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上将眭固

  • 汉末武夫
  • 奉天
  • 2184字
  • 2025-04-11 08:00:16

这就有点不识趣了。

裴氏使者当场就有些甩脸子了。

这就激怒了现场的罗大等人,

只不过这些将领们还没开骂,就被杨彦一个眼神瞪回去了。

最后,宴会也不欢而散。

使者当场离开了军营。

杨彦也有些生气,但最终还是把裴俊叫来,让他回家探探口风。

裴俊临走之前,询问杨彦:

“卫觊真的把盐池六成收入都给您了?”

杨彦当初索要盐池给卫家后,是卫觊主动让出了六成的股份。

所以,盐池虽然名义上是卫家的,但真正决定权的是杨彦。

对于裴氏铁矿,杨彦也想用这样的分成。

杨彦点头答应,并拿出最近的分成记录给裴俊看,道:

“没错,你们裴氏可以去找卫觊求证。”

裴俊脸色有些尴尬的应了。

其实,作为裴氏弟子,他夹在杨彦和裴氏之间有些难做。

但他心里还是向着河东铁骑的。

他原本只是家里的纨绔,被迫跟了杨彦后,却渐渐被他魅力所折服。

且几次大战后,他已经跟军队建立起了难于割舍的羁绊。

送走裴俊后,杨翰带着两个俘虏来了。

杨彦认出这是流寇俘虏,如今杨彦军规模增大后,需要有仆从辅助军队搬运物资、伐木修路等。

所以,杨彦把大量俘虏补充进了仆从军。

杨翰把两个俘虏交给杨彦亲兵后,单独来找杨彦,道:

“裴氏铁矿有很多黑幕,其中就有假扮贼寇祸害村镇,掠夺土地,并招收受害者挖矿。”

“那两个俘虏就是被裴氏祸害的矿区村人,他们可以作证。”

杨彦并不奇怪,毕竟每个世家都有点黑料。

不过,听完杨翰的话后,杨彦明白了他的目的:

“你是说搜集裴氏罪证,以此为要挟?”

杨翰长得面宽嘴阔,属于典型的猛男脸,此时脸上却满是算计,道:

“对,先答应裴氏的要求,等将军彻底掌握河东后,再翻出来罪证,将他们一举拿下。”

杨彦不由挑眉,这手段颇有些权术的味道了。

虽然有点不厚道,但的确好用。

杨彦略作沉吟就答应了,毕竟他现在的目标是拿下端氏县,然后全力秋收。

等领地内有了第一茬粮食的积攒,他的力量才能稳固,也才能腾出手来解决麻烦。

所以,现在只能暂时同裴氏妥协了。

杨翰当即着手去调查裴氏的黑幕了。

而第二日,杨彦刚起兵南下,裴俊便回来了,且脸色很不好看。

杨彦见此便有了心里准备,不过听到裴俊的话,他仍忍不住生气了:

“你说裴潜拒绝赴任?”

听出杨彦口气中的不快,裴俊急忙解释:

“裴潜回闻喜就染病了,需要几个月的休养。”

“族老说……三个月后,应该能去赴任。”

杨彦气笑了,他自觉对裴氏已经很客气且让步了。

但对方似乎不识好歹,或者说,他们是在不断试探自己的底线。

原本杨彦已打算妥协回复裴氏了,现在他改变主意了。

他要冷处理裴氏,等杨翰找出证据后,直接出手。

杨彦当即道:

“裴潜既然不合适,那就换成王当。”

王当就是在彘县城外投来的黑山军头目。

新投且出身贼寇,实非县令人选。

但杨彦还是选择了他,明摆着是针对裴氏了。

王当得到这个任命时,欣喜若狂,来感谢之余,他也忍不住的问:

“是不是因为裴氏要铁矿,所以将军才拒绝了他,选择了我?”

杨彦见王当满脸局促不安,知道他这么问是因为不自信。

杨彦便道:

“绛县人少,你尽可招你的同僚来。”

“今年已过耕种时期,但能抢种些,食物不足,就来找我要。”

“不过,既然是来县内的人,就需要登记在册,不准逃了!”

杨彦可不会做冤大头的一味救济流寇。

这些流寇只要来了,就需留下。

“另外你有任何需要,都可以来找我。”

王当兴奋的搓着手,连连点头。

最后,杨彦怕王当不靠谱,还给他留下了几个文吏。

这几个文吏出身柳氏,学识一般且无经验,但杨彦也没有更好的了。

毕竟卫家给的那些文吏早就分散到了其他县,人手真不够用。

最后,毌丘兴看出杨彦艰难,便从自己麾下调了个文吏给王当。

另外,杨彦又给王当留下了五百兵。

第二日,杨彦便在绛县分兵了,卫家军和典韦南下返回,杨彦则带着一千余铁骑跟毌丘兴东进。

端氏县跟绛县就在同一水平线的东西两边,且沁水就流经两县。

因此,就算是为了绛县的安全,杨彦也要拿下端氏县。

杨彦和毌丘兴沿着沁水向东,走过绛县地界,只见一片荒芜。

快到端氏县时,土地却有耕种了,显得颇有生机。

毌丘兴很熟悉这些地方,他指着即将成熟的庄稼,道:

“这些都是绛县地界,已经被端氏县侵占耕种了。”

杨彦接话道:

“若不处理,假以时日,绛县也就被端氏县都侵占了。”

毌丘兴点头,道:

“所以,这也算是我们拿下端氏县的借口。”

这时候出征还是讲究出师有名的,

所以,两天前毌丘兴就通知自家商队路过端氏县时不给钱,最后被扣下了。

如今,军队杀到就有了充足的理由。

杨彦和毌丘兴近四千大军,一进端氏县的地界,就被他们察觉到了。

端氏县立刻调兵遣将,并且派出使者来找杨彦和谈。

杨彦根本没见那使者,直接带兵杀到了端氏城前。

端氏县城建在流经并州和河东的沁水河边,周边是河水冲刷而成的扇形平原,土地肥沃。

此时,已是夏末,田地中一片丰收景象。

杨彦和毌丘兴的大军来时,城外田地中还有农人忙碌。

只不过相比县内的生机勃勃,农人们衣衫褴褛满脸菜色,显然是被压迫的挺狠。

毌丘兴看着野外的农人,道:

“端氏县并未把农人召集进城,是不想他们消耗城中粮食。”

“而且,我们若是杀了农人,会坏了自己名声。”

杨彦正在打量端氏城,考虑从哪开始进攻。

听到毌丘兴的话,杨彦笑道:

“正好,让农人帮我们造攻城器械,给工钱。”

毌丘兴有些犹豫:

“真要攻城吗?”

“要不要试试和谈?”

杨彦点头:

“若是能谈下来最好了,不过,他们既然有上党郡士族撑腰,未必会理我们。”

话音刚落,县城大门敞开,一队甲兵拥簇着一大将出城。

那大将身穿鱼鳞甲,鲜明锃亮,手持点钢枪,纵声呼喝:

“我乃眭固,来将可是杨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