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生身体运动功能训练
- 马立军
- 20字
- 2025-03-28 18:52:23
第一章 小学生的动作发展与身体运动功能训练
第一节 动作模式
动作模式是运动中的基本动作构建,如走、跑、跳、投、爬等。动作模式可以按照优秀、良好、待提高几个等级评价:优秀的动作模式能够提高小学生在运动中或者在竞赛中的表现,良好的动作模式是正确的基本动作模式,而待提高的动作模式是错误的动作模式。长期处于待提高的动作模式,会使小学生处于运动损伤的边缘,造成动作姿势不正确、运动成绩无法提高的结果。因此,使小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模式,从而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与竞赛,是至关重要的。
1.动作模式的内涵
动作模式是指在空间和时间维度上,人进行运动时所执行的单个高效动作形式。如果把人的身体比作一辆具有高配置的顶级跑车,动作模式就是驾驶习惯。良好的驾驶习惯能够延长顶级跑车的寿命,磨合各个环节,从而“省油、提速快、竞争力强”;不好的驾驶习惯会导致顶级跑车的寿命缩短,甚至报废。具有较好动作模式的小学生在运动过程中会实现“动作之间衔接紧密,过渡顺利,能量利用率较高”,具有较差动作模式的小学生在运动中会承受更多的负荷和压力,易导致运动损伤的出现。
动作模式的形成与遗传有一定的关系,但 更多是后天学习的结果。理解动作模式的内涵,明白其原理,能够更好地促成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青春前期、青春期等各个敏感时期动作模式的建立。只有建立正确的动作模式,运动才能做到省时、高效、安全。正确的动作模式也能够为青少年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让他们不断探索体育的魅力,最终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2.动作模式的特点
(1)神经系统的有效参与
神经系统在人的体育运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动作模式是在大脑中建立与完善的。大脑不对肌肉进行认知,而是对动作模式进行认知,进而形成肌肉间的协调以完成动作。动作模式的建立高度依赖于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对于建立正确的动作模式非常关键;动作模式与肌肉记忆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只有建立正确的动作模式,才能够形成优秀的肌肉记忆,使主动肌、拮抗肌、稳定肌等各个肌群在运动时高效配置,有效提高运动能力。因此,神经系统的有效参与是动作模式建立的重点。
(2)神经痕迹的高效作用
动作模式是动作程序在神经系统作用下所形成的程序记忆。动作程序的有效发展与运动过程中反复练习所建立的神经痕迹高度相关,而神经痕迹的出现则是动作模式建立的基础。神经痕迹在运动实践中也分为记忆痕迹和感知觉痕迹,其中记忆痕迹主要具有捕捉场景、选择动作、执行动作的作用,而感知觉痕迹则起到反馈的作用,负责对动作进行评估和修正,使动作最优化。这两种神经痕迹是关联统一的,缺一不可。在遇到环境变化或者需要运动时,记忆痕迹发挥主导作用,即在头脑中的动作库选择动作,然后执行。在执行过程中,记忆痕迹与感知觉痕迹协调发挥作用,以达到快速高效完成动作的目的。因此,神经痕迹的高效作用是动作模式的一个重要特点。
(3)稳定性和变化性
动作模式的建立有赖于神经痕迹的形成。神经痕迹中的神经细胞网络是动作模式建立的微观环境,良好的微观环境是构建神经痕迹的重要基础。只有通过多次正确的动作练习,才能逐步形成良好的神经细胞网络环境。良好的神经细胞网络环境具有稳定性,因此在神经痕迹形成后,动作模式也具有稳定性的特点。神经细胞网络环境与动作重复次数和重复周期有直接关系,高重复次数和短重复周期能够帮助形成稳定的神经细胞网络环境。而原本建立起来的稳定神经细胞网络环境,又会随着低重复次数和长重复周期而最终变得不再稳定,因此动作模式又具有变化性。
(4)特异性动作
动作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动作模式依赖于动作程序,动作程序的建立需要神经痕迹的形成,而神经痕迹的形成与个体自身的动作特点与环境刺激密不可分,不同的空间、时间与反馈会造成不同的神经痕迹发展,不同的神经痕迹发展将直接影响动作特异性。因此动作模式具有特异性的特点,在同一动作模式下的不同动作特异性与人自身特点紧密关联。
3.基本功能动作模式
基本功能动作模式是人在正常生长发育规律与动作发展规律基础上,为了完成日常生活和体育运动所建立的动作模式。基本功能动作模式是人在年龄增长的过程中,遵循自然发展规律,逐步建立起来的,主要包括蹲、转体、步态、滚等动作。
基本功能动作模式是建立在人体解剖结构的功能之上的。人体解剖结构主要包括三个面,即矢状面、冠状面(额状面)、水平面,每个面都穿过一个轴,分别为矢状轴、冠状轴、垂直轴。基本功能动作模式在这三个面中作综合运动,每个动作都具有基础性,且都可以进阶到高级动作,并与其他动作相结合。下蹲动作主要是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屈曲动作,是人体最为常见的基本功能动作。弓箭步动作也是一个常见的动作,主要是在单侧位置进行的膝关节和踝关节的屈曲,弓箭步动作是减速动作中的一个基础模板,在学习减速综合动作应用之前首先要学习。推与拉更是一对组合动作,随处可见。推动作模式就是一个使物体远离身体的动作,而拉动作模式则是一个将物体拉近身体的动作。这些基本动作模式的组合,可以满足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基本需求,这些基本动作也可以作为高级动作模式的基础和进阶的必备条件。
4.动作模式的训练机制
动作模式的建立前提是神经痕迹的训练,而神经痕迹的训练主要是针对目前的动作进行不断优化、评估、再优化。动作模式的训练必须结合合理的训练体系,进行正确的动作训练内容干预,同时选择科学的评估手段,才能够高效地完成。
动作模式训练的主要任务是提高青少年的运动能力、运动效率,减少运动损伤。基于这个目的,动作模式体系要经历建立、强化、评估、反馈、优化几个阶段。
建立阶段的动作选择至关重要。选择符合小学生自身特点和项目特征的动作模式,是实施的关键。一个动作模式的建立不看动作有多优美,而要看该动作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和意义。
强化阶段主要是动作的重复练习。重复练习存在于两种环境中:一种是无对抗无影响的环境,处于强化阶段的初期;另一种是有对抗、有干扰的环境,处于强化阶段的后期,这种环境能够让小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动作模式越来越符合实际需要。
评估阶段是动作模式训练环节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良好的评估可以深入地了解小学生动作是否存在问题和问题形成的原因,既可以作横向对比,即对比同龄学生的动作模式状态,也可以留存数据进行纵向对比,了解同一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动作模式质量变化情况,以及时进行有效的调整。
反馈阶段是实施动作模式干预训练的阶段。不同动作模式的干预训练有不同形式的训练内容,科学合理的反馈干预训练机制将大大提高动作模式构建的质量与效率。
优化阶段是动作模式建立的自动化阶段。长期进行动作模式训练将大大提高神经对肌肉动作的控制能力,留下深刻的神经记忆,促进动作模式自动化,从而减少能量损耗,增强运动能力。
动作模式训练体系的主体是“人”,动作模式训练体系的内容即为“任务”,而动作模式训练体系的周遭即为“环境”。动作模式训练体系必须在“人”“任务”“环境”三位一体的形式下,才能够科学有效地执行。
就本书而言,“人”即小学生,每个小学生都是不一样的个体。同一出生日期的学生,也可能具有不同的生理年龄。因此在具体实施动作模式训练时,一定要结合小学生的生理年龄与实际年龄,如果该学生有运动训练的基础,还要结合“训练年龄”,只有这样才能科学地进行动作模式训练。
“任务”就是要完成的项目目标。制定合理且符合青少年身体发展的目标是非常重要的,合理的目标既能够促进小学生主动积极学习,又可以提高“任务”体系的构建水平,从而为更广大的小学生服务。
“环境”是最具区别性的,不同环境下形成的动作模式不尽相同。例如,在排球项目中,软式排球和硬式排球的击球动作就有所不同,而场地排球和沙滩排球的脚步移动内容也有所区别。所以基于“环境”选择训练形式是极其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