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现中国区块链创新应用
- 尹可挺主编
- 3074字
- 2025-04-12 14:44:20
1.3 基于区块链的新型跨境支付系统——跨境易支付
【案例相关单位】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案例提供人员】王楠、童心莹、薛金曦
1.背景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开始走出国门,跨国投资和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中资企业在境外的投资覆盖了基建、钢铁、铁路、汽车、高科技等领域,进出口贸易、对外直接投资、大宗商品出口、原材料进口等业务均实现翻番式增长。随着跨境贸易活动的发展和跨国消费活动的增加,跨境支付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发布的《2021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报告显示,近年来,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业务量快速增长。2021年,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处理业务334.16万笔,金额79.60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1.55%和75.83%,日均处理业务1.34万笔,金额3184.00亿元。
面对日益旺盛的跨境支付需求,如何通过金融科技打造跨境支付新业态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央行上海总部课题组研究指出,在支付清算领域,区块链技术除了可以改造现有的央行支付系统,还可以应用于跨境支付、数字票据和智能支付。在跨币种、跨国界和多种经济合约的背景下,成本高、效率低的跨境支付是支付清算领域内应用区块链技术的首选,将保障数据可信流通、解决多方协作问题等区块链技术的主要特性应用于跨境支付业务,有助于突破传统跨境支付业务的瓶颈、优化现有的跨境支付工具,建立新型国际贸易机制。
为了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为“走出去”的中资企业提供高效、安全、低成本的跨境支付工具,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建行”)应用区块链等金融科技新技术,创新支付手段,打造了新型跨境支付系统“跨境易支付”,有效解决了信息共享不畅、跨地区多主体协同困难、支付交易费用高、交易不安全等问题,提升了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
2.主要痛点及解决方案
1)主要痛点
从整体角度来看,传统跨境支付系统的弊端和行业痛点限制了跨境支付业务进一步发展。
(1)汇款速度慢:传统跨境支付业务需要通过多个银行的系统完成账户之间的清算与记账,整个汇款流程一般需要2~3天。
(2)汇款费用高:用户需要支付手续费和电报费,手续费通常为汇款金额的0.1%,此外还有中转费、现钞兑换费等,整体费用较高。
(3)信息透明度低:跨境支付涉及多个国家或地区,支付报文以串行方式在银行之间逐层传递,可追溯性差,导致信息沟通和反馈不畅、信息披露程度低。
(4)隐私性差:用户的账户和交易等私人信息完全暴露给汇款路径上的所有参与银行,任一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个人信息泄露。
(5)资金占用率高:跨境支付需要在参与银行之间开立账户,为满足日常清算需要,银行需要在每个账户上都备付一定的资金,导致大量资金被占用。
传统跨境支付业务面临的困境正是新技术展示自身价值的好机会,利用区块链分布式账本、共识机制和智能合约等技术搭建新型跨境支付系统,可有效解决传统跨境支付系统的诸多痛点,为提高业务效率和降低交易成本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2)解决方案
建行基于区块链技术搭建“跨境易支付”系统,邀请境内外银行共同参与联盟建设和节点部署,将相关交易数据加密上链,利用分布式账本联盟成员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价值传递,借助智能合约技术进行自动化记账,搭建新型跨境支付系统,打造“端到端”的服务模式,实现跨境支付全流程业务增值,为企业用户提供高效、安全、低成本的跨境支付工具。“跨境易支付”系统的整体业务运行框架如图1-3-1所示。

图1-3-1 “跨境易支付”系统的整体业务运行框架
该系统的核心功能涵盖以下5个方面。
(1)打造银行之间的业务联盟:该系统通过建立统一的联盟准入和管理机制,减少对第三方信用中介的依赖,打破“信息壁垒”,将传统跨境支付业务的审核流程由串行处理变为并行处理,简化业务处理流程,加快资金到账速度;同时,控制参与银行的操作权限,建立明确的权责关系,保障系统安全运行。
(2)自动化的业务处理流程:在收付款双方的合规信息通过审核后,智能合约直接生成资金调用指令,进行资金划拨和自动对账,提高系统运转效率;同时,全流程链上可视,在保证公平性和透明性的前提下,提升对复杂业务的全流程管理水平。
(3)交易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该系统将交易全生命周期中产生的所有数据(包括身份认证信息、交易记录凭证、资产流转过程、交易处理行为等)都加密上链,保证数据真实、不可篡改,业务全环节流转状态完整、可追溯;同时,利用加密算法实现业务参与方在权限范围内的数据共享,保护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
(4)新型跨境支付机制:该系统利用智能合约技术进行自动化对账,与业务系统联动,实现资金流和信息流“二流合一”,减少银行占用的清算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流动性,降低银行的资金成本。
(5)新型监管机制:根据反洗钱、国际收支申报等监管合规要求,该系统对链上的交易数据进行自动化分析和整理,并自动报送合规信息,监管机构可通过部署区块链节点或直连链上系统等方式对整体业务进行实时监管。
“跨境易支付”系统基于区块链技术,实现了“端到端”的跨境支付全流程服务优化,为跨境支付方式提供了新思路,有效推动了金融机制改革和支付效率提升。
3)应用效果
“跨境易支付”系统是建行在数字资产类场景中对区块链技术的首次应用。截至2022年5月,该系统已覆盖境内(除西藏分行)的所有建行分行,并接入纳闽、新加坡、悉尼等13家海外分行,支持汇出币种140余种,共开立机构钱包650余个、企业钱包180余个,累计交易金额超过2800亿元人民币,为境内外企业用户提供高效、安全、低成本的新型跨境支付服务,初步形成跨境支付新业务生态。
3.创新与亮点
“跨境易支付”系统基于区块链技术打造了全新的支付清算网络,在满足用户对汇款时效性、安全性、合规性等需求的基础上,实现了交易全流程信息实时上链,满足了监管要求;同时,通过智能合约实现“交易即结算”,推动了对传统支付流程的改造和创新,提升了跨境支付业务的价值。
(1)有效提高支付效率、降低支付成本:“跨境易支付”系统基于区块链去中心化的技术特点和联盟管理机制,将复杂、串行的跨境支付流程简化为“端到端”的直接交易,实现7×24小时实时到账;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SWIFT网络的依赖,简化了中间交易环节,降低了中间费用,改善了成本结构,优化了用户支付体验。
(2)显著提高信息透明度,确保交易安全性:“跨境易支付”系统借助加密算法技术,在符合监管规则的前提下,将用户数据加密上链存储,确保数据公开透明、不可篡改,每一步的调用、修改信息都可实时追溯,系统稳定性和安全性较强;同时,建立去中心化身份系统,数据操作权限归用户所有,切实保护用户隐私和交易安全性。
(3)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优化银行风险管理,减少流动性风险:“跨境易支付”系统的点对点交易方式在极大地降低中心化支付方式的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同时,实现“交易即结算”,不需要中间支付清算系统,提高了结算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减少了银行占用的资金。
(4)降低监管难度,有助于实现“穿透式监管”:“跨境易支付”系统在应用区块链技术进行创新的同时,充分满足境内外的监管要求,交易数据具备公开性和可追溯性,监管部门可实时获取全面、有效的交易信息;同时,借助智能合约和监管节点部署上链实现“穿透式监管”,有效把控金融杠杆,防范系统性风险。
参考文献
[1]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课题组,季家友,朱海明,等.区块链技术对支付清算系统发展的影响及应用前景研究[J].上海金融,2018(4):37-41.
[2] 2021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R/OL].[2022-04-03].http://www.gov.cn/xinwen/2022-04/03/content_5683319.htm.
[3] 姚翔,朱涛.区块链打造跨境支付新生态[J].金融博览(财富),2017(5):46-48.
[4] 巴曙松,朱元倩,乔若羽,等.区块链新时代:赋能金融场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