞纾冉应对生活与工作的温暖底色。

但不知从何时起,那份炙热浓烈的情感渐渐褪了色。他从每天送她去公车站变成了一周三次送她去公车站,再后来三次变成两次、两次变成一次,直到后来,他们只要迈出地下室的大门就各奔东西,直到晚上才会在那间十平米的房间里相聚。生活变的了无生趣,两个年轻人唯一的心愿就是能够早日搬离地下室。为了实现这个愿望,他们决定精打细算地过日子。

“咱以后做饭吧,以后别总去饭馆吃饭了,这样可以省出来不少钱。”陈彦兴高采烈的提议。

“可是,这里做饭太麻烦了,还要排队,不方便啊!”俞纾冉皱皱眉说道。

“排队没事啊,反正我每天下班比你回家早,我来做饭。等你回来,饭差不多就做好了!“陈彦自告奋勇地说。

“那也好,反正我也不太会做饭。”俞纾冉淡淡地说。

“那我们明天就去买锅碗瓢盆吧,明天刚好周末,晚上下班就去吧!”陈彦愉快地说。

俞纾冉没再吭声,她随手拿起一本旧的杂志翻看起来。

第二天一下班,他们便去超市采购了基础的烹饪器具——电磁炉、炒锅、电饭煲、两个碗和三个盘子。买完厨具,陈彦兴奋地决定当天晚上就要一展厨艺。在地下室做饭并非一件简单的事。由于地下室通风设施有限,房东为了避免安全隐患把上百个房客的做饭空间集中在一间带窗户的小房间。做饭首先要做的一件事就是排队。在BJ俞纾冉最深切的感触就是排队,她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唉,真烦呀,上厕所排队、挤公车排队、做饭还要排队!”

俞纾冉不记得她在地下室吃的第一顿饭菜是什么,可她记得当时陈彦笑逐颜开,那顿饭他们吃的很愉快。甚至因为那顿饭,他们之间的寡淡的生活有了新的起色。陈彦主动担当起家庭厨师的重任,让俞纾冉在那个狭小阴暗的房间里感受到了一种别样的温暖。那温暖与爱情无关,但与生活有关。她想“或许生活就是这样吧”。

有时俞纾冉下班早,回到家后只要在房间里没看到陈彦,她就会第一时间冲进那间逼仄的公共厨房找寻陈彦的身影。每次她都站在厨房门口看着陈彦在烟雾缭绕的房间里挥动着炒锅的背影。有时,她会轻轻走过去从背后抱住他,口中呢喃着“亲爱的,今晚我们吃什么好吃的?”陈彦则会毫不诧异地微微扭头微笑着报上菜名,然后再补充一句“你回房间准备碗筷吧,这里乌烟瘴气的,快回去。”

他们房间里唯一的桌子就是那张原木色的电脑桌,等俞纾冉把米饭盛好摆上桌,陈彦刚好端着菜进屋。当他把热气腾腾的菜端上桌后,又会扭头走出门去,门后回响着那句“你先吃,我去拿锅。”直到他穿过长长的走道从公共厨房里把电磁炉和炒锅拿进房间时,两个人的晚餐时间才算正式开始。他们边吃边聊,不亦乐乎。虽然俞纾冉不喜欢地下室,但在这个小窝里她还是能够感受到二人世界的温馨甜蜜,白天的疲惫也一扫而空了。

晚饭后,陈彦始终坚持每晚学习,他买了大量网络工程师的书籍,说要到年后报考CCNP。陈彦嘴边时常念叨着BJ那几家著名的科技公司,说是有朝一日他要去那样的公司发展,赚更多的钱为他们创造更好的物质生活。但是他所谓更好的物质生活究竟是什么样子,或许他自己也说不清楚,无非是从地下室搬出去住上楼房,甚至有朝一日在BJ买一套属于他们的房子。其实,他们从未真正了解过BJ的房价,房子于他们而言更像是一个色彩绚烂却又模糊不清的梦。或许对于年轻人而言,美好的未来就像是一面湖水上被风吹动的树影般摇摇晃晃,然而只要是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那树影就会在波光潋滟中发出金灿灿的光。对于一房二人三餐四季的生活,他们并没有明确而清晰的规划,他们知道搬离地下室就是迈向美好生活的第一步,之后还需走多长的路才能抵达美好的顶点,他们也不清楚,反正他们有的是时间与尚未明朗的生活周旋、有的是时间去探寻一切未知的美好。

在陈彦的学习时间,俞纾冉有时会斜靠在他的肩膀上发呆,有时会坐在他身旁静静的看着他的侧脸,思绪飘的很远。很多时候,俞纾冉心中空空荡荡,就连她自己的梦想也好像被日复一日的疲惫生活藏匿起来了似的。每天上班耗费的精力已经让她在下班后变成了一团软绵绵的躯体,她已经没有心力再去翻看英语书籍,背诵英语单词了。

“陈彦,你怎么总是精力充沛?我已经提不起劲儿再看书学习了!唉!”俞纾冉声音轻飘飘的,好像一片树叶被风吹落般轻盈细弱。

“因为你的工作比我的更消耗脑力啊,宝贝!”陈彦若无其事地回答。

“也许,等以后我换份工作不这么辛苦的时候,也可以考虑考一下翻译资格证书吧。”俞纾冉一脸茫然地说,好像是在自言自语。陈彦敲击键盘的声音噼里啪啦地在房间里响起。

“傻瓜,你靠床头去看会儿书吧,这样坐着多累!”陈彦说着转过身来,微笑着用手拨了她散落在额前的头发。

“哦,知道了。”俞纾冉怏怏地说着,转身斜靠在床头,神态懒散地拿起一本枕边书看了起来。

在那间灯光昏暗的小屋里,敲击键盘的声音和翻书的声音,以及门外的嘈杂声交汇在一起。两个年轻人似乎已经与眼下艰涩的生活达成了默契,日子悄然而逝。地面之上,没有一扇窗为他们开启,没有一盏灯为他们照亮。四季变幻、昼夜更替他们都无从察觉,唯有手机上的日历与时钟在向他们昭示着时间的一个又一个轮回。

地面之上发生的一切好像都与他们无关,地面之下的小屋才是他们温暖的避风港。在那个小小的港湾里,在那张狭窄的单人床上,他们无数次深情而热烈地彼此缠绕在一起。很多次俞纾冉透过昏暗的灯光看着陈彦身体上细密的汗珠光洁而明亮,而她躺在他潮湿的臂弯里感觉身心都柔软起来,白天的漂泊感也离奇地消失了。

陈彦所在的是一家做交通监控硬件的公司,他时常要去设备现场(诸如高架桥、十字路口等设备故障多发路段)检查设备、调试网络。不过他从未因此而抱怨过工作艰辛,脸上总是挂着笑容。他总说“现在的工作只是积累经验和维持生计”云云,对于未来他似乎充满信心,而且总表现出一副胜券在握的模样。不可否认的是俞纾冉曾喜欢并且欣赏过他脚踏实地的样子。

相较于陈彦的务实,俞纾冉是个彻头彻尾的浪漫主义者。她说不上来是严酷的现实挫了她的锐气以至于她要在精神上寻求满足才能找寻到生活的意义,还是她秉性如此。总之,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摒弃了奋发图强的念头,渐渐甘于平庸的工作和生活。她把自己全部的愉悦与满足都即寄托在电脑桌上越摞越高的书籍之上,只有那几摞书才是她唯一的精神之光。每当陈彦在电脑前噼里啪啦敲击键盘时,俞纾冉都沉浸在文学世界里,她的脚步循着书中的故事情节跋山涉水、跨越时空,她在逼仄的房间里超越现实感受着生命前所未有的虚妄和前所未有的辽阔。或许是从那时起,他们就已经反向而行——一个在浩瀚的书海中驰骋,一个在现实生活中摸爬滚打。他们注定是不同的,但他们相爱。爱情可以暂时消弭一切,包容一切。然而,不管爱情的力量何其强大,它终究无法让这对恋人发自肺腑的彼此认同。这是他们之间的裂缝,而且这道裂缝还会在往后的岁月里不断加深。

一年以后,陈彦升职做了部门主管。他似乎更加忙碌了,他还是会去故障现场检查设备,指导设备调试。而俞纾冉依旧重复着一成不变的工作内容,没有惊喜,也没有意外。此时的她对于翻译复杂的技术资料已经驾轻就熟,然而她还是打心眼里无法热爱这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