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二冬纪念文集(增订版)
- 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编
- 794字
- 2025-03-28 18:51:03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四谈学习孟二冬教授
杨晓华
在日前学习孟二冬老师的各种活动中,大家用得最多的一个词是“平凡”,同时大家又不约而同地认为,孟老师身上确实集中了这个时代知识分子的诸多优点,是这个时代的典型人物。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数千年前的圣哲先贤就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个为人处事的朴素道理。由此我们不难得出:只有坚持不断地在生活工作的细节中做积极有益的事情,我们才能够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但是人生百年,一日二十四小时,一个人要真正做到生活中点点滴滴的事情都始终如一地恪守原则、认真对待,并不是容易的事。
在这方面,孟老师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许多人在回忆同孟老师的交往时说:他性格内向,沉默寡言。从安徽到北京再到山东再回北京,人们记忆中和他的交往,没有雷鸣电闪般的传奇,尽是和风细雨般的情节。没有一个人在和他交往的时候会感到他是英雄,但是当他所有的经历加在一起的时候,一个市场年代专心学问、培养人才、甘于寂寞、矢志不渝的英雄的形象却立了起来。
孟老师之所以让每一个人都觉得他是很平凡的人,是因为他从来都用一颗平常的心真诚地和周围的人交往,从来都把教书育人看成是需要点滴行动的积累,而不是豪言壮语能够成就的事业,从来都把做学问看成是需要细致爬梳、苦心探究,而决不能投机取巧的过程。在他身上没有自负,没有轻狂,没有懈怠,有的只是踏踏实实、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坚韧和不事张扬、不务虚名、不汲汲于私利的恬淡。
在孟老师的人生经历中,我们再次看到生活和人生的辩证法。“平凡”似乎和我们心目中“伟大”“英雄”等字眼距离遥远,但是只要平凡的事情中贯穿着高尚的追求,体现着一往无前的执着,渗透着直面人生的通脱,这种平凡的积累就能到达这样的高度——事业的成就和优秀的品格同时迸发出动人的光芒。
(作者为《中国文化报》周刊中心主任;
本文原载于北京大学新闻网2005年1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