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言
一
从清华园里激扬文字,到西南联大专研中古文学,再到日后任教清华、北大,先后出版《中古文学史论》《中国新文学史稿》《鲁迅作品论集》等名著,王瑶先生(字昭琛,1914—1989)走过了不平凡的一生——最初的设想是“要在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方面成一个第一流的学者”,后因机缘凑合,竟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奠基人;晚年更因学术敏感,在培育英才的同时,开拓了学术史研究的新视野。除了学术贡献,王瑶更因其独特的思想探索、隽永的表达方式以及跌宕起伏的命运,成为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典型,备受研究者关注。
有学问,但并不囿于学术;有理想,但不一定能落实;有探索,但不见得很成功——王瑶的道路,在20世纪中国极具代表性。作为学者的贡献,作为教授的功业,以及作为知识者的命运,三者有时统一,有时叠加,有时则南辕北辙。也曾“大鹏一日随风起”,也曾“零落成泥碾作尘”,晚年则是“也无风雨也无晴”,这里主要是时代的因素,但也与个人的天赋、才学和秉性相关,故其所有的振奋、彷徨与挣扎,都值得后来者仔细品味与思考。这才能理解为何2014年5月7日北京大学举行王瑶先生百年诞辰纪念研讨会,题目竟如此宏大:“精神的魅力——王瑶与20世纪中国学术。”

0-1 王瑶先生,中国现代文学馆藏,档案号:DZ00003752
当初王瑶先生突然病逝于上海,北京大学中文系紧急草拟,报请学校批准,提交给各报刊《王瑶先生生平》(参见《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0年第1期、《鲁迅研究月刊》1990年第1期、《新文学史料》1990年第2期等),这则“盖棺论定”的简介,收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0年8月刊行的《王瑶先生纪念集》时,被置于篇首,但将第一段——“王瑶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史家,教育家,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第二、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教授”——挪到了最后,而从“王瑶先生是山西平遥人,1914年5月7日出生”说起,无疑更符合传记的体例。
除了表彰王瑶先生在古典文学与现代文学两个领域的学术贡献,更谈及其“一生学习鲁迅,研究鲁迅,宏扬鲁迅精神,是鲁迅研究界最有影响的专家之一”、“长期担任硕士研究生与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他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培养了大批骨干力量”、“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主编,充分发挥了他的研究工作组织者的巨大作用”、“一生光明磊落,追求进步”等。至于当初字斟句酌,谈论王瑶先生学术贡献的这段话,现在看来依旧站得住,故值得大段引录:
王瑶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史家,对中国古典文学与现代文学有很高的造诣。他的《中古文学史论》是中古文学研究中的开拓性著作,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王瑶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学科奠基者之一,他的文学史理论与方法影响与启迪了几代学者。他的《中国新文学史稿》是最早的具有完备系统的现代文学史专著之一,建立了现代文学史研究与教学的基本格局,并被译为日文,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王瑶先生在中国现代文学与中外文学关系研究等领域,也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
在学术高度专业化的当下,“学贯古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王瑶先生努力探索与实践,在古典文学与现代文学这两个不同领域都有里程碑式的著述,值得后人表彰与追怀。
与此相辅相成的,是王瑶先生的学术立场与研究方法——五十年代追求新时代有“义理”的“考据”1,八十年代诠释注重“释古”的“清华学风”2,再加上强调鲁迅若干学术著作“比较完满地体现了文学史既是文艺科学又是历史科学的性质和特点”,可“作为中国文学史研究工作的方法论来看”3,这位清华出身、北大任教的名教授,其学术影响力超越了具体的专业领域。另外,相对于同时代众多鲁迅研究/追随者而言,王瑶先生的“师朱(朱自清)法鲁(鲁迅)”,兼及精神、文章与学问,因而显得别具一格。

0-2 王瑶《中古文学史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典藏版”,2014年
二
王瑶先生1946年8月起任教清华大学中文系,因院系调整,1952年9月转往北京大学中文系,除了圆满完成教学任务,主要业绩体现在著书立说。其生前刊行的著作,大大小小16种,现开列如下(一般只列初版,改变出版社或有重大修订者另列;不列特殊年代未经作者授权的变相盗版):
1)《中古文学思想》,上海:棠棣出版社,1951年;
2)《中古文人生活》,上海:棠棣出版社,1951年;
3)《中古文学风貌》,上海:棠棣出版社,1951年;
4)《中国新文学史稿》上册,北京:开明书店,1951年;
5)《鲁迅与中国文学》,上海:平明出版社,1952年;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
6)《中国新文学史稿》下册,上海:新文艺出版社,1953年(同年刊行《中国新文学史稿》上册修订本;另外,1955—1956年间日本河出书店分册出版该书日译本,译者为实藤惠秀等);
7)《中国文学论丛》,上海:平明出版社,1953年;
8)《李白》,上海:华东人民出版社,1954年;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1957年日本三一书店刊行该书日译本,译者为吉田惠);
9)《关于中国古典文学问题》,上海: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 1956年;
10)《中国诗歌发展讲话》,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56年;(修订版)中国青年出版社,1982年;
11)《陶渊明集》,(东晋)陶渊明著,王瑶编注,北京:作家出版社,1956年;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
12)《中古文学史论集》,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年;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
13)《中国新文学史稿》上下册(修订版),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
14)《鲁迅作品论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
15)《中古文学史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
16)《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历史与现状》,王瑶等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
下面开列1989年岁末王瑶先生去世后出版的著作,按出版时间排列,包括旧著重刊、新编文集等。其中《润华集》《中国文学纵横谈》二书乃先生亲自编定;另有1989年8月编定目录并撰写后记,但未能单独刊行,只是收入《王瑶文集》《王瑶全集》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论集》(与北大出版社“王瑶著作系列”之一同名异书)。
1)《中国现代文学及〈野草〉〈故事新编〉的争鸣》,王瑶、李何林著,上海:知识出版社,1990年;
2)《润华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
3)《中国文学纵横谈》,台北:大安出版社,1993年;
4)《王瑶文集》,共七卷,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1995年;
5)《中国文学研究现代化进程》,王瑶主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2005年重排版;
6)《中国现代文学史论集》(“王瑶著作系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2008年重排版;
7)《中古文学史论》(“王瑶著作系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2008年重排版;
8)《王瑶全集》,共八卷,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
9)《中国文学:古代与现代》(“王瑶著作系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10)《中国诗歌发展讲话》(附《李白》),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年;
11)《王瑶文论选》(陈平原编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9年;
12)《王瑶文选》(孙玉石编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年;
13)《中古文学史论》(“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年;
14)《李白》,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年;
15)《中古文学史论》(典藏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4年;
16)《中古文学史论》(“山西文华·著述编”),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15年;
17)《中国新文学史稿》上下册(“山西文华·著述编”),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15年。
在同时代学者中,王瑶先生属于著述宏富的;但观察出版年份,从1956年一跳就到了1982年,对于才华横溢、精力充沛、刚刚喷薄而出就被人为中断,以致“千古文章未尽才”,王瑶先生有很深的感叹。

0-3 青年王瑶,中国现代文学馆藏,档案号:DZ00006594

0-4 中年王瑶,中国现代文学馆藏,档案号:DZ00006579

0-5 王瑶个人照,中国现代文学馆藏,档案号:DZ00010094

0-6 王瑶生活照,中国现代文学馆藏,档案号:DZ00010121

0-7 1983年5月7日,王瑶70岁生日当天摄于北京大学未名湖畔,中国现代文学馆藏,档案号:DZ008027

0-8 王瑶《自我介绍》手稿,中国现代文学馆藏,档案号:DG00000616
三
为王瑶先生立传,既容易又艰难——说容易是因其生平基本局限于校园,没有什么不能言说的重大秘密;说艰难是材料单一,主要是著述文字,不太适合在画传中大量引述。王先生自述生平的文章很少,除了各书序跋略为涉及,再就是《坷坎略记》(1942)、《守制杂记》(1947)、《自传》(1979)、《治学经验谈》(1983)、《自我介绍》(1987)等那几篇短文,还有历次政治运动中的自我检讨,作为一种特殊文献,也可纳入阅读与辨析视野。
好在王瑶先生去世后,很多亲友故旧以及弟子门生撰写了大量回忆文章以及研究著述,提供了不少有用线索,按图索骥,可大大丰富我们对于王先生生平及思想的认识。这里指的是以下五书:
1)《王瑶先生纪念集》编辑小组编:《王瑶先生纪念集》,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0年;
2)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北京大学中文系合编:《先驱者的足迹——王瑶学术思想研究论文集》,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1996年;
3)孙玉石、钱理群、温儒敏、陈平原编选:《王瑶和他的世界》,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
4)孙玉石、钱理群编:《阅读王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
5)陈平原编:《王瑶与现代中国学术》,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

0-9 王瑶夫妇与学生合影,中国现代文学馆藏,档案号:DZ00006684

0-10 王瑶摄于北京大学中文系静园五院,中国现代文学馆藏,档案号:DZ00007186
其中《王瑶先生纪念集》所收《王瑶年表》,乃王夫人杜琇女士所编,提供了王瑶生平最重要、最可靠的基本线索;该年表连同王超冰所编《王瑶著译目录》,刊《新文学史料》1990年第3期。日后收入《王瑶文集》第七卷、《王瑶全集》第八卷时,均由文集编辑小组详加审订,且做了不少补充(《王瑶年表》改题《王瑶年谱》)。
四
考虑到图书篇幅以及画传本身特点,本书讲述王瑶先生的生平事迹、学术传承与主要成就,涉及专业话题,只能点到为止,不做过多评议与发挥。如此处理,目的是兼及学术性与可读性。另外,就是希望凸显“画传”图文并重的优长。
按照传主的生平,全书分为以下五章:
一、从乡村中挣扎出来 (1914—1934)
二、清华园中的“小胡风”(1934—1937)
三、南渡北归与潜心治学(1937—1952)
四、身心历练与学科创制(1949—1977)
五、学科重建与晚年心境(1978—1989)
其中第三章与第四章时间上有交叉重叠,主要是考虑传主的教学经历(清华转北大)与学术思路(古代转现代)并不同步,分开来说,两全其美。
本书制作成功与否,文字撰述固然是根基,但各种图像资料的搜集、整理与配置,同样起决定性作用。感谢王瑶先生家属的授权,以及中国现代文学馆、北京大学档案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中文系资料室、清华大学档案馆、清华大学图书馆的鼎力支持。

0-11 王瑶于书房一角,中国现代文学馆藏,档案号:DZ00006603

0-12 王瑶自题书斋名,中国现代文学馆藏,档案号:DZ00006601

0-13 王瑶读报,中国现代文学馆藏,档案号:DZ00006726

0-14 王瑶写书法,中国现代文学馆藏,档案号:DZ00007342

0-15 王瑶沉思中,中国现代文学馆藏,档案号:DZ00006611
生活在20世纪中国,作为“大先生”的王瑶,兼及教书育人、著书立说与社会关怀,故其得失成败,不完全属于个人,必须纳入整个激烈震荡、风云变幻的大时代,才能看得清、说得透。由于图书性质以及编著者能力的限制,这方面的论述未能充分展开,只能留待日后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