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妇幼健康知识科普丛书:学龄儿童及青少年健康指导手册
- 刘文利 张巧主编
- 11字
- 2025-03-18 23:25:13
第一章 均衡营养 茁壮成长
第一节 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
1.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当孩子背上书包迈入校园的那一刻,就开启了人生崭新的一段成长旅程。儿童青少年正是增进知识、体格生长的关键时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保持身心健康,方可茁壮成长。
儿童青少年发育可以分成3个阶段,青春期前(儿童期)、青春发育期、青春期结束后(成年期)。
(1)青春期前(儿童期):
生长模式受遗传影响较大。饮食环境模式同成年人一样,所以此阶段父母的饮食、生活习惯直接对孩子造成影响。从6~7岁上学开始,生长发育是非常平缓的,身高每年增长5~7cm,体重每年增长2~3kg。大部分孩子从6岁开始换牙,11~12岁乳牙全部更换,恒牙萌出。
(2)青春发育期:
青春发育期是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是儿童到成年人的过渡期。青春期发育的主导因素是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功能启动,性腺发育,性激素分泌。我国女孩一般从9~11岁、男孩从12~14岁开始进入青春期。整个青春期过程持续时间不等,一般为5~7年。
性发育成熟进入青春期后期,提示生长发育进入倒计时。女性月经初潮,男性遗精。此时身高增长大致完成终身高的95%左右。
青春期整个过程中,性发育的同时身高增长迅速,女生大约增长25cm,男生可增长28cm左右。
(3)青春期结束后:
青春期结束的医学标志是骨骺线闭合,若用骨龄判断,女性为15~16岁,男性为16~17岁。近一年身高增加不足1cm预示着生长结束。
2.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1)遗传:
遗传家族史,不是单指父母,还包括祖父母、姑姑、舅舅等血缘亲戚。一个人的生长发育情况有70%遵循遗传,30%左右有变异。
(2)出生情况:
早产、低出生体重或由于双胎、胎儿疾病、胎儿先天染色体或基因异常、母亲孕期疾病、胎盘脐带异常等造成生长发育问题。
(3)疾病:
某些先天性心脏病,肺发育不良;后天慢性疾病,如肾脏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免疫性疾病,以及内分泌疾病,如生长激素缺乏、甲状腺疾病、性早熟或性腺发育异常等。
(4)生活环境:
如经济条件差,使得长期营养摄入不足;家庭氛围不和谐、精神压力过大等造成精神剥夺性生长发育迟缓。
(5)营养:
疾病造成营养摄入不足,营养摄入不均衡等。
3.如何评估生长发育状况
(1)身高/体重:
学会用我国的儿童生长曲线表(图1-1)来观察。横坐标是年龄,纵坐标是身高/体重测量值,这2个数值的交叉点就是孩子所在曲线的百分位数。对于身高,我们将第3~97百分位的范围列为正常。当身高低于第3百分位时被视为矮小;在第97百分位以上是过高。这时需要找医生帮忙判断孩子的生长是属于正常变异,还是有问题。
(2)生长速度:
即是否沿着同一条曲线生长。因生长速度下降或生长过快而偏离曲线,都需要找医生帮忙寻找原因。

图1-1 身高、体重百分位曲线图
闫 洁(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