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五点半,邵承东带着一包孝感麻糖,提着提包回到了喻家山下的工学院。
他们今年已经大四,临近毕业,如今学校有一半以上的学生,都在重工机械厂实习。
邵承东他们属于机床设计制造专业,几乎全员都进了重工。
重工为了笼络他们这些天之骄子,在学校助学金之外,还给他们提供了超额的饭票。
重工会给工学院一笔实习费,但这笔费用是属于学校的,学生不能收。
虽然不能给钱,但给超额的饭票,菜票,同样也能笼络这些学生。
重工属于苏联援建的156个项目之一,从54年开始建设,一直到去年年底,才勉强运行。
今年已经是第四年了,但工厂依旧在试运行阶段,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
以邵承东为例,他如今就在重工负责技术转化统筹,虽然不属于正式工,却责任重大。
而江城工学院的毕业生,每一个都是香饽饽。
不过这个时期的分配,哪怕重点项目优先选择,依旧要统一安排,不可能把所有人才都给重工一家。
所以掌握这其中的平衡,就需要学校综合考虑。
工学院53年建设,同年开始招生,原本是几所大学的机械与电机系合并而成。
今年才是第二届毕业。
学校里除了少数老师和教授,没有人知道他的身份,他在学校沉默寡言,除了长得帅,也没有其他优点。
工学院属于和尚庙,他的优势在和尚庙里,也根本没有发挥的地方,显得平平无奇。
穿过操场,来到宿舍区,邵承东进入了一座三层的筒子楼。
这种苏式建筑高大厚重,有两个楼道,进入之后就能感受到一阵阴凉。
三层建筑都是同样的格局,楼梯走道在中间,两边都是对立的房间。
一排排宿舍犹如鸽子笼,低年级的学生,现在都是十二人一个房间。
所以仅仅这一栋宿舍楼,就住了将近一千个学生。
宿舍是没有卫生间的,卫生间与洗澡间都在楼道两头,每天早上起床,晚上睡觉的时候,这里都会拥挤不堪。
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根本没有任何隐私。
不过邵承东他们的宿舍还不错,因为只住了八个人。
他们八个人已经在同一个房间住了四年,除了少数个人有一点小矛盾,大部分人关系都相处的不错。
临近晚饭时间,不少学生拿着饭盒去食堂,邵承东一边跟熟人打着招呼,一路回到三楼的宿舍。
宿舍里面这会也很热闹,吴志国,乔玉山,范长根,孙玉平四个人在屋内闲聊,吴志国和乔玉山应该是运动回来,还在一直出汗。
看到邵承东回来,乔玉山就笑问:“你一大早就出去了,干什么去了?”
邵承东笑道:“我爸爸出差经过江城,我去跟他见了一面,你们下午在打球?”
“就我跟志国去打球了,长根,玉平他们刚从图书馆回来。”
邵承东把提包放在了下铺范长根的床上打开,拿出了麻糖。“刚买的,你们也尝尝。”
话没有说完,麻糖就被乔玉山抢走了,拿了一块,就塞进了自己的嘴里。
乔玉山是豫省人,为人真诚,就是有些大大咧咧。
不过他很有边界感,所以不会让人讨厌,在宿舍里跟所有人的关系都不错。
就连傲娇的魔都人吴志国,平时斤斤计较,也被他治服了。
邵承东笑道:“不要都吃完了,给李兆明他们一人留几片。”
“知道,心里有数。”
麻糖被分成了八份,连邵承东也有一份,然后都放在了各自的床上。
在男生宿舍,只要拿出来分享的食物,几乎不可能有存货。
不要说在这个时代,几十年后的新世纪,也是一样的。
年纪最大的范长根掰了一片麻糖吃了一口,享受地眯起了眼睛。“这是什么零食?”
“麻糖,与其他地方的不一样,没有那么甜,充满了芝麻的清香。”
“贵吗?”
“一块二一斤,还要粮票。”
“我第一次吃,感觉很不错,等回去的时候,给我女儿也带一点。”
范长根是学校少数结婚的学生,也是少数来自农村的学生。
建国不久,农村的教育资源很落后,很少有农村出来的大学生。
这个时期,农村的孩子能考上中专,就是很了不起的。
他能走出农村,主要因为他老丈人是他的初中老师,说起来,他老丈人也算他的贵人。
他家庭条件并不好,初中毕业没有考上中专,家里也供应不起,他老丈人资助了他的三年高中,后来他才能考上大学。
他大一的时候就当了爸爸,现在不仅有了一个女儿,去年还有了一个儿子。
其实他老丈人家庭条件也很一般,同样是农村人,全家只有他一个城镇户口,要养一大家十一口人。
整个宿舍里,就属他的负担最重,不过他也能拿22元的助学金。
按照如今的助学金政策,人均收入低于30元的家庭,都可以申请助学金,最低8元,最高25元。
不过25元的助学金很少有人能拿到,22元几乎就是最高。
学校里几乎百分之九十五的学生都能领助学金,但邵承东属于那百分之五。
他爸爸一个月有两百一的工资,她妈妈工资更高一点,一家三口,一个月工资就有四百四。
人均收入一百五的家庭,在全国都不多。
而且他跟他爸爸都不抽烟,也没有酒瘾,还有一个会当家的妈,日子过的比那些大领导都宽裕。
范长根的助学金基本上只花一小半,大部分寄回去给妻子。
他妻子跟他一起读了高中,只是没有考上大学,然后就当了一个代课老师,给他生了两个孩子。
范长根一直认为是自己拖累了妻子,他自卑又自负,心思很重。
不过他人品还好,跟沉默寡言的邵承东相处的不错。
邵承东问他:“我们不在一个车间,我也一直没有问你,你的工作定下来了没有?”
范长根摇了摇头,有些茫然说道:“重工这边应该没有问题,就是不知道按照什么条件分配。反正我也不急,不管怎么样,我都能进工厂,拿工资了。”
邵承东提醒他说道:“重工属于新厂,目前工位比较多,更主要的是,厂里服务部有很多空位,你找一下你们车间的马人事,说不定能帮你媳妇也找个临时工。她要是能进重工后勤部,户口转过来,你的两个孩子也能有供应粮了。”
重工的人事一直在拉拢他们这些实习生,虽然不能直接给钱,但是毛巾,香皂,工服,甚至包括劳保鞋,都是一月一双。
按照如今的分配原则,大部分学生会先按照技能,其次按照厂方需求紧迫性,最后才按照籍贯分配。
工学院去年才有第一批毕业生,都分配都了全国大厂,但总体来说,条件也是有好有坏。
比如一些西北工厂,不管在生活环境,条件待遇上,都比不上南方地区。
而江城重工,位于大城市,待遇又好,气候也不错,物产丰富,绝对属于最优选择之一。
只要学生意愿强烈,分配的时候,学校也会考虑。
范长根重重点了点头,嗯了一声,沉默了下来。
孙玉平问道:“承东,你的工作确定了吗?”
邵承东摇了摇头。“我应该会去京城,到时候,我跟你说不定还能当同事。”
孙玉平是京城人,不自觉地总带着一丝皇城根下的傲娇,其他人不跟他一般见识,来自魔都的吴志国却比他还要傲,所以他们两个的关系最差。
孙玉平诧异道:“你不是保定的吗?怎么会分到京城?那还不如留在重工呢,重工的待遇比京城还好。”
邵承东没有细说,只是笑道:“我在保定只生活了六年而已,说起来,我爷爷也属于京城人,只是在长平乡下。”
孙玉平笑道:“京城的机械厂不多,说不定到时候我们还能继续当同事呢!”
邵承东也笑:“到时候等分配结果吧。”
他把爸爸带来的包塞进了属于自己的储物柜,然后锁上,邵承东松了口气。
时代不同,学生们的素质更高,学校里几乎没有偷盗事件发生,但包里有两千块钱,各种票据,还是要注意一点。
每个人都只吃了一半的麻糖,剩下的都包了起来。
李兆明他们吃完饭回来,宿舍里有了人,他们也准备去食堂吃饭。
度过了漫长的冬季,如今各种蔬菜都上市了,如今食堂的伙食也好了不少。
邵承东他们几个人一起,分别打了不同的菜,然后聚在一起吃饭。
他穿越过来的前几天,每天都饥饿无比,饭量增加了一倍有余。
经过几天的适应,这几天才又恢复了原本的饭量。
晚饭他就吃了两个大馒头,一大碗肉丝面,其他人也差不多这样的饭量,只是没有他这么舍得吃。
相比面条,他们更喜欢耐饿的米饭。
从食堂回来,有人要去图书馆,有人要去洗澡,邵承东哪里都没有去,
他先把自己的衣服和鞋子收拾好,分别装好,要带一周的衣服去重工。
一切准备妥当,他打开了他爸爸给他的作业本,看他给自己规划的技术开发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