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中唐古诗尚奇之风形成的背景
初盛唐时期,随着诗歌的逐渐律化,五七言诗的体式都经历了从古近混淆到格律体调界分逐渐清晰的发展过程。从天宝、大历年间开始,出现了一些以写古诗著称,甚至专写古诗的诗人,这说明诗坛上的古近分体意识愈益明确。尽管到贞元年前,近体诗一直是诗体主流,古诗数量从总体来看不占优势,但是已经可以视为中唐古诗的先导。贞元至元和年间,古体诗大兴,是尚奇诗风的全盛时期,其中一批风格奇险的诗人,彼此交往密切,以韩愈、孟郊、李贺为其核心,文学史上称之为奇险诗派。
自宋元至今,关于中唐奇险诗风的评论,可谓汗牛充栋,众说纷纭,赞誉之中也不乏争议。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虽然韩、孟研究一度成为热点,但对韩、孟、李三家诗的解读还存在不少疑问。目前关于韩孟诗派的艺术特色,在风格、意象、修辞等方面的研究已颇多积累。而对于奇险诗风形成的内因和外因,尚缺乏深度的关注,尤其是直接促使中唐诗人刻意求奇的外部原因是什么,这批诗人所坚持的复古之道究竟与其创作理念有何内在联系,还是一直没有找到明确的答案。因此本书绪论部分首先希望解决这个关键问题。如果将天宝、大历到元和年间的奇险诗风视为唐诗史上一种重要的创作现象,那么不难发现,这一时期奇险诗风从滥觞到高潮的发展具有以复古思潮为背景的延续性,古道君子和颓弊风俗的对立始终伴随着这种诗风发展的全过程,并且在贞元、元和年间的政治气候下,又得到进一步强化,催生了贤人“补元化”的哲学思考和创作理念。这正是尚古与求奇之间的内在联系,也是导致这批诗人的艺术想象看似千奇百怪却又有其相同思维逻辑的基本原因。
本书之所以不从诗派着眼,还因为注意到天宝以后诗风尚奇的诗人都擅长古体,其奇思都体现在古诗中,而且从天宝到元和,创作倾向、艺术表现的特点有其前后相承的连贯性。也就是说,奇险诗风主要与古体密切相关,这就说明中唐古诗体式必有其适合于诗人发挥奇思的原因,这应该是研究中唐奇险诗风的一个重要角度。倘能由此切入,或许有可能从这种创作现象兴衰的内在原因来研究尚奇诗风产生的必然性,并更切实地理解诗人们的创作理念及其探寻诗歌特质所达到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