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未明湖畔的寒门儒生们
- 儒生词条:以书入符,剑镇万道
- 忧伤边界
- 2451字
- 2025-04-12 22:26:25
儒生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书修一门,之所以被视作小道,缘由在于其繁杂艰难之程度,远甚于其他五艺。
其繁杂之处,在于镌刻过程中极高的要求,不仅笔画繁复,且需气韵连绵悠长。
长此以往,因这严苛要求,历经岁月变迁,诸多高阶符篆的镌刻方法皆已失传。
这千年来,大周儒道昌盛繁荣,众多有志于书修之道的大儒,皆倾尽毕生心血,欲重现上古时期书修与礼修并驾齐驱时的浩然盛景。
而这些书修大儒,不约而同将研究的方向,放在了“符篆简化”上。
其中,首当其冲的便是简化笔画。
譬如百多年前,那位曾写下不朽名篇《开山碑》的书修大儒,便将“樂”字简化成了“乐”字,于此基础创出震惊天下、能以书符承载乐礼的“乐字符”。
正因如此,大周朝廷亦早早悬出赏格,不论书符笔画繁琐程度如何,但凡能成功简化一笔,便可获朝廷丰厚封赏。
然而,书修符箓脱胎于儒生书法之道,其笔画传承已历经数千年之久。
笔画稍有削减,诸多符箓便要么威势锐减,要么气韵全无。
“简化”二字,说起来容易,付诸实践却极为艰难,众多书修大儒穷尽一生钻研,最终却往往一无所获。
可此刻,这陈小雄竟意图镌刻简化版的“圆字符”?
且观其文气流转顺畅之态,竟隐隐有成功的迹象?
一时间,整个下舍瞬间安静下来,众人皆屏气敛息,目光紧紧锁定在陈小雄面前的竹纸上,内心激动得狂跳不已。
就连向来注重世家风范的林星瀚,此刻也顾不得诸多,匆忙抛下手中墨笔,快步跑到陈小雄身后一探究竟。
或许是承受了过多的关注,压力过大,只听“咔嚓”一声脆响,陈小雄因用力过猛,手中墨笔竟骤然折断。
那原本流畅涌动的文气也随之戛然而止,原本闪烁着晶莹文气的竹纸,瞬间黯然失色,沦为一张毫无用处的废符。
陈小雄黝黑的面庞上露出一丝呆滞,怔怔地望着沾满墨迹的手掌,旋即神色黯然看向陆寒,说道:“呃,陆兄,还是失败了。”
这陈小雄似乎继承了其父憨直的秉性,言语之中并未对陆寒产生丝毫质疑,反而满心自责。
见陈小雄此番尝试失败,诸多下舍同窗暗自松了一口气,可心中依旧隐隐留存着一丝后怕。
听闻陈小雄所言,众人的目光更是齐刷刷地聚焦在陆寒身上。
我滴个乖乖。
众人心中暗自惊叹,险些就让他简化成功了。
这郭北县学之中,若有儒生成功简化“圆字符”,恐怕不仅县学山长会大为震动,便是那些高高在上的大周书院,也必定会被惊动。
毕竟,这可是一桩能得朝廷赏格的大功绩!
念及于此,许多人心中对陆寒不禁生出一丝敬畏之意。
这些下舍生,虽皆听闻过陆寒昔日的天才之名,但在这半年相处之中,所见更多的只是一个略显颓然的少年儒生。
此刻,经此“圆字符”简化一事,众人方才忆起陆寒往昔天纵之才的声名。
然而,此时的陆寒却微微皱起了眉头。
对于陈小雄的失败,他十分不解。
这“圆字符”的简化之法,他曾亲自实践过。
此方世界,“圓”字共有13画,笔画顺序为:竖、横折、竖、横折、横、竖、横折、横、横、横、撇、点、横。
而经由陆寒简化过的“圆”字,只有10画,笔画顺序为:竖、横折、竖、横折、横、竖、横折、撇、点、横。
事实上,陆寒此前在镌刻符篆时,便已尝试用前世的简体字替代这个世界复杂的字体。
切莫小觑这从十三画到十画的变化。
换个角度而言,简化后的“圆字符”,对儒生文气的消耗大致减少了四分之一。
换言之,其成功镌刻的概率提高了将近四分之一!
原本陆寒打算,待与陈永年的赌斗结束之后,再将这“圆字符”的简化之法呈献给县学。
今日陈小雄既然问及,便提前透露了一二。却未曾料到,陈小雄最终还是失败了。
陆寒走上前去,轻轻捧起陈小雄那张竹纸,又拿起那支折断的毛笔,细细端详,旋即恍然大悟。
这支断笔乃是檀木所制,虽并非经墨家工匠精心篆刻的修笔法宝,但单从材质来看,已属上乘。
然而,即便如此,它依然无法承受文气过载之重。
是的,虽说陆寒借用前世智慧,将“圆字符”的笔画精简了,但符篆文气充盈的要求却未降低,反而对墨笔材质的要求更为严苛。
陆寒自己之前使用的是黄阶下品的白玉修笔,故而从未有过此类困扰。
念及于此,陆寒也未多做解释,只是拍了拍陈小雄肩膀,温言安慰道:“做的不错了...假以时日必能成功的。”
陈小雄一脸愧疚,缓缓低下头去。
.........
“啪...”
醉醺醺的张老夫子戒尺一拍,上午课程便是终了。
而下舍中这番符篆简化风波,终是以陈小雄的失败而告终。
陆寒神态悠然,背起书笈,朝着下舍宿舍走去。
县学之中竞争虽异常激烈,但课业负担却不算繁重,每日仅有半日的书本课程,下午大多是休息,偶尔才会安排射艺或乐艺的实践课。
陆寒才走出下舍,便瞧见几个熟悉的身影。
“陆兄,多日未见,风采依旧啊!”
“陆兄,一同前往斋舍?”
原来是昔日上舍的几位同窗,在田三壮的带领下,早早等候在下舍门口。
陆寒脸上浮现出一抹温和的笑容,轻轻点了点头。
阳光落在少年们的肩头,几位身着青衫的书生并肩而行,谈笑风生,一如往昔在上舍之时。
许多下舍生从下舍学堂出来,见了这一幕,皆是暗暗咂舌。
那几个与陆寒同行的,皆是县学中令人无比艳羡的上舍娇子。
要知道,郭北县儒生不过百余人,而上舍学生更是仅有十数人。
唯有八品文形境,方有入上舍的资格。
而这几个寒门学子聚在了一起,便已是小半个上舍了!
其中任何一人的名字,在郭北县学子心中都如雷贯耳。
且不说这几人日后必然都会成为受朝廷供奉的真正儒生,单论半年后的县学大比,说不定其中就有人会被大周各大书院选中!
就拿那个胖胖的田三壮来说,不过十七岁的年级,其修为已是文形境三层,仅比那陈永年稍逊一筹。
县学之中皆传言,在陆寒陨落之后,这铁匠之子出身的田三壮,便是上舍中最有机会与陈永年争夺县试大比案首之位的人选!
说不定,以射艺冠绝县学的田三壮,还有机会能入万松书院!
但,便是如斯天骄,此刻也只是默默陪伴在陆寒身旁,行走之间,更是隐隐落后陆寒半个身位。
而其他几个上舍同窗亦皆是如此,众人将一个下舍生陆寒围在中心,脸上笑意畅快。
就这样,一行人缓缓走出学舍,沿着未明湖,朝着斋舍走去。
一路上,不知惊起了多少惊讶目光,又掀起了多少人心中涟漪。
陆寒笑容依旧,心中却涌起一股淡淡的暖意。
他深知,这几位昔日同窗,是在为自己助威壮势。
毕竟,尚有三日,便是自己与那陈永年的赌斗之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