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一名大学教师(代序)

高铭暄1

我是人大法学院的一名老教师,今年95岁,1951年我在人大法学院读研究生,1953年开始从教,到现在已经整整70年。人大法学院关心我、培养我、教育我、提携我,使我从一名学子逐步成为一名资深的老教师,我对人大法学院充满无限的感激和敬意。

前几天我们度过了第39个教师节,一向对教育和教师极为关怀的习近平主席给全国优秀教师代表致信,信中重点谈了教育家的精神问题,使我深受教育,备受鼓舞。我在人大长期的法学教育和理论研究工作中,对如何做好一名大学教师、如何弘扬新时代教育家精神,概括地说,有以下几点认识、体会,在这里向大家汇报一下。

第一,要拥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政治信仰和治学报国的爱国精神。人生最宝贵的是政治生命,是坚定的政治信仰和政治方向。在70年的教学生涯中,我最大的感悟就是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只有这样,才能率先垂范、言传身教,弘扬民族师魂、秉持时代精神,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和引导学生。

第二,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育人先立德,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和担当。新时代的人民教师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和塑造学生高尚的品格和道德修养。既要育智,更要育人,做传道授业解惑的专业指导者、教导者和育人立德立志的引领者。既要传播文化精髓,更要传承爱党爱国爱人民的坚定信仰和情怀。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将培养品学兼优的合格人才视为教师的神圣职责,努力为党为国家为人民培养一批又一批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材。

第三,要有潜心治学、不断探索创新的精神。新时代的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着眼世界学术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产出引领性的学术成果,并将研究成果及时转化到人才培养中。教师自身要具有较高的专业学术水准和理论素养,潜心治学、潜心问道、严谨求实、敢为人先,做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力求创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只有建设一支勇于创新的高水平教师队伍,才能肩负起培养新时代人才的重任。

第四,敬业乐教爱学生,无私奉献做伯乐。为国家培养人才是教师的第一要务,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崇高事业,要爱事业爱学生,怀着一颗爱心去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使其选择并走上正确的人生之路,当好学生的领路人。新时代的教师要有爱生如子、甘当人梯的伯乐精神,淡泊名利、甘于奉献。青年学生承载着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教师不仅要在专业方面指导学生,还要在生活方面关心学生、爱护学生,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亦师亦友,如韩愈讲的“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师生互助、教学相长。

第五,要做为学为事为人的表率和楷模。对教师而言,想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自己应该首先成为这样的人,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做学生的榜样。教师的思想、人格和言行,不仅会影响学生,同时也会影响社会。正所谓“润物细无声”,想要做一名新时代的大先生,就必须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努力磨炼廉洁自律的道德修养和高尚情操,言为士则、行为世范。教师要自觉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成为学生的育德表率和社会尊重的楷模。

立足新时代,踏上新征程,我们的前行方向,就是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希望我的同行——广大教师,珍惜这份崇高的事业,不负时代、不负人民、不负使命,使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成为我们共同的追求和奋斗目标。

以上,是我的粗浅认识和体会,也是我为自己树立的行为准则。

2023年9月

1“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名誉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