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实现国民健康长寿,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人民健康。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把提升公众健康素养作为提升全民健康的前提,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之路。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以下简称《健康素养66条》)界定了现阶段我国公民健康素养的基本内容,明确了我国居民应知应会的基本健康知识和技能,是面向城乡居民开展健康知识普及的重要依据,也是评价我国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重要依据。2016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成为《“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13个主要指标之一,2019年成为《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的结果性考核指标之一。

2008年,卫生部第一次发布了《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2014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启动了第一次修订工作,并于2015年底发布了《健康素养66条(2015年版)》。2023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启动了第二轮修订工作。

为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推动《健康素养66条》科普化,让公众更好地了解并掌握《健康素养66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升自身健康管理能力,中国健康教育中心组织专家编写《健康素养66条》系列科普图书。本书作为系列科普图书的第一本书,从健康概论、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健康、个人卫生习惯、积极老龄化等多个方面,向广大读者介绍什么是健康、如何维护健康等相关知识。本书以问题为导向,在科学准确的基础上突出实用性、通俗性和文化性,向公众宣传科学健康观念,普及健康知识和技能,推动践行健康生活方式,维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提升全民健康,不仅需要政府的努力,更需要社会、家庭、个人的共同努力。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应树立和践行对自己和家人健康负责的理念,主动学习健康知识,提高健康素养,加强健康管理,形成符合自身和家庭特点、自主自律的健康生活方式,进而推动全社会文明健康水平的提升。

编写委员会

2023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