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麦克尤恩的小说创作及其伦理价值研究
- 尚必武
- 1023字
- 2025-03-28 11:36:18
第四节 本书的研究对象、方法与意义
如本书导论的第二节、第三节所指出的那样,我国的麦克尤恩研究既不能和国外对麦克尤恩的研究与重视相提并论,同时也落后于国内对麦克尤恩作品的翻译。麦克尤恩小说中译本在国内拥有众多的读者和广泛的影响,然而对该作家的研究尚属起步阶段,急需提升。为了丰富当下麦克尤恩小说的研究视域,深化其研究内涵,提升国内外麦克尤恩小说研究的现有水平,本书以中国本土的文学伦理学批评为方法对麦克尤恩的小说加以文本细读,试图发现麦氏作品所潜藏的伦理意蕴。由此,本书力图在辩证分析中反映中国学者对西方文学作品的批评接受和批判立场,实现与西方研究同行的平等对话,进而突破并超越西方学者的批评程式与学术观点。
伦理价值是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重要命题,以伦理道德为基础的教诲功能是文学的基本属性。实际上,伦理与道德也是贯穿麦克尤恩的作品始终的主题。如,麦克尤恩的作品折射出对少年儿童成长的关切,对社会边缘人的关注,对环境恶化的焦虑,以及人类文明和生存现状的忧思等。本书借助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方法,以文本细读为基础,试图由此解构麦克尤恩作品中人物的伦理身份、伦理意识、伦理选择等一系列“伦理结”,剖析浸淫于作品深处的伦理特性,重构一个又一个充满伦理意蕴的故事世界,并对故事世界中的伦理原则做出客观公允的道德评价。本书不求面面俱到,而试图采用“由点到面”的研究思路,遴选部分具有代表性作品,重点阐述麦克尤恩作品中被学界所忽视的伦理诉求。
在接受访谈时,陆建德研究员呼吁中国学者做外国文学研究时,要有一定的本土意识,即需要“立足本土,放眼世界”1。本书放眼国外现有关于麦克尤恩小说研究的成果,但绝不受制或受困于西方学者的论点,而试图与之展开对话,突出外国文学研究的本土视角和自我立场。本书采用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方法,其核心旨趣就是在于发掘、评价麦克尤恩小说的伦理要素,突破国外麦克尤恩研究的现有模式。在研究过程中,笔者力图避免聂珍钊教授所提出的理论自恋( theoretical complex) 、命题自恋( preordained theme complex) 、术语自恋( term complex)的错误倾向,用文学批评为文本解读服务,即“坚持文学批评必须是对文学的批评,坚持文学批评必须批评文学”2。本书所追求的境界是文学伦理学批评意识出乎文本之内,以文本细读为基础,得出合乎文本的研究结论。
1 王松林:《立足本土 放眼世界——陆建德研究员谈外国文学与文化研究》,载《外国文学研究》,2007年第2期,第9页。
2 聂珍钊:《关于文学伦理学批评》,载《外国文学研究》,2005年第1期,第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