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土地国有,包产到户
- 带着AI穿越魏晋,吊打五胡
- 从来白马怕青牛
- 2117字
- 2025-03-23 18:14:19
“大哥快点。”
“你们先走,丫头崴到脚了。”
“来丫头,不哭,阿翁背你。”
一路上,成群结队的人,从四面八方争相涌向陶家坞堡。
等陶辰三个儿子带着其家属风尘仆仆赶到陶家坞堡时,已经人山人海。
“兴华,带你的人去外面维持秩序。”
“县丞放心,交给我了。”
曹山点头应下,带三十多人穿梭在人群中。
李良看着乌泱泱一群人,有些开心,郎君办法就是好用。
“赵主记,安排几个人,通知来的乡亲们排好队,粮食多的很,莫哄抢,扰乱秩序者打板子。”
赵主记是从吏卒提拔上来的,从曹魏时期,其家世代为吏卒。
因此赵主记办事老练,先提前问道:“县丞准备分几队分粮食?”
李良看了看人群,又看了看己方官吏,想了想才说:“安排十队吧。”
“喏。”
主记喊来吏卒,安排道:“前面摆上十张桌子,然后让同村人排在一起,告诉他们粮食多的很,敢扰乱秩序者除了打板子,粮食也不准领。”
随着吏卒下场,场下人群井然有序的分成十队,毕竟谁敢和粮食过不去呢。
“申时到了,登记放粮。”
看官府没有玩虚的,人群中传来一阵欢呼声。
“姓名。”
“牛四。”
“我说大名。”
“俺大名就叫牛四,家里兄弟六个,我排行老四。”
“行吧,家住哪?”
“牛头村。”
“在籍不在籍?”
“不在,俺在陶家种地好些年了。”
“不在籍要有三名在籍的作保,你同村人在吗?”
“在的,在的,大伯、二伯、舟叔,你们往前走两步,差爷问话。”
牛四担心自己领不到粮食,有些着急,对身后不远处几人喊道。
“你们三人在籍是吧?”
“对对,我们都是牛头村的。”
“保人姓名。”吏卒直接问道。
“牛头。”
“牛脖子。”
“牛舟。”
“嘿,你们村就你家有点墨水。”吏卒指着牛舟笑道。
吏卒写下保人姓名,让人去户曹干查询保人姓名是否属实。
户曹干吏早都抱着籍册等着了,几秒钟就找到信息,“没问题。”
吏卒收到通知,提笔写下。
牛四,家住牛头村。不在籍,保人:牛头、牛脖子、牛舟。
“去,拿着条子到坞堡领粮食。”
牛四此刻才放下心来。
听着十支队伍,不时传来呼喊保人的声音。
李良看场面可控,这才长舒一口气。
如此一来,能最大限度的减少隐户的存在了。
时间过得很快,眨眼的功夫,人群都散开了。
虽然在李良看来,来的人着实不少,毕竟来现场的人将近四千人,快赶上梁邹县一半人口了。
但在王耀眼中,这点人太少了,后世随便一个商场的日流量都要远大于他。
等李良带人返回梁邹县城时,太阳早已落山。
验证李良信息后,城门开启,放李良等人通过。
来到县衙,王耀早已安排人点上蜡烛。
“今日人来的多不多?”
“不少,感觉来了梁邹一半人。”
“来,落座。”
面对王耀邀请,曹山在左边坐定。
李良没坐,告罪之后退去偏堂,带着吏卒整理今日数据。
看着李良火急火燎的样子,王耀只是笑笑,转身问曹山。
“部众都去休息了吗?”
“还没,在前厅候着。”
王耀探头看去,外面忙的热火朝天。
摆手招来门口侍卒,“安排几人去支口锅,仓库有食物,今日管够。”
“喏。”
咕嘟。
曹山见王耀看到他咽口水,讪笑不已。
毕竟今日就吃了早饭,可饿着肚子呢。
王耀本以为等不了多久,谁知,月亮都爬到天中了,李良才抱着一本册子过来。
“郎君,数据出来了。”
李良现在很亢奋。
“快讲讲?”
王耀看李良这模样也有些开心,毕竟他是准备将梁邹打造成大本营的,梁邹人口越多越好。
“仅原陶氏辐射范围,有村落三十多处,人口四千人。”
“不错,接下来李、张、田三家要入村清查,难度更大一些,给你七日时间,能不能办妥?”
七天时间确实有些紧张,但没办法,时间不等人。
后面人口定下后还要分地,还要给村民留出营造房屋的时间。
这一切都要在秋播之前搞定,不然就耽误半年的收成。
“没问题。”
李良计算后认为能完成。
至于李、张、田三家不按照陶家这么模式也很简单。
因为陶家佃客都认为是短暂在外,回本家时没带多少粮食。
这三四天过去,很多人家粮食都告罄,这时王耀放粮,大多隐户都会来。
而且这次放粮只给五天的量,但下次放粮安排在七天后。
再将这些人饿一饿,七天后估计来的人更多。
可这个办法对付李、张、田三家佃客就不管用了,人家跑时可带着家产呢,不少人粮食够吃半个月。
这年头恢复户籍可不是啥好事情。
除了田租,户调外,对百姓伤害最大的是劳役和各种摊派的杂税。
像口钱、人丁税等,无疑加重了百姓负担。
因此佃客宁愿躺平,也不想恢复户籍被压迫。
“届时分田怎么分?直接将田地分给百姓,还是采用屯田的形式?”
李良问题十分尖锐。
屯田其实是国家做豪强的买卖,一样是将田赐予农民,丰收后四六分成,当然,六成归国库,农家只有四成,谁家要是再租用官牛,那就只能拿三成。
这种劳作形式大大降低了农民劳作积极性,王耀不打算采取。
直接将田分给百姓也不行,一遇到天灾人祸,新一轮土地兼并开始,豪强又出现了。
“这两种模式都不用。”
王耀斩钉截铁,直接拒绝李良提议。
“那怎么搞?”
李良有些不解。
“很简单。”
王耀胸有成竹,脱口而出:“土地国有,包产到户。”
“何解?”
曹山也是第一次听说。
“来,听我给你俩详细说说。”
王耀招呼两人近些。
“简单给你们解释下,土地属于国有,分给村落之后,村民集体拥有所有权,村民个人只有使用权,不允许买卖,满六十岁退田,由村里重新分配。”
“这政策是维持稳定的基石,土地是农民最后的保障,不允许任何形式兼并农民命根子。”
王耀声音逐渐高昂。
“目标就一个,把百姓当人看,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