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目前,部分中医药高等院校出现《黄帝内经》学科萎缩、后继乏人的现象。这是为什么?难道《黄帝内经》真的过时落后了?答案不是《黄帝内经》过时落后了,而是我们的《黄帝内经》教学方法出了问题。现在多数人的观点认为中医是哲学思想应用于医疗实践的一门科学,或者说中医是在哲学思想指导下产生的,《黄帝内经》理论和学术思想就是哲学思想应用于医疗实践的产物。因此,他们认为,中医脏腑是功能性的脏腑,是模型脏腑,阴阳五行是哲学概念,由哲学中医到功能脏腑,于是中医成了空中楼阁,是空的,没有根了。哲学是辩学,各说各有理,导致中医理论派别林立,难于统一。更有甚者,宣扬“神授中医”,把中医神秘化,虚无化。西医为什么能统一,因为西医重视形体解剖,眼见为实,有明确定位。难道中医就不能统一定位吗?能,《黄帝内经》就是在“形神”命题下统一定位起来的,《黄帝内经》构建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就是“形神”理论。现在存在的问题:第一,不能解读出《黄帝内经》关于人体双生命发展史的阐释以及心、肺、脾三本思想;第二,不明《黄帝内经》的解剖知识;第三,更不明《黄帝内经》对于人体神的实质阐释;第四,不明经脉是神气通道;第五,不明《黄帝内经》用药以气味为标准,等等。

《黄帝内经》是一部医学巨著,是讲个体人生命发展史的,以“形与神俱”这一主轴线贯穿始终。“形”体是父母给的先天物质,是个体人生命存在的基础,滋养这个“形”体的营养物质——营卫血气,叫作“神”,却是外来的,来自于天地五气五味,“神”是个体人外来天地气味形成的无形生命体。故《黄帝内经》说每个人都能“生气通天”,需要“四气调神”。《黄帝内经》像西医一样重视形体解剖,有明确的解剖定位,只是现在人们没有从《黄帝内经》中解读出来罢了。因为“神”来源于天地气味,所以重视“四气调神”,天地气味本源于天文定位,故《黄帝内经》重视天文历法。大家只要明白日食、月食的定位,就会明白天地五气五味的定位了。

古人把观天察地以明人事视为最重要的工作。首先通过观察天地创建了对个体人来说是永恒的“盖天说”,确立天上地下之天地定位,日月运行其间,寒暑往来。如《周易·系辞传》说:“天尊地卑,乾坤定矣……日月运行,一寒一暑。”《灵枢经·逆顺肥瘦》说:“圣人之为道也,明于日月。”《灵枢经·岁露论》说:“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说:“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而天文日月星辰是制定历法以授民时的依据,由此可知,天文历法直接影响着个体人无形生命体“神”的存亡,故《黄帝内经素问·气交变大论》说:“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灵枢经·逆顺肥瘦》说:“圣人之为道者,上合于天,下合于地,中合于人事。”《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藏象论》和《灵枢经·官针》说:“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也。”《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说:“不知年之所加,气之同异,不足以言生化,此之谓也。”日月又以日为主,故《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天运当以日光明”,《管子·枢言》说:“道之在天者日也”,太阳的视运动规律是永恒的,日、月、地三体系运动产生的朔望月视运动也是永恒的。

中国古代天文历法的制定都是以日、月的视运动为主,太阳运动规律有周日和周年之分,月亮有朔望月视运动规律,从而创建了太阳历、太阴历及阴阳合历、五运六气历等,明此则《黄帝内经》思过半矣!

《周髀算经》“盖天说”有“七衡六间图”(包含太阳三线四点图和月体纳甲图)和立杆测影得到的太极图(定量阴阳)。《黄帝内经》有“形体图”、“日月星辰天纲图”(五气经天图)、“面南面北图”和太极图、河图、洛书。图中之天文“明于日月”,解释如下。

1.以太阳视运动为永恒基础。

2.周期有定。有东升西落的日周期,有南北回归线往来视运动的岁周期。太阳运行到南回归线为冬至,运行到北回归线为夏至,实乃日地的相互运动关系。这是一个完整的太阳回归年,长度是365.25日。

3.定量阴阳。太阳南北回归线之往来,对北半球来说,太阳从南回归线往北运行是阳为春夏,太阳从北回归线往南运行是阴为秋冬,此“一阴一阳谓之道”,太阳之轨道一分为二,定量阴阳,三阴三阳以配之。冬至为寒,夏至为暑,寒暑往来,四时分焉。

太阳的日周期是一昼夜,昼为阳,夜为阴,夏至昼最长、夜最短;冬至昼最短、夜最长。

4.太阳视运动的时空意义。太阳的东升西落和南北往来视螺旋运动,既是时间运动,又是空间运动,时空一体。

5.升降运动。太阳的东升西落和南北往来视运动,蕴含着阴阳的升降运动。太阳的东升为阳,西落为阴,北往为阳,南往为阴。气候、物候随之而变。

6.中国上古天文历法都是从立杆测日影获得的,以太阳南北回归线视运动一圆周度为1岁360日,通过调影长“七日来复”获得1岁365.25日回归年长度。

图中从天文到人文,解释如下。

1.《周易·贲·彖传》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黄帝内经素问·气交变大论》说:“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灵枢经·逆顺肥瘦》说:“圣人之为道者,上合于天,下合于地,中合于人事。”所谓“人事”,即“人文”。观天文的目的在于明人事,即观天象而授民时,从天文到人事的中介是历法的制定。

2.从天文到人事之“明堂制”,就是施政历法,称作“仪式历”。故《黄帝内经》一再强调黄帝坐明堂之事。

所以,要想读懂《黄帝内经》,必须懂中国古天文历法,否则是不可能的。故笔者撰写本书以帮助读者学习《黄帝内经》,书中不当之处还望专家多多指教!

滑县田堤口 田合禄

2022年8月于北京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