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霜刃出鞘

临江机械厂三号车间飘着刺鼻的氨水味,林安然踩着满地冰碴跨过冷凝管堆。王建国正举着喷枪给流水线除锈,火星溅在1995年的挂历上,烧穿了“劳动光荣”四个烫金字。

“蒸发器铜管壁厚差0.03毫米。”林安然用游标卡尺抵住王建国的后背,“这就是你说的军工标准?”

车间顶棚突然传来冰棱断裂的脆响,二十七个穿蓝布棉袄的工人齐刷刷抬头。老赵攥着扳手嗫嚅:“林总,咱们厂三十年的模具......”

“三十年前你们给卫星做散热片的时候,误差是0.005毫米。”林安然将卡尺拍在操作台,震得搪瓷缸里的枸杞茶泛起涟漪,“现在连空调翅片都冲不直,这就是周氏集团偷走图纸的底气?”

话音未落,仓库方向突然传来重物坠地的轰响。张慧举着摔变形的铝饭盒冲进来:“冷媒灌装线被人剪了电路!”饭盒里融化的雪水混着油污,在水泥地上洇出狰狞的龙形——正是周氏集团的商标。

林安然抓起沾满氟利昂的棉纱按在泄露阀上,零下四十度的低温瞬间将布料冻成硬板。她转头对老赵冷笑:“周子航倒是教得好,连破坏手段都带着冰柜厂的风格。”

深夜的实验室氤氲着液氮白雾,林安然盯着气相色谱仪跳动的曲线。王建国突然撞开门,军大衣上结满霜花:“查到了!周氏从俄罗斯走私的R12冷媒,走的是你父亲当年建的码头!”

试管在酒精灯上炸裂,1992年的报关单复印件从档案袋滑落。林安然看着父亲与周正雄在湛江港的合影,终于明白为何前世周子航总盯着她锁骨处的伤——那位置与父亲车祸时的撞击点完全重合。

“明早发布会照常开。”她将冷媒样品塞进液氮罐,“把三号生产线所有铜管换成钛合金。”

“可成本会翻三倍......”

“等工商局查封周氏的氟利昂仓库,钛管就是最便宜的广告。”林安然擦燃火柴,火苗吞噬了父亲最后一封家书。信纸边缘焦卷处露出半行字:安然,千万别碰远东......

次日发布会现场,二十台珍珠白冰箱在镁光灯下流转着虹彩。林安然刚要揭开“无氟”标牌,周子航带着环保局的人破门而入。

“接到举报,贵司涉嫌使用违禁冷媒。”穿制服的男人亮出查封令,“这是从贵司仓库提取的样品检测报告。”

林安然瞥见报告尾页的周氏集团公章,突然笑出声。她接过话筒轻敲三下,大屏幕突然切换成实时画面:工商局正将周氏仓库的氟利昂钢印罐装车,罐体上的俄文编码在镜头下纤毫毕现。

“感谢周总送来对照样本。”她按下遥控器,气相色谱图如利剑劈开屏幕,“各位请看,安然冰箱使用的HFC-134a冷媒臭氧破坏值为零,而某些企业走私的R12冷媒——”她故意停顿,看着周子航额角暴起的青筋,“足够让南极臭氧层洞再扩大三倍。”

场下哗然中,林安然突然掀开展台地毯。被剪断的电路板裸露着铜丝,接线柱上赫然刻着周氏集团的缩写。“今早的破坏事故让我们因祸得福,被迫启用了航天级备用系统。”她踢开伪装的塑料冰晶,露出钛合金管道的金属冷光,“这套系统能在零下六十度正常运转,正好适合......”

她故意看向周子航,一字一顿道:“冷藏某些见不得光的秘密。”

发布会结束后,林安然在安全通道堵住周子航。应急灯将两人的影子投在“安全生产”标语上,扭曲如搏斗的困兽。

“令尊1993年3月27日在哪里?”她突然问。

周子航瞳孔骤缩。这个日期像把钥匙,瞬间打开记忆闸门——父亲书房最底层的保险柜里,那份沾着海盐味的327国债交割单,乙方签名正是林卫国。

“你故意让工人在车间谈论卫星项目。”他扯松领带,喉结滚动着咽下后半句——就像当年父亲故意让林家卷入海南地产泡沫。

林安然将父亲怀表按在他胸口,表盘背面新刻的经纬度坐标泛着冷光:“告诉周正雄,当年沉在北部湾的集装箱,该打捞了。”表链缠住他手腕时,她摸到那道与自己对称的疤,“毕竟,327的债总要有人还。”

午夜的生产线轰鸣如雷,林安然看着第一台贴标出口的冰箱装入集装箱。张慧递来加急电报:周氏集团宣布退出制冷行业。她将电报纸折成纸飞机掷向夜空,机翼上“远东贸易”的水印在月光下忽隐忽现。

老赵带着工人唱起《咱们工人有力量》,歌声震落屋檐冰棱。王建国蹲在流水线末端,偷偷把航天级的密封圈换成民用件——这个月第三十七次,每次都能被林安然精准逮到。

“省下的成本够买三吨钛板。”林安然把不合格的密封圈串成风铃挂在车间门口,“等西昌卫星发射成功,我要让全世界看见中国制造的浪漫。”

风铃叮当声中,海关钟楼传来凌晨三点的钟声。港区方向突然亮起探照灯,一艘锈迹斑斑的货轮正在悄悄起锚。林安然摩挲着父亲怀表上的坐标,她知道那里打捞起的不会是冷媒,而是足以冰封整个周氏集团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