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什么是胃灼热

胃灼热,俗称“烧心”,是指胸骨后或剑突下出现的一种烧灼或发热的感觉,严重时呈烧灼样疼痛感并伴有胃内容物反流达口咽部的症状。胃灼热常由胃食管反流引起,多见于反流性食管炎,亦可见于幽门不全梗阻、消化性溃疡等疾病。

进食过快或过多是多数人产生胃灼热症状的主要原因。此外,一些人在进食某些特定的食物(如酒、甜食等)后会产生胃灼热症状,这是由于这些食物会使食管下括约肌松弛或胃酸分泌增多,进而出现胃灼热症状。胃灼热与食管下括约肌的功能失调有关。食管下括约肌是食管与胃连接部的“阀门”,其正常的张力在防止胃食管反流中起重要作用。如果食管下括约肌张力低,或在没有吞咽时频频自发松弛,就会使胃酸反流引起胃灼热,此外,因胃部肿瘤行全胃切除或近端胃切除后,食管胃结合部的抗反流功能消失,也会导致患者出现反酸、胃灼热的症状。部分胃癌患者存在上消化道梗阻症状,胃内滞留消化液和残食不能及时排空,胃内压增高,也增加了食管胃反流的现象。

胃灼热症状常在进食过多、平卧位或身体前屈时出现或加重,并常伴有酸味的液体反流到咽部或口腔。若消化液长期反复地刺激食管黏膜会引起食管的慢性损伤,引发食管炎,严重时可能导致食管癌变。因此,出现胃灼热症状应积极就诊处理。

(吴晓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