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级新区研究报告(2020)
- 黄孟芳 卢山冰主编
- 1442字
- 2025-04-08 19:04:54
引言
国家级新区是由国务院批准设立,承担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的综合功能区。我国自1992年设立上海浦东新区至今,先后设立了19个国家级新区,这些国家级新区在扩大对外开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海洋经济发展、“两型”社会建设、新型城镇化等重大改革方面先行先试,对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要求、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创新体制机制的重要平台、辐射带动区域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产城融合发展的重要示范区。那么,现有国家级新区的发展状况如何?是否与设立国家级新区的初衷相契合?有哪些促进新区发展的政策值得推广?各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情况如何?“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各新区又取得了怎样的成果?为解答上述问题,特编写《国家级新区研究报告(2020)》。
本书从经济原理、发展规划、经济数据、政策发布等多角度对现已批复的国家级新区的基本状况进行了梳理,了解各国家级新区在基础条件、新区架构、战略规划、发展路线、产业布局、建设推进等方面的普遍做法、一般规律和相互差异,总结每个国家级新区在发展中的创新之处、独到之处和特别之处,最终期望为各个国家级新区的建设提供助力,尤其是对西咸新区的战略决策、规划调整、产业引导、效率提升、效益提高等提供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建议。
本书共分为八部分,分别是总体情况篇、理论基础篇、政策政务篇、产业发展篇、新区“一带一路”篇、自由贸易试验区篇、对策建议篇以及学术成果展示篇。总体情况篇总结了2019年国家级新区发展的总体情况、经济发展情况、社会建设情况以及治理体系建设情况。理论基础篇介绍了国家级新区的设立以及发展进程中的经济学原理,从理论层面客观阐述国家级新区建设的现实意义。政策政务篇梳理了各个国家级新区不同层级的政策,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金融、财税、人才、土地、招商引资、区域经济、科技创新、对外贸易、营商环境、环境保护十个方面对政策效应进行一定程度的分析。产业发展篇包括产业布局、产业规模与产业结构、产业竞争力三个层面,对19个国家级新区的产业规划、重点发展产业、产业园区进行了研究分析。新区“一带一路”篇重点在于阐明国家级新区发展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内涵联系和关联机制,以及“一带一路”五通建设、六廊六路多国多港建设、内部网络机制平台建设在国家级新区建设中发挥的重大作用。自由贸易试验区篇从自贸区概览、定位、制度创新以及产业发展四个方面研究自贸区与国家级新区发展的内在联系。对策建议篇基于前六篇的内容,对19个国家级新区仍存在的部分问题分别从政策、制度、战略、产业发展层面提出建议。学术成果展示篇围绕19个国家级新区相关的学术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并从学术视角讨论对国家级新区发展的理论支持。
《国家级新区研究报告(2020)》由卢山冰教授选定报告主题,黄孟芳副教授进一步完善大纲,确定各篇基本研究内容。之后在卢山冰教授和黄孟芳副教授的带领下,组织部分学生完成主体撰写工作。各篇章分工如下:总体情况篇由卢山冰、黄孟芳、苏琳琪、胡英姿完成;理论基础篇由卢山冰、黄孟芳、胡君娅完成;政策政务篇由卢山冰、黄孟芳、胡君娅、闪靓完成;产业发展篇由卢山冰、黄孟芳、李之媛完成;新区“一带一路”篇由卢山冰、黄孟芳、潘晨鑫完成;自由贸易试验区篇由卢山冰、黄孟芳、苏琳琪、卢纳熙完成;对策建议篇由卢山冰、黄孟芳、胡英姿、卢纳熙完成;学术成果展示篇由卢山冰、黄孟芳、闪靓、胡君娅完成。各篇初稿完成后,胡英姿、苏琳琪进行了统稿,最后由卢山冰教授进行审查、润色及加工。