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受传序
中医儿科自春秋战国时期扁鹊为小儿医始,宋代形成以钱乙为代表的寒凉学派和陈文中为代表的温补学派,历经2 300多年学术传承和发展,形成了丰厚的学术积淀、色彩纷呈的各家学术流派,在护佑儿童健康的事业中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中医儿科与中医其他临床学科一样,传统的学术传承方式有三种。一是师徒授受,如扁鹊从师于长桑君,授弟子子阳、子豹。二是家族传授,如南北朝的徐氏儿科世医,先后诞生了徐熙、徐道度、徐文伯、徐嗣伯、徐之才等七世十二位名医。三是私淑名门,如宋代董汲私淑钱乙,著《董氏小儿斑疹备急方论》,被钱乙大加赞许,“是予平昔之所究心者,而予乃不言传而得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更是在建立中医药院校招生育人的同时,继续发展师承教育,两种人才培养方式相结合,使中医儿科一代代人才辈出。
儿科名医虞坚尔教授,多年致力于中医儿科学术流派研究,率先垂范,组织了海派中医儿科学术传承工作,对现代全国中医儿科学术发展史上有重大影响的徐氏儿科、董氏儿科的学术精华进行了系统的整理,通过学术会议、论文论著等多种形式,向海内外广泛传播,在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中堪称典范。2018年,虞教授又组织全国同道,成立了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流派传承创新共同体,带动了各地中医儿科的流派传承创新工作的广泛开展。
依托儿科流派传承创新共同体建设,虞教授组织全国各省市同道,广泛搜集资料,寻源清流,全面总结,主编了这部《中医儿科流派研究》。该书以“中医儿科流派传承发展创新”为主题,集海派徐氏儿科、海派董氏儿科、津沽儿科、燕京儿科、辽派儿科、闽派儿科、浙派儿科、江苏儿科、寒地儿科、齐鲁儿科、三晋儿科、中原儿科、岭南儿科、滇南儿科、川蜀儿科、八桂儿科、黔中儿科、湖湘儿科、湖北儿科、宁夏儿科、陇原儿科等二十多个中医儿科流派,从流派传承史略、流派代表性传人传略、流派医著医事医论、流派医德人文风采、流派历代成就展示、流派当代传承团队风采六个方面蒐其精要,做了全面的展示。
《中医儿科流派研究》以中医儿科学术流派为纲,人物及其学术建树为目,围绕学术发展脉络,反映了现代中医儿科的学术进步轨迹。通过学术传承体系,记载重要人物,特别是本学科在不同地域、不同条件、不同传承路径下形成的各具特色的中医儿科学术发展全貌,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本着百花齐放、学术争鸣的原则,以客观、公允、准确表达为要旨,对于不同的学术观点客观介绍,展现了各个流派一代代中医儿科人的学术成就,特别是有创新性的学术建树,同时围绕所传承的本流派学术思想的理论阐释、临床应用来撰写,相信能让读者学习后有所启发,为临床开拓思路、认病识证、处方用药提供借鉴。
本书忠实记录了在二十世纪上半叶战事频仍、百姓生灵涂炭、疾病横行之际,前辈医家娴熟应用中医药拯黎民子弟于危厄的历史功绩,更详细介绍了当代儿科各学术流派传人面对儿科疾病谱的不断变化,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研究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新方法,应用中医药治未病、治已病,护佑众生,保障儿童健康成长的业绩。《中医儿科流派研究》一书的编写,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要工作。相信通过对近100年来中医儿科学术成就的全面总结,必将有力推动学科的进一步发展。
在此《中医儿科流派研究》成书即将付梓之际,有幸先睹为快,乐为之序,并向同道推荐,以广其传!
2021年4月26日于金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