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和弦
广播塔下的谷粒在春雨中破土时,阿曜发现村庄正长出许多陌生的枝桠。穿西装的人捧着发亮的方盒子丈量土地,推土机的轰鸣碾碎了最后一片秧田。唯有它每日辰时的啼鸣,依然固执地撞在钢筋水泥的棱角上,溅起细碎的回响。
这天深夜,阿曜被一阵细碎的声响惊醒。月光下,几个背着画板的年轻人蹲在广播塔旁,铅笔在纸上沙沙游走。“这只公鸡好特别,“扎马尾的姑娘眼睛发亮,“每天和闹钟赛跑的样子,像在守护什么。“阿曜歪着头,看见自己的影子被月光拉长,与电子屏的蓝光叠成奇异的图案。
转机出现在梅雨季。暴雨冲垮了后山的电线,全村陷入黑暗。当第一缕晨光染红云层时,阿曜的啼鸣穿透湿漉漉的空气,惊醒了沉睡的村庄。张娘子抱着孩子推开窗,老黄狗摇着尾巴跑出门,扛锄头的汉子们突然发现,这自然的声音竟比电子音更让人安心。
雨停那天,村口竖起了新的牌子——“鸡鸣生态村“。年轻人用废旧零件搭起艺术装置,喇叭里的机械声变成了阿曜的录音混着溪流鸟鸣。戴眼镜的男人带着仪器测量:“生物节律与智能系统结合,睡眠质量提升40%。“
秋分清晨,阿曜站在开满格桑花的观景台上,看着背着相机的游客挤满山坡。当它仰天长鸣时,二十四个分布在村落各处的喇叭同时响起它的声音,与真实的啼叫交织成宏大的交响。太阳从云海中跃出,将漫山遍野的“晨光和弦“镀上金边。
广播塔下,当初那株幼苗已长成小树。阿曜啄来最饱满的谷粒,轻轻放在新筑的燕巢旁。它知道,有些坚守从不需要与时代对抗,当晨光与科技在某个清晨达成和解,土地上便会生长出崭新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