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宫内争吵(加更)
- 明风八万里:从穿越正统二年开始
- 努力的雪糕
- 3096字
- 2025-04-07 22:16:27
李鄂虽然面对现状有些发懵。可是他毕竟也是一个聪明人,立刻反应过来,做出了恰当的选择,踉跄着站起身向在场的众人依次施礼。
他也不知道该如何说话合适,也就尴尬地一句话不说,施礼结束之后低头等待其他人来打破沉默。
可是,当他对屋里的人全部都施完了礼,屋里的人却只是打量他,一句话都不说,就像他们那些人都商量好了一样。
李鄂对此只能装作不见不闻,像一个等待君王询问的军师一样,默默地站在房间里一言不发。
最终屋里的人里边,还是年纪最轻的朱祁镇打破了沉默说:“李四郎你心里有何感想?”
“百感交集。”
这是实话。
李鄂现在的感受没有比百感交集更为恰当的形容词。
“那你对此以后想怎么办?”
“平日多走动多练拳,出来办事之前多吃一些东西,尽量让这样的事以后不会再发生。”
“如果你再犯呢?”这一个问题是顺德公主问出来的。
李鄂一听到顺德公主问出了这个问题,心里瞬间升起了一些不爽的感觉。
“我以后再出来办事,会在身上随时带上一把茶叶。只要我再犯困就吃一口,这样我就肯定不会受不了睡着了。”
“这个办法不错!”明显是“三杨”之一的一个瘦小大臣说,“你以前用过这样的办法来提神吗?”
“当然没有。”
“那你还把这当个一定有用的办法来说!”名列三杨的杨荣对李鄂的回答有些不满意。
“我以前不这么干是,那是因为没有必要,见陛下的时候,那就有必要了。”
李鄂理直气壮的表态让杨溥对他很欣赏。
“用你文章的话来说,就是当主要矛盾是让你不困的时候,抓住主要矛盾不去想其他的事,找到能提神的或者单纯是难吃的就可以了。”
杨溥有意顿了一下,才继续说:“是吧?”
“是的。”
“你的文章写得不错,只是,你不觉得你这个文章,用传统的文法来写更合适的,你这文章写得明显有些过于冗余了。”
“还未请教这位阁老应该如何称呼?”
李鄂正常来说,他就不应该有见到皇帝与“三杨”这个级别的大臣的可能性,因为,也没有人跟他讲过同时面对“三杨”应该如何称呼。
“三杨”全部姓杨,不可能都用杨公或者“杨阁老”来称呼。那样以大明的潜规则,多少能靠上一点对三位阁老都不太尊重。
“我叫杨溥!这位是杨士奇杨阁老!这位是杨荣杨阁老!你对谁说话看着谁,然后喊杨阁老就行,从实践的角度不用把事情想得太复杂。”
杨溥说到这里自己都笑了出来。
他固然不能太表达力挺李鄂的文章观点,但是他对李鄂,除了没有科举天赋太受限的惋惜之外,整体上除了欣赏就是欣赏了。
李鄂对此尴尬地笑了笑。
“遵命!”
“蒙人的事,你刚刚坐在那张椅子上睡觉之时,王公公已经跟我们说清楚了,我们对此是支持的,现在北京的情况小心点总没错。”
李鄂望向了有些瘦小的杨士奇不停点头,尽量让自己表现得像一个谦逊有礼的晚辈。
他同时开始想起来,自己刚才确实是从一张椅子上起身的。
那一定是他睡着了之后,王振无论如何也喊不醒他了,在朱祁镇做出决定之后,把他放到那张大椅子上让他休息的。
“不过!”在“三杨”中年纪最大的杨士奇眼神一变,厉声问他,“你既然有如此才学,又有如此想法,为什么之前默默无闻呢?”
“因为没有必要。”
李鄂对杨士奇锐利的目光没有任何的回应。他上一世面试一些公司的时候遭到压力测试,面对过不少现在这个杨士奇模样的人。
他对付专业的人,经验相当的丰富。
“你这是什么意思啊?你科举的天赋不够,有这样的才华,就没想过要干什么事吗?”
李鄂瞬间有些怀疑,他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得罪过杨士奇。可是这是没有可能的事,李鄂还没有得罪杨士奇的可能性。
他们两个人,之前根本就没有任何的交集。
“没有。我这个其实还是比较懒散的。我读了岳武穆传记,写了半年写了半首律诗之后,其实就没有太大的功名心了。”
“你把那半首律诗念念!”
顺德公主可太期待,见见李鄂的律诗水平了。
“生当庙食死封侯,男儿平生志已酬。铁马夜嘶山月暗,玄猿秋啸暮云稠。不须出处求真迹,却喜欢忠良作话头。后边写不出了。”
李鄂上一辈子读过一本讲《水浒传》的书,里边提过,百回本最后一回的这首诗,固然是写宋江的,用来说岳飞也不是不行。
李鄂那本书的作者也就是太过要脸了。那个作者,如果像某著名的文人一般不要脸,大可以直接论断宋江的原型就是岳飞岳武穆。
李鄂念完这差了两句的律诗,御书房里的氛围再一次冷淡了下来。
这首没写完的律师如果往岳飞的身上去想,写诗的人对岳飞的惋惜与不甘心,力度就有些过大了,这时的人不会认为岳飞会喜欢这样的诗。
“然后,你就觉得,自己的才华可以浪费了?”这时问话的人又变成了顺德公主。
“那比太出头死了强!我出头是没有办法,如果没有之前张恩那件事情,我现在这个时候,应该正在家里睡觉呢!”
李鄂这时才注意到,御书房外边的天已经黑了下来。
这个时代没有电灯,天黑了之后正常情况下。即便是李家,也不会让他读书太长时间,而是做完了当天的功课就睡觉的。
“那你是岳武穆,你是一定不会当忠臣了?”
“不,我会不管韩世忠,让赵构与秦桧弄死他。岳武穆也不是秦桧一开始就想杀死的人,岳武穆不管韩世忠的事,他应该能活下来。”
“你这话就虚伪了吧?”杨士奇仍然没放过李鄂。
李鄂见状也不再留手了。
“虚伪什么啊?历史上的岳武穆又不是川陕的吴家,能让自己的军队针插不进水泼不进,他对军队有吴家那掌控,他死不了!”
李鄂现在没办法确定的,也就是他面前的这位杨士奇阁老。是不了解历史上的岳飞,还是故意想论证他是个王莽一样的有才无德之人。
等等!
李鄂突然有些怀疑,自己是发现了事件真相。杨士奇大概率,是把他与历史上的王莽联系上了,他想让自己立刻从朝廷之中消失。
这样理解,应该没错。
“那你这样的话,你如果当大臣是连纯臣都当不了啊!”杨士奇冷笑了一声,“你这样的人,让我想起了一个叫章惇的人。”
“《宋史》的《奸臣传》就是一个笑话,谁看不出来,谁不是脑子不够聪明,就是年老昏聩,北宋多点章惇变法也不至于是那个样。”
李鄂这时恨不得直接攻击杨士奇。
但是,他现在确实是没有那个底气这样反击。
因此,他只能是选择攻击《宋史》的《奸臣传》本身不行。
他对北宋历史同样熟悉。即便将来让人怀疑,李鄂不应该对宋朝熟悉多过唐朝,他也不打算崩了自己熟悉历史的人物形象。
这个人设对他来说就崩不得。
“那你小子修一部《宋史》啊!”
“不,我修也是修唐史,我一向认为李林甫本身不是奸臣,是唐明皇把他用奸了,明君与贤臣互相成就没有比唐朝历史更恰当的。”
“我认同这判断!”
杨溥出于对李鄂的欣赏,及实地帮了李鄂一小下。
李鄂向他轻轻点了下头。
“与之相比,北宋的历史是什么呢?是明明应该君臣互相成就的有为局面,因为朝堂大臣间的分歧,最后一事无成让北宋陷入地狱。”
李鄂说到这里,望向了年幼的皇帝朱祁镇。
“靖康之祸往上边追,王安石固然可以说于北宋有大罪,如果不是他的个人操守无可非议,他根本没法面对史书的刀刀史笔。
“可是司马光也有大问题,他如果在宋神宗去世后正常一点,北宋新旧两党,也不至于闹到后边那样。司马光同样是北宋的罪人!”
李鄂现在没办法直接喷杨士奇杨阁老,他选择了喷司马光,大明的读书人,不说全是司马光的粉丝,也大半是司马光的粉丝。
杨士奇果然被李鄂喷司马光的行为气到了。
李鄂说完之后,杨士奇立刻进入了有话想说,但是一时又不知道该如何准确表达的尴尬中。
杨荣把这一切看在眼里,同样是司马光的粉丝,也是对杨士奇对李鄂的严苛,认为李鄂应该忍了的他这时候说话了。
“李四郎,你不觉得你对司马温公过于严苛了吗?”
“那是非就不论吗?”李鄂突然想起了上一世,他读过的一本著名历史著作,他正好用到这里狠狠怼一次司马光。
粉丝行为,偶像买单。
“司马光就是个畜生,为了对必然要进行的新法进行非议,瞎编乱造了一个改过自信的汉武帝,他就是个没有史德的畜生!”
“你为什么会这么想?”
杨溥倒是纯粹出于历史的角度,好奇李鄂为什么会这样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