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收入分布变迁的消费市场效应理论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在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基本完成之后,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也经历了长时间的由以出口和投资拉动为主向内需主导的经济驱动方式转变、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的过渡期。改革开放最为重要的成果之一是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而遵循改革开放之初就确立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基本政策思路,使得中国居民整体收入水平提高过程中呈现居民收入分布不均等特征,收入不均等在时间和空间上表现出显著的不断扩大的动态性。本书将这种动态的居民收入水平不均等化过程称为“收入分布变迁”。全国居民收入水平及其分布的变迁一定会给市场需求和商品供给带来不断的冲击,且动态过程越剧烈,变化幅度越大,对市场的冲击就越大。如果从消费市场理论的角度思考这种动态的收入分布变迁冲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消费市场需求水平及其结构不断演变和升级的原动力很可能便源于此。本书将这种居民收入水平及其分布给消费市场带来的影响称为“收入分布变迁的消费市场效应”。

在收入分布变迁长期持续的作用下,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收入分布差距日渐拉大,居民消费需求也出现类似转变,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且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并存。供给侧改革在不断调整供给结构与质量的同时,应更好地适应需求侧结构变化,两者有机结合才能更有效地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因此,本书主要从收入分布变迁入手,探索中国经济发展中居民收入剧烈和复杂的动态变化在市场机制下的传导路径及对应的转型期消费需求演变特征,寻求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改革的最佳契合点,总结经济发展的中国经验,为最终实现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导的中国经济增长提供理论和政策参考。

自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使我国进入了一个持续高速发展的较长时期,经济的高速增长带来居民收入水平的快速提高,截至2017年居民人均收入已经达到25973.8元,约合3846.9美元。这一过程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经历来说,在时间上缩短了很多,因此在此期间,出现的问题必然会比发达国家来得复杂震荡也会比发达国家更剧烈。虽然目前阶段性地存在居民收入分配不均等化、需求拉动不足等问题,但长期来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消费需求总量的增长、消费需求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必将对经济产生更加明显的拉动作用。中国经济不仅处于转型期,而且仍处在快速增长期,中国这一特定的经济环境决定了其在整个发展过程中的理论创新和政策实践必将遇到许多不同于西方传统理论的新挑战和新课题。

因此,本章首先对西方经济平稳增长环境的消费理论予以分析,并比较分析这些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适用性,以期从中梳理出比较完整的理论基础和出发点,提出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背景下收入分布变迁消费市场效应的理论预期与研究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