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老中青年龄划分

我国的司法解释中,定义14岁以上的女性为妇女,未满14岁的男女为儿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年龄按0~14岁、15~59岁、60岁及以上划分为三段。普查报告特别指出在年龄结构中,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 2亿人,占总人口的18.70%,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 4亿人,占总人口的13.50%,后者与2010年相比上升了5.44%,提示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重。根据1956年联合国《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确定的划分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时,则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

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为77.3岁,达到中高收入国家前1/3的水平。但性别差异明显,女性约为80岁,男性则为74岁。而一个人在完全健康状态下生存的平均年数,即“健康预期寿命”,我国居民是68.7岁。这些数据也说明健康与年龄有关。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古人已认识到不同年龄阶段人体的生命特点不同,而且男女有别(《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可)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斑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八八,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则齿发去。”由此可见,女性28~35岁、男性32~40岁是人生由盛转衰的分水岭。这与现代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不尽相同,现代多以45岁作为青中年的划分点。但是,疾病和衰老并不全由年龄决定,如高脂血症、颈椎病等既往中老年人的常见病,目前年轻人发病率也在上升,而不少老年人跑步、滑冰不输少年。因此,维护健康除需知道各年龄阶段的生理与患病特点外,还需知晓各年龄阶段如何做才可维护健康,以延缓衰老、减少疾病的发生。

(章红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