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还款压力给到朱元璋他们!陈百年处理大米
- 回答我,你群员怎么成老赖了
- 古拉格手艺人
- 2384字
- 2025-03-23 17:27:05
“也是……想来百年群主并非不通情达理之人……”
“他想必在乎的只是我们能否按期还款……”
朱标很快也想到这一点,紧接着再次提醒道:“父皇,既然这笔贷款确有其事,且我们对如何运用这笔款项已有初步想法,那接下来……”
说着,朱标放下手中碗筷,目光朝太监们瞥了一眼,随后起身走出御膳房。
朱元璋见状,也赶忙放下碗,快步跟上。
“父皇,我们得认真考虑还款之事了,您应该不会再想着赖账了吧?”
待朱元璋跟上来,朱标带着些许不确定的目光看向他。
朱元璋顿时老脸一红,忍不住轻轻踹了朱标一脚,眼睛一瞪,佯装生气道:“标儿,在你心里,咱就是那种会赖账的人?”
“不是……”
朱标赶忙赔笑道:“儿臣这不是提醒父皇嘛。虽说我们有一个月的还款期限,但考虑到咱们大明都城离山东、登州的距离,再加上政令传达所需的时间,想要在第一个月就凑齐五百万斤鱼,着实有些难度。”
“而且……还有您的禁海政策……”
面对朱元璋的固执,朱标实在拿不准此刻父皇心中的想法。
“标儿,无需顾虑!咱已然想好……既然陈百年提及咱的禁海政策存在问题,咱也不是那种听不进劝的人。就以此次贷款还鱼为契机,也并非要完全取消禁海政策,只需开放山东一带的禁海令,准许百姓下海捕鱼,并且允许他们以鱼抵税。”
显然,在违约条款的约束以及优质大米带来的震撼之下,朱元璋已然慎重考虑了如期还款的事宜,并且初步规划好了相应的政策调整。
“父皇英明。”
朱标立刻恭维了一句,随后接着说道:“不过儿臣觉得,如此安排可能仍不够稳妥。毕竟其他人或许并不清楚这笔贷款的重要性,对于第一个月的还款,儿臣认为,得派一个信得过的人前去监督。”
“另外……考虑到若我们要售卖仙粮……”
“而只有父皇您能够凭空取出粮食,再加上救灾的紧迫性,恐怕江南各地,都需父皇您亲自走一趟了……”
朱标开始深入思考各种实际操作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他清楚知道得到这笔大米贷款,并非意味着就能高枕无忧,后续还有诸多细节和事务需要周全考虑,尤其是还款带来的压力。
说实话,面对这种前所未有的还款方式,他们虽无需亲自动手,但着实无法确定下面的人能否执行到位。
“是啊……这些事情都得仔细斟酌……”
“怎么感觉,这事儿比之前还要繁杂?”
经朱标提醒,朱元璋不禁皱起眉头,意识到虽然赈灾问题暂时有了眉目,但为此却需要额外做许多事情,这无疑打乱了他们原本的诸多计划。
这一夜,对于朱元璋和朱标而言,注定是个无眠之夜。
同样,对于苏东坡、李自成、刘秀、路易十六等人来说,亦是如此。
毕竟这是一笔贷款,借款到账时固然畅快,但随之而来的还款压力,也沉甸甸地压在众人心头。
这对朱元璋等人而言,无疑是一种难得的体验。
……
“年哥,昨晚干啥去了?又嗨到天亮啦?”
“年轻人啊,可得懂得节制,别等像我们这把年纪……”
公司食堂里,陈百年听到这熟悉的声音,抬起头来,只见领导司机黄大智端着早餐,在他对面坐下。
“智哥,别提了,昨晚加班加到十二点,确实够快乐的。”
陈百年随口编了个理由。昨晚他兴奋得几乎没怎么睡,天一亮就按照往常的生物钟提前来到了公司。
“年哥你还年轻,多加点班,以后肯定有前途,不像我们……”
这几乎成了每日的标准对话,黄大智又开始了他的吐槽诉苦。
“智哥,有个事儿,您路子广,给兄弟参谋参谋?”
等黄大智诉苦完毕,陈百年适时地开口说道。
“哦?”黄大智顿时好奇地看过来。
“是这样,我有个朋友,积压了一批优质大米,正宗的五常大米,大概五十吨左右。他亏了本,不想再做这生意了,想让我帮忙找条路子,把这批米出手,能回笼多少资金算多少。您这边有没有什么路子?”陈百年看似随意地说道。
这自然是他打算将自己手中的这批大米变现。
别看这些领导司机每月工资不过三四千块,但他们人脉广泛,路子野得很。这也是陈百年早早来食堂吃早餐,专门等着黄大智的原因。
“五常大米?”黄大智微微皱眉。
“虽然没贴牌,但真的是五常大米,我自己都吃过。我车上就放着两袋,一会儿给您拿一袋,您尝尝就知道,味道特别好。”
陈百年进一步解释道:“反正,如果能找到接手的人,亏本卖也行,就按照普通大米的价格,低一点也没关系。”
“你可以找粮站收啊……或者联系超市什么的,年哥你自己也不是没路子。”黄大智给出了一个建议。
“这不智哥您路子更多嘛?放心,我这朋友很懂事儿。他说每斤一块八、两块都能接受。”
“有发票吗?”黄大智问了一个关键问题。
陈百年无奈地摇了摇头:“发票找不到了。”
“没发票的话,这可是大米啊……要是流入市场,万一出了问题……”
黄大智咬了一口面包,显得十分谨慎。
“到时候智哥您要是有路子,直接看货就行……这批大米都是经过检测的。您找的朋友要是不放心,也能找专业机构再检测。总之,来源绝对正规,现在就是着急出手,能回一点是一点,反正也就一二十万的货……”
“行!吃完早餐,去你车里看看。”黄大智没有直接答应成不成,毕竟得先看过货再说。
“好。”
陈百年闻言,心头稍定,知道事情已经成功了一半,原本忐忑的心也安稳了些许。于是两人又聊起其他话题,吃完早餐后,陈百年果断从车里拿出两袋大米递给黄大智。
“对了,年哥……”
“最近我听领导说……”
“公司好像准备派人到外地挂职……昨天我好像听到许经理跟老总打电话,推荐了你?”
黄大智接过两袋大米后,在给陈百年递烟的时候,透露了一个消息。
“挂职,老许推荐了我?”
“是啊,谁让年哥你年轻又能干,还没结婚呢……”
陈百年心头一沉,顿时有了一定的政治敏锐性。
公司一直有挂职政策,通常就是找个由头,把人外放到发达城市或者国外挂职锻炼,期限一般在一年到两年。
说是锻炼,实则情况各异。
有背景的人去挂职,那是去镀金。
没背景的人,就只能算是被外放了。
两年挂职回来,说不定熟悉的领导都已经调走了。
像这种事情,如果是好事,一般会提前告知当事人。
若是坏事,当事人往往就会很被动。
这也是陈百年一直想辞职的原因之一,在这样的公司里,不仅不自由,还充斥着勾心斗角。
但现在看来,或许这对自己也并非完全是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