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1.1
本研究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外国留学生[2]说话或写作时,常常出现语体偏误。例如:

(1)老师:你的手好了?学生:痊愈了。

(2)我想询问他一件事。

(3)她的很粗。

(4)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反复复习。每次没反复的话,都瞎掰了。[3]

(5)(邀请信)我们在12月6日晚上举行结婚,请老师来玩玩[4]

上面例句中(1)(2)(3)画线部分显得过于书面和正式,(4)(5)显得过于口语。这类语体习得偏误并非个别现象,说明关注外国留学生汉语语体习得问题非常有必要。就汉语本体研究而言,国内对于语体的认识并不一致,汉语语体问题仍是我国学者研究的一个热点和难点。“对外汉语教学是汉语本体研究的试金石。”(陆俭明2005)从学习者的视角对汉语语体现象进行研究,不但能解决实践问题,也可以深化对汉语本体研究的认识。

就对外汉语教学研究而言,学界关注的焦点基本上都是语音、词汇、语法,对语体关注很少。[5]比如孙德金(2009)在总结五十余年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时发现,在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本体研究方面,语体研究的文献数量要远少于语法、词汇及词典、语音、语义及语用、语篇研究;在语言要素教学研究方面,语体教学研究的文献数量也远少于语音教学、词汇教学、语法教学、汉字教学、语篇教学、语用教学。近十年来在语体语法理论的影响之下,对外汉语教学相关的语体研究文献数量有所增加,但相比语法、词汇等研究依然不足。学界对汉语口语与书面语的差别远远大于拼音文字的语言口语与书面语的差别,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李泉2020a)

评价留学生的汉语学习成效有“正确、流利、得体”三个标准,“得体”与语体密切相关[6]。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人越来越多,截至2020年12月,“全球有70个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中国以外正在学习中文的人数约2500万”(粟裕2020)。“据估计,(海外汉语学习者)低龄化的平均水平可能已达50%,一些国家达到或超过60%,且仍呈快速发展之趋势。”(李宇明2018)面对新的形势,如何加强语体的教学,提高学生得体交际的能力,是汉语教学界面临的亟待解决之难题。因此,开展外国留学生汉语语体习得研究,对于国际中文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该研究可以为国际中文教育研究开辟新的研究视角和研究空间,将有助于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视角深刻认识汉语语体,有助于更好地指导对外汉语语体教学实践,从而推动汉语教学的最终目标“得体交际”的实现。[7]研究留学生语体习得现状,进而探讨各种相关因素,以便有针对性地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切实可行、符合汉语特点和学习规律的建议,探讨教学新思路。对于留学生语体习得的研究,不仅能拓宽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领域,扩展研究视角,而且研究成果也将更直接地服务于对外汉语教学,能极大地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

以上简述了语体习得研究的理论与实践价值。下面我们重点论述语体语法理论对语体习得研究的价值。

冯胜利(2010)从语言交际距离的角度提出语体语法这一理论,之后又多次撰文阐释(冯胜利2012、2014、2015、2018)。语体语法指的是和语体对应的语法格式,“不同的语体使用不同的语法。反之亦然,不同的语法或结构具有不同的语体性质和功能”(冯胜利2012)。近年来,语体语法的研究成为学界热点,方兴未艾。有些学者认为语体语法研究的对象应该包括语法、词汇与语音,语体词汇研究在语体习得中的作用与语法相比并不小,语体语法和语体词汇都值得重视(汪维辉2014)。冯胜利、施春宏(2018)不但接受了这一观点,而且扩大了语体语法的研究范围,认为研究对象包括语体语素、语体词、语体短语、语体句、语体段、语体篇等。语体语法理论启发我们思考:到底哪些语法格式和词汇常用于书面语体(正式体),哪些语法格式和词汇常用于口语体(通俗体),哪些语法格式和词汇常用于学术语体(庄典体)。这些问题其实涉及语体习得研究的基础,即区别正式体、通俗体、庄典体的语体区别特征到底是什么。如果不能回答这一问题,语体习得研究就无从谈起。因此,语体语法理论的出现,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思路,并且也贡献了不少成果。比如关于现代汉语书面语中的嵌偶词、合偶词、古句式等(冯胜利2006b)。对外汉语教学界之前对此并未深入讨论。如果借鉴语体语法的最新研究成果,考察汉语二语学习者的语体习得现状,分析语体习得偏误原因,应该会有新的发现。当然,面向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语体语法研究从新的视角观察语体,对于语体语法理论的深化也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当前学界对“语体语法”的解读并不一致,冯胜利(2012)的界定较为严格,朱军(2012)的界定则相对宽泛。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视角来看,语体语法不仅仅涉及合法与否的问题,也涉及表达效果问题(后文会详述)。但不论采用哪种定义,语体语法视角下的汉语二语学习者语体习得研究确实有以下一些实践价值: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建立,开辟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新渠道;增强教材语法和词汇注释的针对性,有助于课程设置和教材编写。(朱军2012)

简言之,汉语二语者语体习得研究非常重要,但是学界对其研究相对比较薄弱。语体语法理论及相关研究成果的出现为语体习得研究打开了思路,开阔了视野,我们可以运用这一理论解决目前汉语教学中词汇、语法不分语体的瓶颈问题,解决语体教学的难题,提高汉语教学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