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上班之前

周六的下午,邵济民就回来了,除了周末一天假,他还专门请了一天假,并且给单位交了五块钱的油钱。

无刷电机的论证已经告一段落,接下来,就需要各家单位联合起来,对每个零部件进行试生产,然后完成组装。

这一步非常困难,预计需要最少一两个月。

至于正式生产,最快也要等几个月之后了。

李霞也提前回来了,并且将之前准备好的各种礼物,都分成了几份,分别装好。

邵承东身穿白色衬衣,灰色长裤,脚上穿了一双运动鞋。

苏守真的打扮跟他差不多,也是白衬衣,蓝色长裤,脚上穿了一双带系带的黑色小皮鞋。

他们四个人上了李霞的车,再次检查了一下各种礼物,然后李霞跟小陈说道:“出发。”

车上一片安静,但每个人都怀着压抑不住的兴奋。

十几分钟后,汽车就停了下来,经过了一道安检,停在停车场里面。

邵承东脖子上挂着相机,拎着礼物,跟在爸爸妈妈的身后,轮流拜见。

礼物一共有七份,因为拜见的有七家人。

每家有一条两斤多的腊肉,一坛酸菜,一斤腌鱼,另外一样礼物就各不相同了。

给邵承东起名的老人家,是梅干菜,这是他喜欢的食物。

还有一个老人家,是一小坛豆腐乳。

这豆腐乳不是这个时代的,而是空间里的,是他妈妈出去旅游的时候在湖北山区买的。

这豆腐乳非常好吃,而且很辣,很符合老人家的口味。

因为存货不多,邵承东他们自己都舍不得吃,特意留了下来。

除了七份四样礼,他们还特意带来了一大份卤好的猪大肠,全部是前段和中段。

一个卤好的猪头,四个猪蹄,然后还有两斤排骨与一斤海带。

老人家们都很忙,他们只是轮流拜访,不在家的就留下礼物。

只有喜欢豆腐乳的老人家是事先越好的,最后才来到他家。

给邵承东起名的老人家也在,让邵承东意外的是,那个周干事也在,邵承东这个时候才知道他们之间的关系。

礼物很受老人家的喜欢,他们询问了邵承东的学习与工作情况,知道邵承东最近一直在研究联动机床技术,还夸奖了一番。

邵承东厚着脸皮跟他们都合影,把一卷胶卷拍了一半,才收手。

之所以要收手,是因为另一半胶卷,被他小时候的玩伴预定了。

一直把胶卷拍完,邵承东主动进了厨房,然后准备晚上的晚饭。

因为有四菜一汤的定例,邵承东没有想过违例。

一道红烧肥肠,一道凉拌猪头肉,一道油渣小白菜,一道腌鱼,一道排骨海带汤。

在这个时期,这几道菜绝对算是不错的了。

因为份量都很大,晚上所有人都吃的心满意足。

特别是那道豆腐乳,很受老人家喜欢。

邵承东说是在江城无意间买到的,现在想买都买不到了,不过他承诺未来自己学着腌制,以后定期给老人家送。

他那些小时候的玩伴,因为分开了十年,如今都有些陌生了。

不过他跟苏守真的关系很受他们好奇,一个劲询问他是怎么就有了这么漂亮的媳妇。

苏守真被调笑的有些窘迫,但依旧大方地承认了两人的关系。

从今天开始,他们的关系就公开了出来。

晚上八点不到,老人家们就又要忙了,邵家人就告辞离开。

不过他们留下了地址,一些小伙伴都约好了下周去邵家玩。

第二天,他们一家拜访了更多的老领导,这里面还有几个是李霞的长辈。

李霞从小在东北长大,父亲与长辈都是抗联的,她从小就在黑山白水之间跟敌人作战。

32年,她家人死光,她才被送出了东北,但也只过了五年安稳日子,37年再次拎起枪。

所以面对其他人,李霞总是一副坚强的气势,只有在这两个老人家面前,她表现的像个孩子。

这一天下来,等他们一家人回到家,一个个累的疲惫不堪。

苏守真干脆就没有走,跟过来接她的妈妈就留在了邵家休息,让邵承东跟他爸爸睡了一晚。

这一晚,他们都没有进空间,洗了脚就都睡下了。

第二天是周一,邵承东又跟着爸爸,奶奶一起回了一趟老家,去给祖宗上坟。

现在还没有破四旧,还能继续过年,上坟,再过十年,这些就都不能继续了。

上坟归来,老太太就提出要回保定,在京城这边她一点也不熟悉,也没认识的人,在这里生活的不习惯。

回去保定,厂区都是熟人,她又是一家之主,比在京城快活的多。

邵承东跟爸爸挽留了几次,老太太坚持要回去,就只能连夜送她回保定。

这次邵承东就没有让爸爸跟着回去,他天天忙着上班,这又连续奔波了两天,早就疲惫不堪。

邵承东还有五天才上班,由他送奶奶回家。

汽车下午七点到了保定,天还没有黑。

二叔接到了爸爸的电话,已经准备好了晚餐,邵承东他们吃饱了肚子,就直接返回。

等到了京城就已经快十一点半了,又是疲惫的一天。

不过,回来这么长时间,生活中的琐事,这次也处理的差不多了。

接下来的几天,每个白天,家里就只有邵承东一个在,他能够心无旁骛地画图,进行技术论证。

但每天晚上,家里就会有客人,而且每天还会点菜。

当然,不管点什么菜,他们都是把菜带过来的。

现在菜还好办一点,关键是每家每户的粮食不够吃,他们来做客,都会留下粮票,或者直接带粮食过来。

而这些朋友,现在亲如一家,未来却会迎来不同的变化。

邵承东一直秉承中立,保守,从不发表任何意见,刻意在所有人面前留下技术宅的形象。

技术宅不仅是他,也是他们全家人的保护色。

一直到五月三十一号,邵家才来了一个意料之外的客人,邵承东的同学孙玉平回到了京城,然后过来找邵承东玩。

他这次过来还带来了几个同学的信件,有几个同学的新工作确定,新的联系方式也告诉了邵承东。

进门之前,孙玉平还以为邵承东家跟大部分京城人一样,住在大杂院里,一个院子几十口人。

可一进门,他就被震住了。

一个独立的大院子,面积足有三亩,光是院子中间的水塘,就有将近一亩。

而他们一家三口,就有两百多平的大房子住,院子里还种的有菜,瓜果,根本不可能是普通人家。

“承东,你一直深藏不露啊,难怪我们所有人,你的工作是最先确定下来的,还能进研究所。”

“都是为人民服务,革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去你的吧……我可要羡慕坏了。”

邵承东也庆幸,幸亏自己明天就要报道,那些小伙伴们约好了今天不过来,让邵承东休息一天。

要是她们在,知道她们的身份,孙玉平恐怕更难接受。

邀请孙玉平就在屋檐下乘凉,邵承东给他泡了一杯茶凉着,给他拿了一个西红柿当水果吃。

孙玉平坐不住,四周观察了许久,一进正房,就被震住了。

正房的顶头墙上是三个老人家的画像,几乎每家每户都是这样的格局,有些人家只挂一个老人家,有些恨不得把十大元帅也都挂上。

可是在墙两边,都是邵承东跟家人,与各位老人家的合影。

很多照片一看就知道,就是刚拍的。

孙玉平原本的轻松化作了沉重,看了邵承东许久,才叹道:“同学了四年,我真没有想到,你的家世如此不凡。以前还觉得你有些沉默寡言,不善言辞,现在才发觉,你只是沉稳。”

邵承东笑说:“我也不是刻意隐瞒,但我也总不能见人就炫耀吧!不说我了,你怎么会安排到轧钢厂,说起来,这跟我们的专业也不算契合吧?”

孙玉平摇了摇头道:“我也想进研究所或者一机床,或者二机床也行。

但几家单位今年招的技术员都不多,没有名额。轧钢厂这边需要一些懂得机床技术的技术员,以后方便对接,所以看上了我。

我们班的谭琪明也分配到了红星厂,以后跟机床厂对接,应该就是我们负责。他原本也想过来,只是我们报到晚一点,他回乡下老家了,等他上班,肯定会过来做客。”

“那我肯定欢迎,同学四年,以后又在同一个行业,我愿意跟你们做一辈子的朋友。你们什么时候报到?”

“介绍信开的是六月九号,周一。”

“红星厂在东直门外,你家在京城哪里?需要分宿舍吗?”

“肯定需要,我家在海甸那边,距离比较远。我这几天准备就好好了解一下,看看有没有筒子楼?”

邵承东点了点头,岔开话题说道:“红星厂在合营之后,现在被划分到了钢铁厂下属,钢铁厂今年建成了侧吹转炉,能够直接炼钢了。

而且他们如今获得了一批苏联人援助的特种钢技术,你进厂后,多了解一下这方面的资料。

如今机床轨道钢,合金刀刃都需要改进,只有充分了解钢材的性能,才能给机床厂提供更优质,适用的钢材。”

“这是我的工作嘛,肯定的。今天过来,我就想吃饱喝足才走,晚上有没有肉吃?”

“新鲜肉没有,不过还有点腊肉,蒜薹刚上市,今天买了一点,晚上我给你做蒜薹腊肉吃。”

孙玉平快哭了。“听见我就流口水,你不知道,我最少有一个月都没有吃过肉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