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民国时的三毛小子,因长相机灵可爱被当时的人们所喜爱。由于营养和生长的环境,他从小便一直头上只有三根毛发,被那些熟悉他的人们称为“三毛”。
三毛被一对很有钱的夫妇俩领回家当小少爷养着。住在宽敞的卧室里,房间里有各种玩具,吃着各种美食,女人还带三毛去店里买各种新衣服。三毛享受着这里的一切,虽然他的年纪还很小,但他仍想把这一切能更久地留在他的生活里。当这对夫妇第一次带三毛去银行,三毛看到他俩把装着财富的小箱子放进一个柜子时,他也要了一个柜子来放东西。银行看在夫妇俩的面上赠送了他一个柜子,并交给他一把钥匙。因为是额外赠送的小柜子,所以没有附带保险及赔偿的功能。但三毛很高兴,因为银行的人告诉他这个柜子不在合约里,他可以永久使用。三毛让银行的人把钥匙放在一个小铁盒里,系上绳子。他像戴项链一样把它戴在了脖子上。这是他得到的第一个真正一直属于他的东西。柜子他可以随时来打开并存取东西。他把自己刚才从商场里买的存钱罐小金猪放了进去。他要这只小金猪帮他在这个柜子攒钱。他从口袋里掏出了一把大洋放了进去。这是女人放在他口袋里给他买东西用的,少爷的口袋里应该随时有钱花。他想看看这个柜子是不是管用。
他这个小少爷是可以自己随时出门的,因为他并不害怕上街,也不怕在外面到处走动,而且由于记路,他总能自己回去。这对夫妇对他并不太担心,而且他们自己也很忙。于是,三毛常去他的银行专柜,往里面的小金猪里放现大洋。他挑的小金猪个头比较大,能装上一千多块大洋。装满了之后,他会找来专员把现大洋换成金子的,装入小木匣里再放进他的专柜里。虽然他的专柜没有附带保险赔偿,但却是头等专柜的附赠,享受的服务也是头等(除了不带保险赔偿)。这是银行专员告诉那对夫妇的。夫妇俩乐得三毛有自己的乐趣,所以并不约束他。
夫妇俩常请有钱的朋友来家里做客,这些客人会给三毛一些现大洋当零花钱。因此三毛总是能很快地就攒到不少的现大洋。夫妇俩也常随手给三毛一些现大洋让他买东西时用。不过三毛不喜欢买东西,他也不需要买东西。
三毛发现了一个毛绒玩具回收店,他卧室的玩具已经没地方放了。于是他找了个大布袋子让家里的女佣帮他拿着一起到二手玩具店变现成了现大洋。由于玩具很新,又价格不低,因此一大布袋子玩具换了有一千多块现大洋。三毛把卧室的玩具分几次装了近十袋子,只留了几个玩。然后一共变现了一万多块现大洋。三毛给了女佣三个大洋,让她不要到处说。
三毛把一万多块大洋分几次找他的银行专员换成了金子,放到了银行专柜的木匣子里。专员又赠送了他几个木匣子。三毛又把他的衣柜里已经塞满的衣服装了几袋子和女佣一起拿到儿童衣物回收处去变现,因为大多是新的,又都很贵,共换了两万多块现大洋。三毛给了女佣六个大洋,让她不要到处地去说。三毛分几次把两万多块现大洋交给他的银行专员全部换成了金子。这时他的专柜几乎装满了装了金子的小木匣。他让银行专员把这些金子换成一栋房子,要写成他的名字。银行专员很快办好这事,带三毛去看了房子,并把房本和钥匙交到他的手上。三毛把房本和钥匙放在了专柜的木匣子里。
夫妇俩很忙碌,对三毛把玩具放到衣柜里他们并不在意。至于三毛有多少玩具和新衣服,他们也不很在意,反正零花钱他们随时给着,高兴了三毛可以随时去买。
当三毛又攒了一金猪存钱罐的大洋时,他让他的银行专员用这一千多块大洋在乡下买了一套院子和三百亩地。三百亩地全部租出去,一年租金为三百担粮食及每月九百个鸡蛋及六个月(四月到九月)每月三千公斤蔬菜,六个月(十月到第二年三月)每月三百公斤干菜。院子雇了一对中年夫妇看着,负责向租户登记收租子及打扫和收拾院子,顺带养些花草,果树,蔬菜和鸡,牛等。俩人一年三十块大洋的工钱。地契,房契和院子大门及各房间的钥匙及俩人的租用合约和三百亩地租户的合约三毛都放进了专柜的一个木匣子里,与城里的房本和钥匙放在了一块。
当专柜里金猪存钱罐又装满了一千块大洋时,三毛找银行专员帮他盘下了一间大铺子,又用每月每人三块大洋雇了一对中年夫妇帮他守着店铺,卖他拿出来的二百多担粮食(院子里留几十担粮食自己用)和每月的九百个鸡蛋,三千公斤蔬菜或三百公斤干菜。他要求中年夫妇每月把进出各项的总数字和钱数写下来汇报给他。
三毛通过银行专员找了家车行,签了一个年度用车总合约,以每年一百个大洋的费用负责每月底去乡下拉粮食,鸡蛋和蔬菜进到城里他的店铺里(每月不少于三次)。何时去乡下拉货由店铺夫妇俩说了算。年底结算时以店铺夫妇俩的收货签字为依据。这些大多是银行专员事先向三毛建议,由三毛当场提出来的。
就这样三毛每攒下一千多块现大洋,就让银行专员帮他在郊区买下一间院子和三百亩地,并以蔬菜和瓜果收租子。再攒下一千多块现大洋又盘下一间店铺,通过车行拉乡下的瓜果蔬菜到店铺来卖。
接着三毛又买下了一个院子和三百亩地,以鸡蛋,鸡肉,牛肉,牛奶收租子。又攒下一千多块现大洋盘下一间店铺,用车行的车拉乡下的肉蛋奶到店铺卖。
这样当三毛的玩具又堆满了卧室,新衣服又塞满了他的衣柜时,三毛已在乡下有了三套大院子,九百亩土地,并在城里有了三间大的店铺了。每间店铺每月少则三百个大洋(卖粮食蔬菜),多则上千个大洋(卖蔬菜瓜果),甚至多达几千个大洋(卖鸡肉牛肉等)。三毛把满卧室的玩具和满柜子的新衣服又变卖了大部分后,他将分几次获得的三万多个现大洋交给银行专员去买下了一家中等规模酒楼。房契在手,他又通过银行专员分别以每月三百个大洋和每月一百个大洋雇了经理和账房并签了合约,去负责酒楼的经营。并约定每月的净收益不得于一千个大洋。实际上酒楼每天的净收益都在一千个大洋以上。这是三毛在听了酒楼头三天的收益汇报后了解到的。这样三毛仅酒楼的净收益每月就有几万大洋到十万大洋。
三毛在银行专员的帮助下算是小有资产,这时三毛觉得自己也算是个有钱人了,虽然他还只是个小孩子。当他考虑着自己应该去读书时,他回到家里发现领养他的那对夫妇已收拾东西离开了。没有片言只语,已经有新的房主人在收拾打扫屋子。三毛看着已搬空的房子他很庆幸自己一直很努力地在攒钱。他去到自己的卧室经新的房间主人的同意后把衣柜里的新衣服和玩具收进了大布袋子里,这算是那对夫妇给他留下的一点念想吧。装了满满一大袋子,以三毛现在的力气勉勉强强能扛起来。他叫了辆黄包车把他和大袋子送到了他在城里买的房子跟前。房子钥匙他前不久从专柜里拿出来放在了衣服口袋里。
三毛扛着大袋子把衣服和玩具放到了卧室的衣柜里。他又叫了辆黄包车去车行叫了辆车去那对夫妇的家里,把他们没有搬走的东西都打包搬到了他的新房子里。比如他的卧室里的所有家具,包括床,衣柜,他的小书房里的小人书,书柜,书桌,椅子和他学了一点弹了几次的名贵钢琴和琴谱,以及才练习过几次的名贵小提琴。还有练字用过的名贵的笔墨纸砚等。厨房里还有一些精致的碗盘筷子盆子没有收拾干净,还有各种调料和开包开罐用过的东西及米面油都没拿走。洗手间里盆,桶,各种洗漱用品,三毛也一个不剩地全部都收走了。阳台上还有好几盆正开着花的花盆没有搬走,连储物间的木架子和用过的扫把簸箕,垃圾桶等三毛也让人搬走。客房里的东西也几乎都没有动。三毛连床,连衣柜,连衣架,拖鞋和床上的床单被子褥子枕头等全部搬走。最后三毛来到了那对夫妇的卧室里,里面已全部搬空。客厅里的东西及大书房的东西基本全部搬空。不过所有的窗帘都没有取走,这些可不便宜,三毛让人全部一个一个地取下来用车拉走。最后三毛让人请了专业人士来把客厅的大吊灯,餐厅的小吊灯,书房的吊灯,及卧室和走廊里的壁灯全部都仔细地拆下来带走了。三毛最后又检查了一遍,在大书房的窗台上发现了一盒已开包的雪茄。大概被之前没取下来的窗帘挡住了没看到。窗台旁有个不很明显的小按钮,三毛伸手按了一下,一个暗格出现了。里面有一个精致的金属匣子。三毛把金属匣子放到随手提的装了各种小东西的提袋里。里面有扑克,音乐盒,还有几张唱片,和几条随手擦东西用的毛巾。三毛关好暗格然后离开了这里。
跟着车行的车来到新的房子。三毛让车行的人帮忙卸下所有东西,又每人给了三个大洋让他们走了。至于出车的费用年底会跟车行一起结算。
三毛等所有其他人离开后提着手提袋进了卧室。他关上了卧室的门后,把暗格里的金属匣子拿了出来。没有密码锁,也没有上小锁,很轻易地就直接打开了。里面放了一箱子金条和几颗红宝石蓝宝石。金条三毛也有,所以没有当回事。红宝石蓝宝石比拇指大些,这对男孩子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吸引力。三毛把金属匣子放到床头带锁的柜子里。这不是他的东西,如果夫妇俩来找,他就连金属匣子一起还给他们。之前的之他俩给他的,他拿走的是他们不要的,但这个金属匣子是他俩遗漏的,他先替他们俩保管着。
三毛找银行专员帮他请了专业打扫卫生的人上门把所有搬回来的东西清理,清洗,全部归置了一番,包括装窗帘,吊灯和壁灯,厨房用品,洗漱用品和书房的东西,以及那些花盆等。
当把一切都安排妥后,三毛让银行专员给自己联系了一家私立学校上学,他到了上学的年纪。
三个店铺和酒楼的所有收入够他用了。他不用担心生活的事,他只要用心读书就可以了。现在他在银行订了一个带保险赔偿功能的头等银行专柜来使用,里面放着他的银行专用章和各店铺酒楼的账户支票以及各种房契地契和钥匙。至于他的免费小专柜,他仍放着他的那只金猪存钱罐,和几个银行赠送的木匣子。因为他可以不经过他人随时自行打开小专柜存取东西。
他让他的银行专员在私立学校的门口帮他盘下一间酒楼,然后雇了经理和账房帮他经营。酒楼的收入存入了他名下的银行账户里。他让银行专员以银行专员的名字在酒楼订了一套长期使用的房间,他吃住都在酒楼,上学也很方便。所有的费用由银行专员每年年底代他与酒楼结算一次。
为了挣钱更方便,三毛让银行专员在学校门口盘下了一间学生用品店和一间带阅读空间的书店,并分别雇了一对中年夫妇帮着经营,每人每月三个大洋。三毛让银行专员用他的学名把他介绍到两间店铺里帮忙。每天放学后他先回酒楼吃饭,然后在学生用品店里帮忙,一直忙到晚上打烊。他按市场价格给自己定了一小时十个铜板,当天结算,从店铺每天当天的收入中支付给他。这样他每天能从学生用品店里挣到五六十个铜板的零花钱。到了周末,三毛则呆在书店里帮忙。这个按天来算,一天为三百个铜板。虽然实际上是自己给自己发工资,但三毛觉得这样会令他更加懂得珍惜挣到手里的财富的来之不易。这些铜板三毛用装糖果的袋子攒起来,然后再每月一次换成现大洋,放到酒楼房间的木匣子里攒起来。一个月大约有二三十个现大洋,其实比起同时期的工资水平已经是很不错的了。而且这只能算是他给自己发零花钱的一种方式而已。其实酒楼一天的收入便少则上千个现大洋,多则上万个现大洋。他名下的产业每月的收入就达约百万现大洋。但这并不妨碍三毛用为自己打工的方式去体会挣钱攒钱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期待感。书店的中年夫妇甚至帮他找了抄书的活计,一本一般厚度的书籍可挣三百多个现大洋,一个月抄上三本这种书就能攒下约一千个现大洋。三毛把这些抄书挣来的现大洋存放到专柜的金猪存钱柜里,装满了一罐就交给银行专员换成金条,再换成房契,地契等。然后会把房契,地契再放到他的头等专柜的匣子里。
当三毛小学毕业时,他名下的银行存款约有一亿个现大洋,而他用抄书攒钱所增加的店铺多达近百个。
这时社会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几年的学校生活,三毛的身体比以前长高,长结实了,头发也由原来的三根变成了满头的浓发。做为年纪小小的大富翁三毛也受到了关注。由于三毛是用学名上的学,因此当三毛继续从小学上到高中时,真正属于他的是他一直攒在酒楼房间的木匣子里的三千多个大洋。
高中毕业了之后三毛留校当了名人民教师。工作不久后他与一名同校的年龄相仿的女教师结了婚。做为生在旧社会长在新中国的孩子他幸运地没有受到太多的社会影响。几十年后当人们调查清楚了之后,他的财富和存款按照一定的政策又回到了他现在使用的名下。他又成了一名有钱人。他买的第一套房子也回到了他的手里。家具还在。因为一直无人居住所以一切还是原样。床头柜子里锁着的那只金属匣子还在里面一直都好好地放着。
三毛将金属匣子拿到银行抵押贷出了一大笔款项,从学校出来办起了公司。他开办了一家跑出租车的公司,成为了新中国第一波富起来的人。
当人们讲起民国时期有关三毛的故事时,他想起自己的努力和幸运,都会会心地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