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朦胧诗

早上五点!

天色大晴,散发着朝霞红光的太阳,也已经高高的挂在了天上。

醒来后,看了看那一柱擎天。

陈铭章轻轻地吻了一下林卓韵。

叫醒林卓韵,一起晨运。

直到七点钟的时候,林卓韵才去洗澡。

等到洗完澡后,陈铭章便发现,林卓韵的肌肤更有光泽了,煞是好看。

陈铭章骑着自行车载着林卓韵去上班,他打算周末住在四合院,自然也买了辆自行车在这里。

这个时代,中国是自行车王国。

没有什么比骑自行车还要来得方便了。

吃了碗面条,林卓韵便急匆匆离去,生怕迟到。

陈铭章慢悠悠的,换上了一件白色的衬衫和一条喇叭裤,然后穿上大头皮鞋,这才正式出门。

这般穿着,哪怕是在京城,也是最时髦的打扮。

等到了中国医学科学院卫生研究所,自行车停下,将自行车停好,上锁,然后钥匙交给林卓韵,林卓韵急匆匆地往单位走。

目送着林卓韵离开,陈铭章才往公交站而去。

没多久到了公交车站,等了会儿,公交车才到来。

上车的时候,坐公交车的车票就是1角,很便宜。

公交车跑来跑去,偶尔能够看到有人骑着自行车带着人路过,骑车的人脸上都有一种自豪感,这就像是后世开着宝马带人上街一样。

汽车就比较少见了,基本上都是东欧产的吉姆和伏尔加,像拖拉机一样叮叮当当的跑。

这个时代,私人是没有轿车的,轿车都是只有单位才有。

等到陈铭章赶到燕园,刚好是上课的时候。

“铭章,怎么周末都不见你人影?”陈健功压低声音。

其他人也纷纷看向陈铭章。

陈铭章微笑道:“有点事去四九城处理。”

陈铭章也没有跟他们说,自己谈对象了,不然的话保准轰动整个班级里。

改天再带着林卓韵跟他们见面,保准羡慕死他们。

今天早上,上的是英语课,说实在的,要不是不想让老师流行不好的印象,陈铭章都没打算上英语课,因为这时候,学的都还是很初级的英语。

水平大概相当于以后小学英语水平,主要是一些常见的英语单词,日常用语之类。

除了陈铭章外,其他人都学的很认真。

即将下课的时候,英语老师也宣布了,英语考试的时间。

这不由得让大家紧张起来。

没有哪个学生考试不紧张的,哪怕是大学生。

这时候,陈铭章有些明悟,这是要迎来期末考试月了,这也意味着,距离放暑假不远了。

周一的课,共有六节课,早上两节课,下午四节课。

晚上,陈铭章等人来到了食堂,开始布置场地。

男同学搬桌子、椅子,女同学则是洗水果、摆放糖果。

今天晚上,却是五四文学社恢复以后,第一次举行诗会活动。

这个活动,早在上个礼拜,便通过学校广播,告知全校师生,至于有多少人会参与,那就不得而知了。

在此之前,虽然五四文学社恢复成立,可是一切都是在草创中,大家都在摸索。

直到现在,才开始举办第一次诗会。

按照陈铭章的说法,北大必须是诗歌的北大,而诗会则是大家表达心之所在的地方。

当到了晚上八点钟的时候,此时现场来了上百人,有老师,也有学生。

大家看到现场有那么多水果、糖果,不由得暗暗心惊起来。

陈铭章作为五四文学社的社长,率先进行致辞:“诗歌是我们共同的爱好,热爱诗歌的人是幸福的,我们必定会因为共同的名字而有缘相聚,感谢今天晚上来到这里,参加由五四文学社举办的诗会,本次诗会的主题是探索当今诗坛新势力——朦胧派!”

“陈铭章同志,什么是朦胧派?”有人好奇问道。

朦胧派,日后那是大名鼎鼎,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但是现在,朦胧诗这一概念,还没有诞生。

此次五四文学社,可谓是第一次提出‘朦胧诗’、‘朦胧派’这个概念。

“黑夜给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陈铭章朗诵着他写的《一代人》。

众人怔了怔,对于这首诗,他们自然都很熟悉。

这首诗自从五四文学社恢复成立后,便传了出来,风靡整个北大。

也正是因为那三首诗,使得大家将诗人的头衔戴在陈铭章头上。

“我将《一代人》这种风格的诗,称之为朦胧诗,这一流派称为朦胧派!”陈铭章说道。

来参加此次诗会的老师,顿时笑了。

陈铭章写出《一代人》这首诗,就称为朦胧诗、朦胧派,这是要自开一派啊。

他们也没有嘲笑陈铭章不自量力,少年人嘛,不狂妄怎么称之为少年人。

其他人纷纷讨论起来,感觉陈铭章的提法很有特点。

朦胧诗?

有人提道:“朦胧诗有什么特点?”

“我将朦胧诗的特点概括为:意象化、象征化、立体化。此外,朦胧诗还注重跳跃性情绪节奏和自由化的内在结构与韵律,不拘泥于外在结构,重视诗行中的内在声音美和其他各种内在的韵律美!”陈铭章说道。

朦胧诗,一般认为是自北岛等主编的《今天》杂志开始,当时活跃于《今天》杂志的诗人包括后来大名鼎鼎的舒婷、顾城、杨炼、江河、梁小斌、芒克等。

他们受西方现代主义诗歌影响,借鉴一些西方现代派的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情绪与思考。

他们所创作出来的诗歌,与诗坛盛行的现实主义或浪漫主义诗歌风格呈现截然不同的面貌,这些诗歌后来被统称为‘朦胧诗’。

此时北岛等主编的《今天》都不见影子,北岛现在估计还是在京城飞达公司上班,籍籍无名,更不要说舒婷、顾城等人了。

但是这并不影响,陈铭章推动着朦胧诗、朦胧派的提前诞生。

反正朦胧诗、朦胧派在接下来数年蓬勃发展,这说明这个诗派是契合时代的。

任何一种文学的发展,都离不开时代背景,离开时代背景那就是无根之木。

在80年代,很多经典的朦胧诗读起来让人无比震撼。但是过个三四十年,读起来就没有那么震撼,只会觉得还不错。

毫无疑问,朦胧诗是很契合这个当下,陈铭章相信,提前开启这个诗派,会促进这个诗派的蓬勃发展,成为当下最为重要的诗派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