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1章 有人鸣冤

蔡府。

这已经是邹康不知道第多少次来蔡冒的家中,几乎每一次过来,都是为了讨论他们目前正在执行的计划。

其中包括之前的《清流报》,也包括目前正在想方设法收集的万民书。

“大人,如今下官已经收集到了好几份万民书,参与其中的名字数量已经超过了万人。

想必这一次就算是陛下,也不可能凭借巧舌如簧就阻止咱们。”

邹康很有信心的说道。

蔡冒点头,这也是他所期待的结果。

只是越靠近计划执行的日子,心中反而越有种不安的感觉。

“把你收集到的晚明书再给本官看一眼。”

“都在这里呢!大人请看。”

邹康不知道蔡冒到底在担心些什么,这份万民书虽然并不是他全程亲自收集,但其中的每一个名字都有他的参与和付出。

对于自己努力的成果,邹康还是很得意,且很有信心的。

他敢说,就算蔡冒亲自来做这件事,也不可能做得比他更好!

“嗯,京城四大书院的山长,以及翰林院的那些大儒们都有参与。邹康,你果然做的很不错。”

蔡冒看清楚那些名字,并且敏锐从中找到了自己熟悉的名字后。

一直感觉不安的心,似乎也得到了些许安慰。

无论那种不安的感觉究竟来源于哪里,有这么多有利的帮手存在,这么多人参与到了他们的计划当中。

蔡冒还真不相信,陛下有翻盘的机会。

“明日,本官便会带着这些,打响咱们得最后一战,也是最重要的一战!”

蔡冒深吸一口气。

宛如即将走上战场的将军,颇有种意气风发的感觉。

邹康也不免受到了鼓舞,试探着问道:“大人,可还有什么下官能为您做的事?”

“该做的,咱们都已经做过了,接下来就看陛下如何应对吧!”

……

次日。

早朝。

参与朝会的官员们并未意识到,这次的早朝与以往的早朝有任何不同。

反倒是因为朝会被陛下推迟到了辰时进行的缘故。

所有人都是精神饱满。

以往偶尔有参与朝会的官员,因为睡眠不足,站着都能打瞌睡的情况,在如今已经十分少见。

官员们按照站位的先后顺序,开始禀告最近发生的事情。

像是这样的汇报情况,所有人都清楚,不过就是走个过场而已。

让所有官员都能听听看最近朝廷的状况,就算做不到每个人门清的程度,至少也能有个大概了解。

就在所有情报汇报完成,王林宣布有事禀告,无事退朝的时候。

蔡冒走出队列当中,站到了中间。

“陛下,臣有事禀奏。”

“讲。”

王林淡淡的瞥了蔡冒一眼。

憋了这么久,这家伙终于要行动了吗?

如果蔡冒再不行动,王林都快要将这个人给忘记了!

“陛下,关于您前段时间提出的关于书籍管控的新律法,民间百姓有很大的反对意见。这是臣收集到的万民书,全都是反对实行新律法的名单,还请您过目。”

蔡冒双手推举着被粘在一起的万民书。

上面有许许多多个名字,用不同的笔记书写。

能看得出来,每一个名字,都代表了一个真实存在的人,一名文人!

这世上从来都不缺乏喜欢看戏之人。

哪怕是那些支持王林的官员,比如庞惑、陆宰之流,此时也不准备发言。

而是默默地观察着王林的表现,想要看看英明神武的陛下,遇到这种问题的时候,会如何解决?

“呈上来。”

王林淡淡的说道。

拿到万民书,王林果然从上面看到了许多人的名字,甚至还从中看到了好几个眼熟的名字。

不过要说其中最眼熟的,那么毫无疑问,必然是蔡冒和高德光。

王林瞥了蔡冒一眼,目光又落到了高德光的身上。

感受到王林的目光,高德光不自觉的低下了头。

虽然早就预料到可能会有这么一天,做这件事的时候,高德光也猜到自己的后果。

但他想要赌一把。

万一赢了呢?

完全没想过如果他和蔡冒一起赌,输了又将会承担怎样的后果。

赌狗是这样的,只能想象到自己赢了的画面,完全接受不了输了可能需要支付的代价。

王林也懒得继续将目光放在高德光的身上。

之前留着这家伙,也不过是暂时还没有合适的人选代替他的位置,担心像是许言离开后,礼部差点乱套的情况。

影响到朝廷正常的运转,所以多留了他一段时日罢了。

可惜,这高德光也是个没眼色的。

给他机会,他不知道珍惜啊!

“关于新律法的事,还请陛下三思。此事,确实不应推行,有这么多人反对,足可见民间对此事的态度。”

蔡冒此事将王林的注意力重新拉回到他的身上。

王林看着蔡冒,反问道:“那不知道蔡侍郎觉得,此事应当如何?”

“烦请陛下收回成命,取消新律法。”

蔡冒认真说道。

庞惑与钱墨对视一眼,都看出了彼此眼中的无奈。

朝中怎么就是有这种铁头娃,不把自己撞得头破血流,就不肯罢手呢?

这么做,对蔡冒这家伙而言,到底有什么好处?

他们理解不了。

“让朕取消新律法?呵。”

王林都没忍住笑出了声。

蔡冒有些疑惑,难道陛下这是被气笑了?

不然被如此逼迫,他是怎么能笑得出来的?

“朕还没问你,新律法的事只是朕在朝中与官员们商讨后定下的,民间的百姓是如何得知的?该不会是你蔡侍郎,将朝中的消息散步出去的吧?”

王林脸色冷了下来,盯着蔡冒。

蔡冒额头隐隐有冷汗冒出。

他太想成功了,倒是忘记这个传播问题。

不过事已至此,无论如何蔡冒都不可能退缩,毕竟他已经没有了后退的余地。

就算会遭到陛下的质疑甚至是厌恶,该说的话也必须直接说完。

“陛下,微臣承认这件事的确是微臣不小心透露出去的,但关于新律法的不认同,也的的确确是民间百姓的真实反应。难道陛下要不顾天下人的反对,执意推行新律法吗?”

蔡冒硬着头皮说道。

就在王林想要继续反驳蔡冒的话,让他明白自己到底做了多愚蠢的一件事时。

外面突然有禁卫跑进来。

“陛下,外面鸣冤台上,有人敲响了鸣冤鼓!”

此话一出。

正在参与早朝的官员们,包括王林和蔡冒,都有些茫然。

这鼓,怎么会突然被敲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