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常李氏劝谏

“夫云南者,云南滇民之天下也。孤承天景命,牧云南一省六司苍生,奉社稷以安黎庶。

孤若舟行水上,水可无舟而舟不可失水......为官者当思:〈庙堂之高,其基在阡陌;冕旒之重,其本在黎元。〉

于云南诸官,孤若客旅,民为尔主,彼其视民伤如己伤,视民溺如己溺,可称民之父母......”

朱允熥正奋笔疾书,江德走进书房:“王爷,小世子和开国公夫人已用完膳食,奴婢特来请教王爷,如何安置夫人和小世子。”

朱允熥拍拍脑袋:“你瞧瞧,孤忘了这事儿了。”

经过江德提醒,朱允熥才意识到,自己还没安排自己舅母和表弟的住处。

朱允熥拿起写的文书,跟江德走向后堂。

之所以要带着自己写的东西,是因为自己一会要离开这里,自己还没写完。

“江德,一会你带人把后堂收拾出来,起居饮食所用,全部换新。”边走边吩咐江德。

“王爷,奴婢省的。”江德知道自家王爷的意思,男女大防,不可逾越,王爷是要让小世子母子住在布政使司后堂,自己出去住。

自己舅舅常升不在,朱允熥当然不能跟常李氏同住一府,朱允熥打算把母子俩今天先安置在布政使司后堂,自己找地方凑合一晚。

远远看见常李氏看见自己就站了起来,赶忙挥手让她坐下,接过已经醒了过来的常继祖。

“舅母,都说了不必如此客气,坐下说坐下说,跟舅舅的书信已经写好了,想来过几个月舅舅就能处理好京师事务,来云南看看了。”

说着坐下来,把常继祖抱在怀里,轻轻捏捏常继祖的小鼻子。

“继祖,叫哥哥。”

“哥哥~”小家伙奶声奶气的,搂着朱允熥的脖子喊了一声哥哥。

“哎,乖。明天哥哥给你找个大房子,今天先住这里好不好?”

“好~”

朱允熥抬头看向常李氏:“舅母,今天你跟继祖先住在在,我出去住一晚,明天我找一处宜居的宅邸,让舅母安居下来,如此可好?”

常李氏微微一笑:“臣妇全凭殿下吩咐。只是如此一来,辛苦殿下奔波劳累了,臣妇惶恐。”

常李氏弯腰行礼谢过朱允熥,看见朱允熥手里拿的文书,以为是给自己丈夫的书信。

“殿下,这是给公爷的书信嘛?可否让臣妇一观。”

她挂念自己丈夫的安危,想知道多一点自己丈夫的线索,好确认自己丈夫是否可以平安到来。

“是外甥考虑不周了,给舅父的书信已经发出去了,这是写给云南官吏劝勉他们的文章,也是允熥理政的一些想法,舅母可以看看。”

说着朱允熥递过去文书,自己舅母也是大家闺秀出身名门,文化阅历丰富,正好给自己参谋参谋。

“原来如此。”

常李氏见朱允熥这么说,又递过来让自己看,就接过开始从头看。

看着看着常李氏时不时抬头看看朱允熥,额头微微冒汗,她被朱允熥的观点吓到了。

“水可无舟,舟不可失水”“民为尔主。”这种话全是大逆不道之言,常李氏不知道朱允熥是跟谁学习写出来这种话。

君舟民水的比喻天下皆知,所以这句“水可无舟而舟不可失水”简直就是造反宣言,目无君父。

别说正大光明给官吏看,就是有人偷偷写被老皇帝知道也是没有好下场的。

她手微微颤抖,害怕这内容已经流传出去被他人知道:“殿下,这这是殿下自己写的吗?可有其他人知道?”

朱允熥正逗常继祖呢,抬头看常李氏额头冒汗,紧张的样子。

“没有,这是我刚写出来的,舅母,有什么问题吗?”朱允熥没有意识到问题所在。

听到是刚刚写出来没有人知道,常李氏站起身来到烛火前,把朱允熥写的东西放了上去。

“舅母,你怎么把它烧了?!”

朱允熥放下怀里的常继祖,站起身指着常李氏。

常李氏等到文书烧完,搓搓微微发烫的指尖,转过身跪在地上。

“殿下息怒,臣妇不能看着殿下自绝于陛下,自绝于天下。”

说着常李氏挥手让自己的侍女都出去。

从朱允熥的文字常李氏之中看到了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影子。

“舅母何出此言?”

“殿下,可知洪武五年文庙故事?”

“昔年殿下未生,陛下见《孟子》书中“民贵君轻“之语,大怒,责令有司将孟子牌位移出文庙,后经刑部尚书钱唐等人冒死进谏,最终陛下才恢复了孟子在文庙的牌位。”

常李氏看的明白,自己这位外甥的想法比孟子思想更激进,也更理想化了,而且还要写出来给别人看,有些过于理想幼稚了。

“殿下,陛下于千年孟子尚不能容,何况殿下“水可无舟而舟不可失水、民为尔主“此等大逆不道之言。”

“臣妇斗胆问殿下,社稷与儿孙,陛下更在乎哪个?”

朱允熥听完坐到凳子上,烛火照映着他的脸。

“届时殿下所言被陛下所恶,诏命一下,殿下何以自处?”

常李氏说完就跪在地上,常继祖跑到母亲怀里,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

朱允熥目光看着摇曳的烛火,意识到来云南做的事和之前的事都太顺了,让自己有些飘飘然,高估了自己。

“舅母,快请起,舅母说得对,是允熥错了。”

站起身请常李氏起来,朱允熥怨气全无。

“舅母关心,允熥感激不尽,若非舅母提醒,允熥险些酿成大祸。”

朱允熥想明白了常李氏的话是什么意思,自己最近太顺利,忘了皇权唯我独尊的残酷。

“舅母说得对,自绝于陛下就是自绝于天下,是允熥孟浪了。”

朱允熥意识到,当初自己执意杀李通之后,自己皇爷爷朱元璋很快更换太孙人选,恐怕不只是因为百官对自己的不满。

自己皇爷爷心里,大明江山高于一切,眼下自己必须藏锋纳锐,隐藏自己的想法。

有些事情,可以做,但现在决不能说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