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第一节 麦克尤恩生平及创作

在《理解伊恩·麦克尤恩》 ( Understanding Ian McEwan,2002)一书中,戴维·马尔科姆( David Malcolm)指出,麦克尤恩的家庭背景“与文学一点儿都不沾边”1 。伊恩·麦克尤恩( Ian McEwan) ,全名伊恩·拉塞尔·麦克尤恩( Ian Russell McEwan) ,1948年6月21日出生在英国汉普郡的军事小镇奥尔德肖特。母亲罗斯·莉莲·瓦奥莱特( Rose Lilian Violet)是奥尔德肖特当地的一名已婚妇女,育有一双儿女,其夫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不幸遇难。 30岁那年,她嫁给了当时在奥尔德肖特服役的戴维·麦克尤恩( David McEwan) ,也就是麦克尤恩的父亲。其父从军只是因为他在老家格拉斯哥失业了。麦克尤恩对其父母的描述是,父亲“英俊帅气”而“具有控制欲”,母亲“非常温柔”却“极易暴躁” 。2 麦克尤恩早年随父亲生活在新加坡、德国、利比亚,11岁时独自一人返回英国读书。1年后,麦克尤恩的父亲得到升职,才举家返回英国。回忆起这段在国外漂泊的经历,麦克尤恩指出:“旅行将你放置在一个作家的位置上——你不断地穿过各种情景,而又不需要真地为它们承担任何责任。”3

回国后,麦克尤恩在伍尔弗斯顿·霍尔( Woolverstone Hall)寄宿学校读书。在中学读书阶段,麦克尤恩表现平平。他后来自己回忆说:“我是一个很一般的学生” ,“在30个同学中,我总是排第26名或第21名” 。 4但此时他开始对浪漫主义诗歌和英国现代小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大量阅读了济慈、雪莱等人的作品。中学毕业后,麦克尤恩进入刚建立不久的苏塞克斯大学主修英文和法文。他坦言:“苏塞克斯是个让我失望的地方。”5值得注意的是,早在大学的时候,麦克尤恩就展现出文学野心,不仅大量阅读了艾丽丝·默多克和威廉·戈尔丁的作品,甚至还帮助英国广播公司( BBC)把托马斯·曼的一部短篇小说改编成了电视剧。多年后,麦克尤恩坦言“自己想做作家的欲望实际上要早于这个素材”6。 1970年,麦克尤恩本科毕业后进入东英吉利亚大学( 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攻读硕士学位。她是马尔科姆·布拉德布里( Malcolm Bradbury)和安格斯·威尔逊( Angus Wilson)所执教的创意写作班的第一个学员,后来在创意写作班受教的还有日裔英籍作家石黑一雄( Ka-zuo Ishiguro) 。读研期间,麦克尤恩阅读了大量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分别来自诺曼·梅勒、弗拉迪米尔·纳博科夫、弗朗茨·卡夫卡等,为其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养料。尤其是纳博科夫,麦克尤恩的很多作品中都有他的影子,如《蝴蝶》 ( “ Butterflies” ) 、《赎罪》 ( Atonement)等。在东英吉利亚大学,麦克尤恩差不多一个月写一篇短篇小说。其间,他一共创作了大约25部短篇小说。毕业后,这些作品中较为不错的8篇被收录进短篇小说集《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 ( First Love,Last Rites,1975)出版。

1972年,时年24岁的麦克尤恩在《新美国评论》 ( New American Review)杂志发表处女作《家庭制造》 ( “ Homemade” ) 。塞克尔和沃伯格( Secker and Warburg)出版社邀请麦克尤恩将他的第一部短篇小说《家庭制造》扩充成长篇作品。遗憾的是,他后来没有将这一设想付诸实践。不过,麦克尤恩的文学创作之路并没有因此停下脚步。4年后,麦克尤恩凭借短篇小说集《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一举获得“毛姆文学奖”,成功跻身英国文坛。对于自己第一部作品集的出版,麦克尤恩自己都说: “我非常惊讶( I was rather innocently surprised) 。” 7随后,麦克尤恩笔耕不辍,佳作不断,好评如潮。迄今为止,麦克尤恩一共出版了《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 ( 1975) 、《床笫之间》 ( In Between the Sheets,1978)两部短篇小说集;《水泥花园》 ( The Cement Garden,1978 ) 、 《陌生人的慰藉》 ( The Comfort of Strangers, 1981 ) 、《时间中的孩子》 ( The Child in Time,1987) 、《无辜者》 ( The Innocent,1990) 、《黑犬》 ( Black Dogs,1992) 、《爱无可忍》 ( Enduring Love,1997) 、《阿姆斯特丹》 ( Amsterdam, 1998 ) 、 《赎罪》 ( Atonement, 2001 ) 、 《星期六》 ( Saturday, 2005) 、《在切瑟尔海滩上》 ( On Chesil Beach,2007) 、《日光》 ( Solar,2010) 、《甜牙》 ( Sweet Tooth,2012)、《儿童法案》 ( The Children Act,2014) 、《果壳》( Nutshell,2016) 、《像我这样的机器》 ( Machines Like Me,2019) 、《蟑螂》 ( The Cockroach,2019) 、《课》 ( Lessons,2022)等十七部长篇小说,以及儿童小说《露丝·白兰》 ( Rose Blanche, 1985 ) 、 《梦想家彼得》 ( The Daydreamer, 1994) ,戏剧《模仿的游戏》 ( The Imitation Game,1981) ,音乐剧《我们或将死去?》 ( or Shall We Die?,1983) 、《为你》 ( For You,2008) ,电影剧本《农夫的午餐》 ( The Ploughman's Lunch,1985) 、《酸甜》 ( Sour Sweet,1988) 、 《好儿子》( Good Son,1993)等。

英国当代青年作家扎蒂·史密斯( Zadie Smith)对麦克尤恩的评价是:“他的作品行文严谨细致,简洁有力;他关于性和性欲话题的辩才令人折服;他在把叙事领入科学的可能性上,步伐坚定;他的小说长短适宜;他笔下的句子从来都不会像我写的这句话一样,有这么多的分号。读他的作品时,我会被那些我从来都不会使用的隐喻、从来都不会构思的情节和从未有过的理念所打动。因为这些原因,我爱阅读他的作品,同时也因为像数以百万计的其他读者一样,我感觉他是一个靠得住的作家。”8可见,史密斯主要是从文体风格和创作笔法上对麦克尤恩做出了高度评价,但是就创作主题和题材而言,麦克尤恩的文学之路经历了从单一的阴暗主题到政治、科技、文化、历史等多重角度的变化。

因为早期作品中的陌生、性虐、乱伦等怪诞主题,麦克尤恩被评论界戏谑为“恐怖伊恩” ( Ian Macabre) 。麦克尤恩的前两部短篇小说集《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床笫之间》细致描绘了人类潜在的邪恶,死亡、乱伦、异化、孤独几乎成为麦克尤恩早期文学的标签。麦克尤恩此后出版的两部小说《水泥花园》《陌生人的慰藉》似乎又进一步加深了批评家们对他的刻板印象。在这两部作品中,麦克尤恩不仅延续了先前的乱伦、死亡等主题,而且还加入了性虐、暴力等。麦克尤恩的书写和话题在引发批评、争议的同时,也开始逐渐获得主流评论的认可。

一部部新奇的作品见证了麦氏日益高涨的文学声名。 1983 年, 《格兰塔》 ( Granta)杂志将麦克尤恩列入“ 20位英国最佳青年小说家” ,同时被列入的还有马丁·艾米斯( Martin Amis) 、萨尔曼 ·拉什迪( Salman Rushdie) 、朱利安·巴恩斯( Julian Barnes) 、石黑一雄( Kazuo Ishiguro) 、派特·巴克( Pat Barker) 、威廉·博伊德( William Boyd)等。麦氏迄今已经被誉为英国文学界的“国民作家” ( National Writer) ,是“英国皇家学会”会员、“莎士比亚勋章”( Shakespeare Medal)获得者。如前所述,他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就拿下了“毛姆文学奖”。就英国文学最高奖项“布克奖”而言,麦克尤恩6次获得提名;除在1998年凭借《阿姆斯特丹》成功问鼎该奖之外,其他5次被提名的作品分别是《陌生人的慰藉》《黑犬》《赎罪》《星期六》《在切瑟尔海滩上》。此外,麦克尤恩的《时间中的孩子》获得“惠特布莱德年度小说奖” ( Whitbread Novel of the Year Award) 、《赎罪》获得“美国国家书评人奖” ( National Book Critics Cir-cle Award) 。麦克尤恩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如女权主义运动、反文化运动和反核运动等。近年来,麦克尤恩也在各种公共场合发表对环境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的看法与观点。由于对政治的积极介入,麦克尤恩还于2011年被以色列政府授予“耶路撒冷奖” ( Jerusalem Prize) 。

与其前期创作相比,麦克尤恩后期作品所探讨的主题更为丰富,广泛涉及宗教、文化、政治、认知、科技、环境等。用瑞安·罗伯茨( Ryan Roberts)的话来说:“曾经被认为是恐怖主题作家的麦克尤恩,现在已被经常描述为英格兰在世的最伟大作家。”9进入21世纪之后,麦克尤恩的文学声名更是大有上升态势。 2006年,老牌文学期刊《凯尼恩评论》授予麦克尤恩“文学成就奖”( The Kenyon Review Award for Literary Achievement) 。 《牛津英国文学百科全书》 (2006)称他为“当代英国小说的主要声音” ,是“同时代英国作家中最优秀的” 。10 2008年,《泰晤士报》将麦克尤恩列为“ 1945年以来最伟大的50位英国作家” ( The 50 Greatest British Writers Since 1945)之一,称其为“所有现代英国作家中,写作手法最为熟练的” ( the most technically accomplished of all modern British writers) 。11 近年来,麦克尤恩更是诺贝尔奖的夺冠热门。

《20世纪小说百科全书》 ( The Encyclopedia of Twentieth-Century Fiction, 2011)这样评价麦克尤恩:他“从早年作为怪诞和变态作家的声名中发迹” ,到现在“确立了自己作为当今世界最著名的英语虚构散文家的地位,既在批评界赚得了良好口碑,又在商业上取得巨大成功”。12 毫不夸张地说,当今英国文坛若缺少了麦克尤恩,将会显得非常落寂与黯淡。尽管麦克尤恩在影视改编、音乐剧、戏剧等艺术领域都有所建树,但他最重要的身份应该还是小说家,而且是“英国在世的最好小说家” ( the best living British novelist) 。13 因此,本书研究内容以麦克尤恩的小说作品为主。

1 David Malcolm,Understanding Ian McEwan,Columbia: 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Press,2002,p. 1.

2 Ryan Roberts,ed. ,Conversations with Ian McEwan,Jackson: University Press of Mississippi,2010,p. 3.

3 Ibid. ,p. 21.

4 Ibid. ,p. 6.

5 Ryan Roberts,ed. ,Conversations with Ian McEwan,p. 9.

6 Ibid. ,p. 10.

7 Ibid. ,p. 15.

8 Ryan Roberts,ed. ,Conversations with Ian McEwan,p. 108.

9 Ryan Roberts,ed. ,Conversations with Ian McEwan,p. x.

10 Megan M. Quigley,“ Ian McEwan,” The Oxford Encyclopedia of British Literature,ed. David Scott Kastan,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6,p. 436.

11 Robert Winder,“Between the Acts,”New Statesman,September 17,2001,p. 49.

12 Lynn Wells,“ Ian McEwan,” The Encyclopedia of Twentieth-Century Fiction,ed. Brian W. Shaffer,Malden:Wiley-Blackwell,2011,p. 250.

13 Bruno M. Shah,“The Sin of Ian McEwan's Fictive Atonement:Reading His Later Novels,”New Blackfriars, Vol. 1025,No. 90,2009,p.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