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砖墙上的忍冬藤在暮春的雨雾里爬出墨色纹路,林见秋蹲在废弃的戏台边沿,竹篓里的翠青蛇正吐着殷红信子。蛇鳞折射出台柱上残存的金粉,细碎如戏子卸妆时抖落的胭脂,又似瓦当滴水溅起的星子。
这座老戏院有上百年的历史,雕花梁柱间积着厚厚的香灰,后台的檀木箱子上还叠着褪色的戏服。林见秋记得母亲说过,从前名角登台时,戏台两边的气死风灯能照亮整条胡同。如今那些灯笼只剩骨架,在穿堂风里发出呜咽。
“见秋……见秋!“
雾蒙蒙的晨雾中,蛇儿突然昂首。林见秋转身时,竹篓里的蛇蜕簌簌作响。三条赤链蛇从瓦檐上垂下来,鳞片沾着夜露,在将明未明的天光里泛着血色。这是母亲临终前留给他的最后三条蛊蛇,说是能解百毒,却需以养蛇人的心头血喂养。
“又同这些畜牲说话?“
戏班管事的王叔从垂花门后探出头,铜烟杆敲在青砖上发出闷响。林见秋将竹篓往怀里收了收,蛇信子擦过他颈侧,凉得像三年前母亲下葬时的雨。王叔盯着他腕间的蛇蜕镯,浑浊的眼珠里闪过精光:“后日省城来的名伶要排《牡丹亭》,当心这些畜牲惊着贵人。“
贵人?林见秋望着戏台上斑驳的“出将““入相“四个字,想起昨夜在蛇房,赤链蛇缠着他脚踝吐信时的温度。这三条蛇总在雾天躁动,像是感应着什么未了的夙愿。
申时三刻,雨雾更浓。林见秋提着竹篓往戏楼去,篓里的翠青蛇突然蜷成环状。转过回廊时,他听见珠帘后传来幽幽吟唱,像戏文里未亡人对着灵堂唱的哀歌。
“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
歌声戛然而止。林见秋贴着雕花月门往里望,看见个穿月白长衫的男人立在戏台中央。他鬓边簪着朵半枯的芍药,戏袍下摆沾着新泥,大约是刚卸了妆,眼尾晕开的胭脂泛着薄红。最奇的是他腰间玉佩,竟雕着盘蛇纹,在暮春的雾气里泛着幽光。
“小兄弟可认得这玉佩?“
突如其来的问话让林见秋手一抖,竹篓里的蛇儿昂首吐信。男人已踱到跟前,折扇挑起他鬓边垂落的槐花:“这纹样是前朝宫廷的秘制,我寻了二十年,倒在你养的蛇儿身上见了影。“
林见秋这才发现他腰间玉佩的蛇纹,竟与竹篓里翠青蛇的鳞片如出一辙。蛇儿突然挣出竹篓,缠上男人垂落的绦穗。养蛇人正要制止,却见男人用水袖裹住蛇身,动作温柔得像对待情人。
“这蛇儿倒比台上那些个花旦有灵性。“男人指尖抚过蛇鳞,鳞光映在他腕间的翡翠镯上,“三年前在苏州,见过戏班用赤链蛇作道具。你这条倒是罕见,鳞色比苏州绣娘绣的牡丹还要正。“
林见秋望着他描画眉心的翠钿,忽然想起昨夜在蛇房,月光照在蛇蜕上泛起的银辉。男人忽然凑近,沉水香混着脂粉味扑面而来:“后日排《牡丹亭·惊梦》,小兄弟可愿带它来捧场?戏文里说'遍青山啼红了杜鹃',倒要看看这畜牲可会惊落台上的牡丹瓣。“
竹篓里的蛇儿突然蜷成环状,林见秋莫名想起母亲临终前攥着他手的力道。鬼使神差地点头时,男人的折扇已在他掌心留下淡淡檀香。雾散了,戏台上的金粉在斜阳里泛起微光,恍若当年名角甩水袖时抖落的星辰。
暮色四合时,林见秋在蛇房喂水。三条赤链蛇在瓦罐里翻滚,鳞片擦出细碎的簌簌声。他忽然想起男人腰间的玉佩,那些盘蛇纹在暮色里泛着幽光,像极了戏文里说的“孽龙转世“。蛇儿突然昂首吐信,惊落梁上的夜合花。养蛇人捡起花瓣时,发现花蕊里蜷着条细小的青蛇。
“这是……“
林见秋用竹镊夹起青蛇,发现它尾尖有朱砂痣。母亲留下的《养蛇秘录》里说,尾生朱砂的蛇是百年灵物,若以心头血喂养,能化人形。他忽然想起男人描画眉心的翠钿,以及他抚过蛇鳞时温柔的触感。
“见秋!见秋!“
王叔的铜烟杆又敲在青砖上。林见秋将青蛇藏进竹篓,蛇信子擦过他腕间的蛇蜕镯。王叔盯着他怀里的竹篓,浑浊的眼珠里闪过贪婪:“省城来的沈老板出高价买灵蛇,你……“
“不卖。“
林见秋转身时,怀里的青蛇突然昂首。戏台上的气死风灯在夜风里摇晃,将他的影子拉得老长,恍若戏文里孤魂野鬼的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