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桓彦范要上战场

更直接的一个因素或许是,唐以前,世家体系还没有崩溃,作为一项重要的选人用人机制,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站在朝堂上的大大小小的官员,别管你是文臣还是武将,绝大多数都设计从世家里走出来的。

而分布在境内的,体量不同的各个世家,他们的目的自然是让后代们都尽量去做官,维持家业。

而在这种期待中,有的人,就走向了朝堂,当了文臣,而有的人呢,武艺更好,胆量更大,也就自然而然的登上了战场,成为了武将。

这样一来,实际上,文臣武将说不定都是出自一家,大家都属于同一个世家体系。

互相之间,自然是没有谁看不起谁的问题。

更何况,因为出身世家,学识方面也还是有一个基本的保障的,与纯粹的起自步卒的大将军是不同的。

这些能征善战的将军,既然仗打的好,那么,头脑自然也是不会差,再辅以基本的学识修养,出将入相,自然是没有问题的。

而宋以后,世家体系解体,走向朝廷的,大多都是经过了进士考试的新生寒门。

他们虽然出自寒门,可更加喜欢标榜自己的身份地位,当然了,比起前世家时代,只要是搬出自己的姓氏,就有一队人等着跪舔不同,这些人想要彰显自己,当然要从学识修养以及在科举考试之中的名次来说事。

当然了,他们就是想标榜自己的出身,往往也没有啊!

更不要说,一旦谈及出身,就会发现,他们和那些被他们嘲笑,看不起的武将也没有什么分别。

都是一样的。

至于武将……

他们的处境就更加艰难一些,毕竟,他们既没有可以拿出来吹嘘的门楣,更没有所谓的学识。

再加上种种复杂的原因,毕竟弱宋的武功确实是不成就,那么这种不成就的责任,自然要归结于武将。

武将的地位就进一步走低。

而武将想要通过战功转型的这条路,基本也被堵死了。

你根本就没有学识,更对朝堂上的那些勾心斗角权力平衡,没有一点概念。

如此一来,武将的成长路径几乎就只剩下一条。

那就是拥兵自重,做军头。

但在大唐,尤其是初唐时期,文臣和武将根本就没有这样割裂。

桓彦范的提议也不算离谱。

甚至,武媚娘可能还会非常欢迎。

啊啊啊!

我武周也是有孤忠的!

居然还有人主动站出来,趟这摊浑水!

这是一种什么精神?

这就是一往无前的,为女皇陛下献身的,大无畏的精神啊!

桓彦范有了这一请,狄仁杰瞬间便喜笑颜开:“好啊!”

“只要你能下定决心,老夫自然支持!”

“明日我就去向陛下引荐,争取让你和姚崇一道出发!”

这就……一道出发啦?

不得不说,狄阁老看似老迈,不中用了,实际行动力还是顶级的。

一个河北道。

一个是金鸡道,与突厥相邻的。

这也能一起出发?

那路程能一样吗?

额……

仔细想想,好像也确实差不多哈。

我们武周的都城在哪里?

北京?

NONO!

洛阳!

位于帝国中心区域的洛阳,一向都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线而闻名。

既然是帝国的中心,那么,不管是比邻大海的河北道,还是邻近高山的金鸡道。

两边算起来,路程都是差不多的。

若是桓彦范真的可以和姚崇一道出发的话,说不准,两个人还真的可以在同一时间到达目的地呢!

金鸡道……

桓彦范若是不提起,狄仁杰自己都要忘了这么个地方了!

也不是故意遗忘,实在是那个地方现在麻烦的紧,复杂的紧,就连狄仁杰都不想去搅进那一滩浑水里。

再者,内政方面,麻烦也是多到数不清,内政还是外患,孰轻孰重,在狄阁老的心中,自然是有一杆秤的。

外战失败,固然丢脸,但至少还不至于伤及根本。

可若是继承人出了问题,那大唐可就算是从内部彻底瓦解了!狄仁杰苦心经营多年,怎能眼睁睁的看着事业崩坏呢?

更何况,在他看来,这几位他重用的人,当真是没有几个具备军事素养,毫不夸张的说,或许还不如他狄阁老有用。

但现在,既然桓彦范主动站出来,却也不必客气,就让他去,闯荡一番!

若是成了,或许,这几个人当中就真的可以涌现出一个能够挑起大梁的人物!

日后,恢复大唐,也就有指望了!

“张柬之不行!”

“姚崇大好!”

狄仁杰的耳边,李重润的叮嘱再次响起,姚崇,确实挺好的,张柬之也确实是差了点。

不得不说,在从军这件事上,张老就算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他都多大年纪了。

以往又没有从军的经验,这要是去一趟金鸡道,说不定,老命都要交代在那里。

可虽然损失了张柬之,我方也不是就没有人才了嘛。

你看,只要时机成熟,只要给机会,人材机就会自己跳出来!

狄仁杰再次认可了自己的眼神。

嗯嗯!

看来,老夫的眼光,还是很犀利的!

同样眼神犀利的人,在洛阳城里还多得很,比如,狄阁老的隔壁,就有那么一位。

明堂归来,许多悬而未决的事情也都得到了解决,虽然是短暂的,但有那么一个框框,总比没有好。

尚善坊中,坐拥巨大宅邸的太平公主,自然是不会缺少客人的。

然而今天,公主殿下却罕见的,闭门谢客了。

为什么要闭门?

还不是因为要招待贵客嘛。

公主座下,内舍人上官婉儿端坐在那里,从容优雅,正在品茶。

身在这个红粉时代,既然是女主当政,贵妇人们自然是拥有更多的特权。

若是没有特权,那还要这个女皇帝做什么?

大唐都城内,东西两市最为知名,东市成立时间更早,贩卖的货品,更加规范。

而西市呢,从来都以各方客商云集为卖点,专门贩运各种外埠的奇珍异宝。

当然了,既然在西市扎根的,大多都是外商,这里居住的人员也就更加复杂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