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妇女儿童健康是全民健康的重要基石,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尺,同时也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与社会和谐,关系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民族未来。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孕产妇死亡率高达1 500/10万,婴儿死亡率高达200‰,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孕产妇死亡率持续下降,提前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并且已经位居全球中高收入国家前列。2022年7月12日,国家卫健委发布2021年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我国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16.1/10万。孕产妇死亡率即每万例活产或每十万例活产中孕产妇的死亡数。从妊娠开始到产后42天内,因各种原因(除意外事故)造成的孕产妇死亡均计在内。每天约有1 000名妇女死于与妊娠和分娩有关的可预防疾病。所有孕产妇死亡中有99%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在农村地区及贫困和教育程度较低的群体中,产妇死亡率较高,而且大多数是可以预防的。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nization,WHO)把孕产妇死亡原因总结为“三大延误”,延误就诊、延误诊断、延误治疗,即孕产妇有病没有及时到医院就诊,到了医院医生没有给予及时和正确的诊断,及时诊断后但没有给予及时和正确的治疗。因此减少孕产妇死亡需要围绕上述三个延误下功夫。首先,孕产妇本人应重视孕产期保健知识的学习,知道如何防止出现妊娠期的一些合并症及并发症等,在出现了合并症及并发症时什么时间应及时去医院就诊等。显然,这需要对孕产期常见的一些生理病理问题进行归纳、整理,让孕产妇及其家属对这些知识有个初步了解。只有懂得这些知识并付诸实践才能使孕期各种合并症及并发症发生率大大下降。同时,对于已经发生的合并症及并发症,孕产妇应第一时间到医院就诊,医务人员也需要全面掌握各种合并症及并发症的相关预防和诊疗知识,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出现延误就诊、延误诊断、延误治疗的问题,最终达到大幅降低孕产妇死亡的目的。当然,孕产妇死亡多数是一个病情逐步发生、发展的过程及最终结果,因此对于孕产期疾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应做到全方位管理,才不至于出现严重后果。正是基于以上考虑,编者按照从备孕、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到产时和产后不同阶段,对孕产妇及家属,甚至是低年制专业人员必须掌握的相关知识进行梳理,以期能给目标读者在保障母婴健康和降低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率方面带来益处。

本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逐个讲述孕产期知识,试图以问答形式给读者一目了然的感受;尽量做到兼具学术性与科普性,面向广大孕产妇及其家属,同时对低年制专业人员也有较好的参考价值;着重让孕产妇了解孕前如何备孕,孕期如何保健、如何识别一些生理与病理问题、如何采取应对措施、防止疾病隐患遗漏导致孕产妇健康受损甚至生命受到严重威胁。

本书的编写过程,得到妇产科硕士张东耀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诚挚感谢!

感谢全体编写人员的无私付出,但由于我们学识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不妥和疏漏之处,诚恳期望广大同行专家和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吝批评指正。

徐先明

2023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