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克里特与迈锡尼文明

上一章介绍了考古学恢复早期希腊史的情况,意在说明早期希腊的历史是怎样通过考古一步步被重建起来的。古希腊青铜时代的文明——克里特和迈锡尼文明,就是靠考古学家以及文字学家挖掘和解读出来的。

之所以将克里特和迈锡尼文明称为希腊青铜时代的文明,是因为最初的文明使用的主要金属是青铜,最早的文明如苏美尔、古埃及、中国的商周和印度河流域文明,都是如此,克里特和迈锡尼文明也不例外。

有人可能会说,古希腊的早期文明是爱琴文明,而爱琴文明指的是爱琴海诸岛屿上的文明,也包括克里特和迈锡尼文明,因此应当将其统称为爱琴文明。这话既对也不对。对,是因为爱琴文明确实包括爱琴海周边的地区及其岛屿上的文明,但是从主体言之,更多的还是克里特和迈锡尼文明。其他地方的文明我们偶尔也会涉及,比如莱斯沃斯岛上很早出现的城市,还有特洛伊和米洛斯岛等的早期遗迹。米洛斯岛后来名气极大,因为那里是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出土地。但中国学界还是会用克里特和迈锡尼文明指代爱琴文明。

我们首先要谈的是为什么希腊最早的文明出现在克里特。这与它的地理位置有关。克里特是巴尔干南部大海中一个东西向的岛屿,东西比较长,达到250千米,南北比较窄,最窄的地方是12千米,最宽处也只有57千米,所以岛并不是特别大。岛的北边自然条件相对较好,古代克里特文明的宫殿,即文明的中心都在岛北边。由于岛屿位于爱琴海南边,它一方面和希腊大陆,另外一方面和西亚,比如说小亚细亚和埃及之间联系比较密切,是地中海上居民东迁西移的一个重要中转站,所以岛上的居民成分随时可能都会变化。截至目前,就我们所知,最早的居民是在公元前6000年左右从外地迁移而来。这些居民一到克里特,就知道哪个地方适合农业。他们最初定居的位置,就是后来修建迷宫的地方克诺索斯。

关于克里特文明,古希腊人有很多传说。在《奥德赛》中,荷马说道,有一个大岛叫克里特,岛上有90座城市,最大的城市是克诺索斯。岛上居民有多利亚人,所谓的克里特人,还有真正的克里特人等。在《伊利亚特》里,克里特人的领袖是一个叫伊多墨纽斯的英雄。他的地位相当重要,因为他曾经出现在希腊人远征特洛伊的议事会中,是议事会的成员,曾经公开与统帅阿加门农唱反调。在希腊神话中,克里特也相当重要。在奥林匹斯神系中,第一大神是掌管雷电的宙斯。据说他出生之后,为躲避他的父亲,母亲把他藏在克里特的伊达山的山洞里,在那里长大。另一个神话是关于克里特国王米诺斯和能工巧匠戴达罗斯的。据称米诺斯是宙斯的儿子,掌握着王权。有一次他祭神时缺少牛,于是他向神祷告,说如果神能给他送来一头牛,他马上把这头牛祭献给海神波塞冬。

克诺索斯宫殿复原图(部分)

宫殿由英国考古学家伊文思修复,注意宫殿依山而建,柱子下细上粗。

海神波塞冬听见了他的祷告,真的给他从海里送来一头牛。但米诺斯看这牛太漂亮了,觉得祭神太可惜,所以就食言了,把牛留下来了。米诺斯就这样得罪了海神。作为惩罚,神让米诺斯的王后疯狂地爱上了这头牛,而且居然和这头牛生下了半人半牛的一个怪物——米诺牛。米诺斯为遮掩丑闻,或者是其他原因,修造了一座宫殿,把牛养起来。据称为修建宫殿,米诺斯请来巧匠戴达罗斯,建造了迷宫。

忒修斯的传说也与克里特有关。据称雅典曾被克里特打败,承诺每9年向克里特进献7对童男童女。这些孩子到达克里特后,都会被投入迷宫,最终被米诺牛吃掉。忒修斯本为雅典国王埃勾斯与特罗曾城的公主之子,成年后才去雅典寻找父亲,并与父亲相认。但父子刚刚团聚,就遇上了雅典要向克里特贡献童男童女的事情。忒修斯主动请缨,去了克里特,并得到米诺斯的女儿阿利阿德涅的帮助,不但杀了米诺牛,还从迷宫里逃出来,由此还留下了著名的阿利阿德涅的线团故事。因为迷宫曲回廊绕,外人进去后根本出不来。为帮助忒修斯,阿利阿德涅给了忒修斯一个线团,这样他一边走一边放线,杀死米诺牛后,再顺着线原路返回。忒修斯逃离克里特时,还带着阿利阿德涅一起逃走。然而遗憾的是,忒修斯虽然摆脱了米诺斯的追击,却在半道抛弃了阿里阿德涅。为给忒修斯遮羞,雅典人宣称是酒神看上了阿利阿德涅。

古希腊的历史学家也记载过关于克里特的很多事件。修昔底德和希罗多德都谈到过克里特和米诺斯王,修昔底德谈得更具体。这位历史学家说,米诺斯是第一个掌握海上霸权,并且在爱琴海上进行殖民的人。他镇压了海盗,派自己的儿子做爱琴海上各岛屿的总督。修昔底德认为这是真正的历史,但现代学者表示严重怀疑,尤其是对所谓米诺斯霸权。美国学者斯塔尔就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叫《所谓米诺斯的海权的神话》。他直接用神话来形容米诺斯的海洋霸权,显然是质疑它的真实性。或许斯塔尔是正确的,毕竟在公元前3千纪,当西亚文明和古代埃及文明都相当强大时,克里特不太可能掌控爱琴海的霸权。

因此,要重建克里特文明的历史,我们依然要依靠考古。从考古资料看,约公元前3千纪初年,宫殿建筑开始在克诺索斯兴起。前面提过,这里位于克里特岛北部,是平原地带。考古资料还告诉我们,宫殿后来有过多次的重建。直到公元前1700年前后,克里特进入了鼎盛时代。最著名的卡马瑞斯式陶器,就是这时候出现的。这种陶器最大的特点是器壁薄得像鸡蛋壳。

创造了宫殿的是什么人?这是一个大家很感兴趣的问题。有人猜测是埃及人,理由两个:第一,此前克里特并无像样的建筑,迷宫似乎是突然出现的;第二,公元前3100年,传说埃及的美尼斯征服全埃及,实现了埃及的统一。人们猜测,一些埃及人不愿意接受被征服的命运,迁居到了克里特,在克里特发展起文明,修建了宫殿。不过这种说法没有得到普遍接受。理由一,如果克里特人真是埃及移民,那他们应当在公元前4千纪末或3千纪初就已迁居埃及,那何故1000年后才建起大规模建筑!理由二,考古证明克里特文明是当地发展的结果。在迷宫之前,克诺索斯的宫殿已开始发展,公元前3千纪初年,小规模的宫殿出现,经过1000多年的发展,到公元前两千纪中前期发展至鼎盛时代。也就是说,考古证据比较清楚地展示了宫殿兴建的整个进程。

关于克诺索斯的规模,学者们估计,其人口可能达到10万之众。我们今天或许认为,10万人才多少!对于今天一个大城市动辄上千万人口而言,还没有一个区的人多,甚至随便一个大学都有几万人。如果这样比较,那就不免缺乏历史感了。在古代尤其是青铜时代,一个城市能达到10万人,规模已经算是很大了。克里特之前的苏美尔城市国家,克里特之后出现的希腊城邦,人口也很少超过10万人。

所谓克诺索斯宫殿的御座间

据称这里是国王和朝臣们议事之处。其中的石头宝座可能属于国王,朝臣们应坐在石凳上。墙上是优美的装饰画,多以海洋动物为题材。

克诺索斯的宫殿本身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这个盛期的宫殿占地大概是5万平方米,结构非常复杂,有门房、御座间、卧房、仓库,甚至有抽水马桶,马桶竟然还有防臭的设计。宫殿还铺设了下水道,管道非常粗大,可容一人进出。在古代世界,这些设施可谓非常齐全和先进。它也表明,从古代以来,人们就非常重视卫生条件,努力在既有的条件下,过得更加舒适。

克里特文明是不是出现过国家?目前还有讨论的空间。宫殿有专用的仓库,仓库中储藏着很多橄榄油、谷物、葡萄酒等。这个仓库的存在,基本上可以确认克里特有税收系统。税收系统的存在意味着有一个比较完善的组织系统。同时,克里特有军队:在克里特附近的特拉岛发现的壁画中,出现了成队的克里特士兵。也就是说,国家权力的标志之一:军队,当时是有的。此外,作为国家通常具有的其他特征,如文字、阶级分化等,在克里特也具备。所有这些迹象表明,克里特的确存在过国家。

除克诺索斯外,克里特还有很多其他宫殿。考古学家们在法埃斯特、古尔尼亚、圣特里亚达等地都发现了规模不等的宫殿。由此产生的问题,是这些宫殿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对此我们得承认,到目前为止还很难有确定的结论。我们可以看到的是,这些宫殿相互之间都有大道连接,意味着它们肯定相互有交往。修昔底德说,克里特处在米诺斯的霸权之下,但更早的荷马似乎暗示,克里特的各个地区相互独立。从目前的证据看,我们倾向于认为,至少在迈锡尼人入侵之前,克里特的各个宫殿可能是相互独立的单位。

克里特妇女

克里特人的日常生活让我们印象深刻。迷宫的壁画描绘了很多生活场面,整体上看比较惬意,缺少后来迈锡尼世界那种尚武斗狠的气氛,至少没有出现太多战斗的场面。妇女们梳着高高的发髻,穿着低胸的服装,领子高高竖起,犹如出席晚会的仕女。有些学者把她们与18世纪巴黎的贵妇相提并论。克里特人的日常娱乐之一应当是欣赏斗牛表演。在克里特的壁画中,有一幅著名的斗牛表演壁画。如果从画面上看,一个牛仔从牛的头部跃上牛背,在牛背上翻一个筋斗,再从牛的尾部落地。似乎是为了保证动作成功,牛的头部有一人压住牛头,尾部有一人张开双手,大约是接应斗牛士落地。这个动作过于神奇,根本不可能完成。或许在斗牛过程中,一些斗牛士不幸“阵亡”,于是后来在希腊流传开所谓米诺牛吃人的传说。

《收获归来》的画面表现了农民的生活。这幅画出现在陶瓶上,画面上一帮农民扛着劳动工具,扯着嗓子边走边唱。一个农夫可能喝高了,自己走路东倒西歪,反倒对他人怒目而视,好像别人打扰了他正常行走。如果这个画面可信,则克里特农民的小日子看起来过得还不差。壁画的另一热门题材,是海洋和海洋生物。有些表现的是人们拎着鱼等,有些则拿着水罐,可能是打水或准备祭神。

收获归来花瓶

也许克里特人的繁荣与平和,引起了周边人的嫉妒和贪婪。公元前1450年左右,克里特文明突然被摧毁。对于克里特文明毁灭的原因,有人怀疑是地震,因为约当此时,它附近的特拉岛发过一次大规模的火山喷发以及地震。火山灰随风飘向克里特,毁灭了那里的庄稼和人类。不过这个说法并未被接受。无论如何,公元前1450年以后,克里特岛上的统治者变成了迈锡尼人。

迈锡尼人是谁?从语言上看,今天我们可以说他们是希腊人,或者说是古典时代希腊人的先驱者。他们来自希腊大陆,那里最早的居民不是迈锡尼人,城市也不是迈锡尼人的。早在迈锡尼之前,希腊北部的迪米尼、塞斯克洛等地,已经出现了城市。塞斯克洛大概已经有1500人。由于房屋比较分散,能容纳1500人的城市,已经不算小了。创建这些城市的,是新石器时代希腊大陆的原始居民。他们不说希腊语,也非希腊人。

既然最早的居民不是希腊人,那希腊人什么时候到达巴尔干的?根据目前的考古学、语言学和人类学证据,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在希腊人来临之前,希腊大陆已有比较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还有一些城市,如莱尔纳等。前希腊人对后来希腊的发展还是产生了显著的影响,比如地名,古希腊的很多地名并非来自希腊语,而来自前希腊语,如很有名的城市Korinthos(英译为Corinth),即我们经常翻译成科林斯的,地名就是前希腊人的。还有一些植物,比如说希腊语中水仙花的名字,也是从前希腊语来的。公元前2000年左右,一波印欧人从北方进入巴尔干,和巴尔干当地新石器时代的居民融合,又吸收他们的一部分语言,形成了我们现在见到的古希腊人。这样看来,希腊人到达希腊大陆实际上比较晚。刚刚到达巴尔干的希腊人在文化上比较落后,把当地的很多定居点都摧毁了。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公元前2000纪中期,希腊大陆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

希腊大陆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城市的兴起。迈锡尼、提林斯、派罗斯、雅典、底比斯(又叫忒拜),这些城市都发展起来,形成了一个所谓的迈锡尼世界。如果我们在眼前放上地图,会发现它的范围大致北起中希腊的比奥提亚,中间经过雅典,再到南希腊的迈锡尼和提林斯,从提林斯到克里特,还包括斯巴达在内,出现了一批城市。

由于迈锡尼世界相互联系紧密,加上特洛伊战争的传说,有人怀疑是不是有一个所谓的迈锡尼的霸权:迈锡尼统治了希腊大陆。荷马史诗里面提到,迈锡尼的统帅阿加门农俨然一个老大,统帅着所有的希腊人军队,强横如阿喀琉斯,也必须服从阿加门农的权威。修昔底德也说,阿加门农之所以能够发动特洛伊远征,并非因为当时所有求婚人所发的誓言——要求他们一定要帮助海伦的丈夫,而是因为阿加门农实力最为强大,才能够召集远征。然而考古发现证明,这个说法不一定有道理。现有的证据显示,派罗斯和迈锡尼没什么关系,提林斯和迈锡尼相距不远,也是一个独立的国家,有宫殿,可能也有自己的一套官僚系统,不受迈锡尼统治。就目前的证据而言,迈锡尼世界是由一批彼此独立的国家组成的。

对于迈锡尼世界的历史,由于我们第一章提到的原因——文特里斯解读了线形文字B,所以我们知道迈锡尼的国家制度大体的状况。

迈锡尼世界的核心是宫殿国家。国家有完善的官僚系统,其最高统治者叫瓦那克斯(wanax)。他实力最为强大,掌握的军队和占有的土地,都远超国中任何其他人,而且学者们发现,每个国家中只有一个瓦那克斯,他应当是最高统治者。在瓦那克斯之下,可能有一个军队统帅,叫拉瓦盖塔斯(lawagetas),字面意思是人民的统帅,故人们推测他可能是军队统帅,或许还有其他职能。还有特奈斯特,他们到底是什么阶层还不是太清楚。在迈锡尼国家中,有一批占有较多土地的人。地方上可能有行省,像派罗斯,学者们现在认为这个国家可能有两个省,一个近省,一个远省。巴西琉斯在迈锡尼时代还是村社首领,地位比较低。但到荷马时代,这些人成为国王了。

迈锡尼的狮子门

这是进入迈锡尼卫城最主要的通道,图中清晰可见城墙和城门使用的巨型石块。

与克里特比较,迈锡尼相当尚武。在迈锡尼国家,军队的主力是战车兵。战车兵的武装和训练,都需要相当强大的经济基础,多是埃及、亚述和赫梯这类强国使用,战车兵具有职业军队性质。考古发现的文物中,常见盔甲、盾牌、短剑、匕首等武器,短剑上雕刻的形象是迈锡尼人狩猎,尤其是狩猎狮子这样一些情景。艺术作品中的迈锡尼人,不是在作战,就是在为战争做准备。迈锡尼人的国家和克里特也不一样,克里特的宫殿基本不设防,迈锡尼的宫殿都修在山顶上,而且有水源,有高厚的城墙和坚固的城门。似乎为抵抗入侵者,城墙的走向与设计,都非常注意防御。所有这些给我们的印象是,迈锡尼人相当好战。

希腊人传说中的迈锡尼人也多与战争有关。关于迈锡尼时代的传说,最著名的有两个,一是七雄攻打底比斯,一是特洛伊远征。两者都与战争有关。前者叙述以阿尔戈斯国王为首的7个英雄率兵攻打底比斯,最终被底比斯击败的故事,后者则得到了荷马的注意,诞生了不朽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此外,围绕围攻底比斯和特洛伊战争,希腊人还创作了大量其他史诗,形成所谓史诗组(epic cycle)。

迈锡尼国家的另一重要特点,是国家对经济的控制比较严格,尤其是手工业和商业,很可能都在宫殿的直接控制之下。宫殿仓库中收藏的很多东西,尤其是大量的粮食、金属、各种武器,还有线形文字B泥版文书的记录,以及墓葬中陪葬的大量黄金饰品,都证明迈锡尼国家实行的是集权统治。至于统治的具体实现,可能靠的就是这些书吏,他们负责记录宫廷各种物资的收付、分配事务。整个文书给我们的感觉,是从生产到消费、从农业到手工业的各个部门,组织都相当细密和完善。当然克里特国家可能也有对社会生产的控制,但由于线形文字A文书尚未解读成功,对那里的情况,我们知道的要少一些。也许某一天当我们解读线形文字A以后,会发现迈锡尼国家和克里特国家在这方面相当类似,让我们一起期待那一天吧。

这一章我们主要介绍青铜时代的希腊文明。简单归纳一下,我们可以发现,青铜时代的希腊历史大体上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克里特文明,第二阶段是迈锡尼文明,克里特文明的创造者是非希腊人,但迈锡尼人已经是希腊人了。也就是说,古希腊人并不一直都是民主的,青铜时代的希腊国家,显然更接近西亚和埃及的国家类型,是某种程度的专制统治。从文明的风格来说,克里特更多面向大海,迈锡尼人更有大陆特点。克里特人相对和平,迈锡尼人比较好战。另外应该提及,克里特曾深刻地影响过希腊大陆,包括线形文字B,可能就是迈锡尼人接受克里特文字后,用来书写自己的希腊语的。在迈锡尼人征服克里特后,与克里特人融合,到古典时代,他们都变成了希腊人。

所谓阿加门农的金面罩

这是施里曼在迈锡尼卫城墓葬中发掘出来的文物,他认为面罩属于阿加门农。

克里特和迈锡尼文明创造了很多在当时的希腊可谓先进的东西,并影响了希腊后来的发展。他们发明了农业、手工业,培植了多种农作物,后来希腊农作物的象征:葡萄、无花果和橄榄,在克里特和迈锡尼时代都已经种植,而且非常重要。迈锡尼人的战争和神话,诸神的名字,也都流传到了后世。古典时代希腊的某些神灵的名字,至少已经出现在迈锡尼的线形文字B文书中了。虽然这些文明后来都灭亡了,而且希腊人对它们几乎没有留下多少记忆,但并不表示它们不重要。正因为有了青铜时代的基础,后来古典时代的希腊历史才表现得更加特殊。关于迈锡尼文明的瓦解和灭亡,以及希腊的转变,将在下一章中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